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楚霸王项羽兵败而亡,时年31岁。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去世,享年62岁。这对患难情敌,n年后来世见。
刘邦出身平民,从泗水小亭子到沛公再到汉王。后来在楚汉战争中打败楚霸王项羽,成为西汉开国皇帝。后来,他死于箭伤。项羽出身名门,起于江东八千子弟,发动会稽起义。巨鹿之战后,击破秦军主力,秦死后,成为楚霸王。之后在楚汉战争中败给刘邦,战败而死。
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乱世枭雄,虽然他们的人生轨迹不同,结局也不同,但他们死的时候有一个共同点。
《史记·项羽本纪》载:于是乃欲渡乌江东进。乌江阁主任在船上等候,对王祥说:“江东虽小,其地千里,数十万人足为一王。愿国王匆匆而过。今独臣有船,汉军已至,无道渡之。”襄王笑着说:“天亡了,我能怎么办?”!况且八千人带着江东子弟渡河西进,今天一个也没有回来。我怎么能看到他们?如果什么都不说,一个人值得吗?".....就是自杀而死。
《史记·汉高祖列传》载:高祖击布时,被流箭射中,病倒在街上。当他病得很重的时候,吕后遇到了一位好医生,这位医生来看他。高祖问大夫,大夫说:“病是可以治好的。”于是高祖骂他:“我一布三尺剑取天下。这难道不是命运吗?命在旦夕,扁鹊虽好!”所以我不会治病,但我会给你50磅黄金。.....四月,高祖崩长乐宫。
从这两部史书来看,项羽认为自己的失败是“天亡”,明明有船却宁死不渡乌江;刘邦认为自己的病是“命在旦夕”,即使扁鹊还活着,他也拒绝治疗而死。在困难面前,他们都认为这就是命运,无论生死都是天意,也就是常说的“天命”,所以他们都断绝了求生的念头,宁愿去死。
其实每个人都有活下去的欲望。
当项羽离开于吉生死与共,率领八百骑士夜袭突围时,他无疑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打算返回江东重整兵力,东山再起。但被农民欺骗,误入大泽,耽误行程,遭到袭击,导致溃败。才骑了二十八次,心就动摇了。
以他的能力,逃跑过河是没问题的,但他认为人心已经丧失,连一个农民都敢骗他,以至于他如此叛逆和受辱,所有的尊严和欲望顿时消失,突然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天亡了我能怎么办?”这只是一个情感羞耻的借口。
刘邦做了皇帝之后,没想到以前的下属纷纷反对他,甚至造反,这让他很郁闷。但是,刘邦很自负。在他看来,就连强大的项羽也被他打败了。这些人是什么人?他先杀了燕王臧茶和侯,后杀了丞相陈毅,又杀了韩信、、梁王、淮南王英布。
攻打英布时,被箭射伤,狼狈而归。刘邦是真的吓得要死,累死了。也许他太累了,活不下去了。所以,我宁愿箭伤发作,他也不想再治疗了。“命在旦夕,扁鹊虽好!”只是他自我解放的借口。
古语有云:不以成败论英雄。笔者常想,是项羽败了还是刘赢了?其实都是成功的大英雄,但最后都是失败者,败得体无完肤。失败的人,尤其是自负的皇帝,面对失败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于是就用“命运”作为借口。可见所谓天命不过是一个欺骗世人的大谣言;奸夫自己从来不相信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