刘邦分封了八个诸侯,特别是梁国的彭越、楚国的韩信、赵国的张耳、淮南的英布、燕国的臧茶、长沙的吴锐、燕国的卢绾和。后来,他杀了其中的八个人,但是他为什么放走了长沙王吴锐呢?边肖来翻译。
然而,一切都是烟云。在政治家的心目中,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世道变迁后,皇室与不同姓氏的王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逐渐爆发,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除了长沙王吴锐,其他七位王子先后被杀。
那么,刘邦清除了所有其他不同姓氏的王子,他为什么离开吴锐呢?归根结底,这不是刘邦的良心,而是汉政权的需要和吴锐对形势的正确判断。
吴锐所在的长沙,地处赣湘两省,东临吴,西接蜀,南接越、闽、粤。当时这些地方都没有很好的教育,中央政府只是名义上的管治。在秦末战争期间,它们实际上是“独立王国”,中央政府对这些地方有所忽视。吴锐管理这些地区,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深得民心。秦朝为此专门设立鄱阳郡,任命吴锐为县令,就是为了让他稳定南方,防止百越地区反叛中央。反秦起义轰轰烈烈的时候,闽越王和东海王都加入了吴锐。不仅如此,吴锐还派在粤投降的梅清跟随刘邦进入武关,为打败秦军立下了汗马功劳,秦朝需要吴锐稳定南方,新建立的汉朝政权需要吴锐稳定南方。刘邦深知,没有吴锐,就没有南方的稳定。所以从刘邦的角度来说,保留这个异邦,对天下有利,取消这个异邦,对新政权不利,必须保留。
这又会引出另一个问题。吴锐会带领百越王国与刘邦争夺天下吗?刘邦曾经质疑,吴锐的回答是否定的,吴锐知道自己的地位,没有扩张土地的野心。
刘邦曾经试探,说:吴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以前这个地方在景王名下,现在他死了。我想恢复吴国,建立一个新的吴王。你同意吗?吴锐说:“裴弼是一个稳定和善良的人,我请求他成为吴王。”刘濞是刘邦的侄子,让他做吴王,既表明他没有做吴王的野心,又让这块土地归属,表明他不想扩大自己的地盘,可以说是给刘邦吃了一颗定心丸。吴锐是继陈胜之后较早起兵反秦的领导人之一。他从来不打国王的头衔,说明他不主张分封诸侯国。同时他也知道,刘邦在和项羽争天下的时候,为了收买人心而称王。现在天下统一了,刘邦要做的就是铲除异姓王。因此,吴锐采取了另一项措施。
被封为长沙王后,吴锐只把长子陈武留在身边,把小儿子吴元安排回老家,其他儿子让他们分散。如果说大儿子在朝廷花名册上,将来继承皇位,小儿子回老家守着祖坟,那么让其他儿子散开,完全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一个王经理不会养不起几个儿子吧!此外,吴锐还把自己的精锐士兵转让给了靖王刘甲,把自己的土地送给了刘邦的子女,一副无欲无求的样子。
正是因为吴锐的重要作用,他对中央没有二心,生活上保持低调,才能被刘邦接受,成为汉初唯一保留下来的异姓王。
原来,吴锐“逃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