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朝灭亡之际,刘邦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就进入了咸阳城,宣告了秦朝的灭亡。很多时候,我不禁要问,短短10多年,那支横扫六国,缔造大秦帝国的军队在哪里?强大的秦帝国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被一些农民起义军推翻?
第一,秦朝的兵役制度不是常备军。
战国末期,秦国开始了统一天下的进程。动辄数十万大军进攻东方六国,“诸侯西来。”然而,应该指出,秦军的几十万军队不是常备军。这些人除了打仗,还要种地,有点类似以战养兵,以和为农的模式。
这与秦人的坚韧尚武的习性是分不开的。秦军战斗力的下降完全是过度消耗人民力量的结果。按照秦朝的法律,凡17岁至60岁的男子都要服两年兵役,一年在本地,一年在边疆,服兵役的人数占秦朝成年男子的一半。但是,早在秦国还没有统一全国的时候,就有过滥用人民权力的情况,只是情况没有那么严重。
秦统一全国,成为秦朝后,人民没有等到天下太平,反而更加疲惫不堪。秦朝开始招募农民无休止地服役,北方的长城和南方的岭南远征,加上秦陵,总数超过100万。
而这个时候,惩罚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战国后期,因天气原因耽误行程,最多是打个照面;到了秦朝,一旦耽误,就全部斩首。
最后,一群耽误行程的农民反目成仇,陈升和光武就在其中。加上其他工程和驻军人员,秦朝服役的工人至少有300万。其中非正常死亡的概率几乎是五分之一,这些政策从根本上消耗了秦朝的储备实力。一旦发生大规模战争,秦朝很难再集结几十万的庞大军团。
第二,几个常备军团的命运也很堪忧。
秦始皇统一东方六国后并没有停止。他派出50万大军征服岭南地区。这里的50万大军很可能是至少宣称的,而不是实际的数字,因为按照秦朝的国力,已经不可能支撑起多少这样庞大的军团了。
这支军队人数最多只有10万,而且以步兵为主,战车和骑兵数量很少,因为他们的主要对手是丛林深处的岭南武装。这支军队的忠诚度很成问题。北方大乱期间,他们没有北上救援咸阳,而是选择了中立,直到汉朝建立
秦统一后,蒙恬率大军30万大军北伐匈奴,夺回河套地区。这支军队是秦军中的精锐部队,不仅装备有庞大的骑兵部队,还有经验丰富的步兵。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这支力量也是镇压起义的主力。他们先后镇压了燕、赵、齐等国旧地的起义,却遇到了项羽,他在邯郸一战破釜沉舟,击溃了这支军队。最后国主投降王力,大部分部队被歼灭。
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秦朝将关中地区的俘虏集结起来,组建新军,交由名将张寒指挥。张寒没有辜负他的使命,打败了一次又一次的叛乱分子。在巨鹿一战中也遇到了项羽。结果战败,把友军王力的军队留给项羽,自己逃回安阳。最后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军队向项羽投降,大部分士兵被项羽杀死。
第三,秦军的最后残余成为汉军。
虽然秦军的大部分主力都被项羽消灭了,但残存部队的实力仍然不容小觑。这些军队由秦王子英率领,向刘邦投降,成为刘邦军队的一部分。
此时的项羽并没有把这些人当回事,而是一群败兵。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些人可能并没有真心向刘邦投降,但是项羽接下来的举动却让他们彻底心寒。
项羽以征服者的身份进入咸阳城,杀了秦王子婴,烧了金碧辉煌的阿房宫。并且纵容手下肆意抢劫,失去了关中的民心,最后带着军队和物资回到了家乡,没有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地盘。
刘邦占领关中后,继承了秦朝几乎所有的制度,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很严重。
因为刘邦的军队多为步兵,几乎不可能对抗项羽的骑兵团。最后,刘邦在投降的秦军中挑选了以前的骑士,并把他们训练成一支职业骑兵部队。这支军队在楚汉争霸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荥阳一战几乎打败了楚军的骑兵。
最终围捕并杀死项羽的五位将军中,有两位是原来秦军的普通士兵,他们用这种方式为被楚军杀死的数十万战友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