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第三任皇帝:东汉皇帝刘维的事迹,肃宗张晓皇帝刘维(57-88),汉高祖刘庄的第五子,他的母亲贾贵人。他在公元75-88年在位十三年。年号:建初、元和、漳河。寺名苏宗,死后谥号张晓,年仅31岁。
轮廓
刘维(公元58年-公元88年4月9日),东汉皇帝张,汉明帝第五子。明帝永平三年(60年)立为皇太子。公元75年登基,从公元9月5日到公元88年4月9日在位十四年。
在位期间,除了之前禁止所有亲属牵连叛国外,他很慷慨。命令罪犯减刑并转移到边境地区。除了50多条关于残酷惩罚的条款外,部长们和陈冲讨论禁止酷刑。禁止盐、铁私煮和私铸。注重选官,以廉能官作为政治清明的保证。打击豪强地主兼并土地,采取优惠政策养民开垦土地,鼓励人口增长,减少徭役税。
崇尚儒学,在开国八年(83年),选拔才华出众的学生研究《左氏春秋》、《谷亮春秋》、《古代文学史》、《石矛》。
由于诸子分歧较多,相当于集中诸子、博士讨论五经异同,并命班固将讨论结果编成一部著作,名为《白虎同德论》(又名《白虎依桐》、《白虎依桐》),系统吸收了阴阳五行、占卜等知识,形成了经学派的主要论点,是对董仲舒以来儒家神秘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历法改革始于范丽和其他人写的季度历法。
张帝即位后,大力治理国家,重视农桑,兴修水利,减少徭役,衣食简朴,实行“与民同息”和“好儒”,使东汉的经济和文化在此时有了很大的发展。此时思想也活跃,如王充。此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张皇帝还两次派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重新成为汉朝的诸侯。由于明、张两朝普遍承袭光武政策,大力治理,在文武之治上颇有建树,故史称“张明之治”。但由于儒家思想的过度抬高,一些官员追求虚荣,失去了现实,开始腐化堕落。而且张皇帝对外戚过于纵容,导致汉武帝时期外戚专权,为日后外戚专权和宦官独裁埋下了远因。
张皇帝也是书法家。他的草书非常有名,被称为“曹彰”。漳河二年(88年)正月,张地崩,以殿名“肃宗”称“张晓帝”,葬于汉景陵(今河南洛阳东南)。
重大事件年表
公元58年,刘伟出生,被明帝马皇后收养,并以马史为家。
公元60年,他被立为皇太子。
公元75年,刘维为汉昭帝张即位。
公元78年,马太死后,东汉光武帝和明帝制定的“不许外戚掌权”的规定终于开始动摇。都史家族开始进入政治权力中心。
公元79年,《白虎通》在汉高祖张的主持下,由班固编撰成书。
公元85年,西域的乌孙国派人来访,与东汉中央交好,在中原和西域征战多年,看到了和平的希望。
公元88年,汉武帝刘维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