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英雄,死为鬼雄。我仍怀念项羽,不肯过江东。”几句话生动地刻画了一代霸主项羽的慷慨悲壮,突出了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如果你是英雄,为什么为了东山再起不选择过乌江,而是选择自杀?真的只是因为我没脸见江东的长辈,还是有其他原因?
楚汉战争中,刘邦和项羽僵持不下。“丁壮在军中挣扎,老弱上鞍。”项羽曾经邀请刘邦单挑,一决雌雄。这能说明项羽对全世界都有一种怜悯之心吗?是否可以说项羽选择自杀是为了结束持续数年的战争,消除战争带来的苦难,让世界回归和平?
当然不是。和刘邦决斗应该更多的是一招,因为以项羽的能力打败刘邦是小菜一碟。可惜刘邦没有上当。而且这种体恤他人的感情,与项羽的好战和残忍是不相符的。据史书记载,项羽曾杀秦兵二十万,火烧秦宫三个月。这样一个暴虐的人,怎么会为了免去人民的痛苦而自杀呢?
长江以南是项羽的手握大权,是他发迹的地方。即使在楚汉战争后期,南楚的衡山王吴锐、临江王龚,仍然服从项羽,尤其是龚氏,仍然忠于王祥,抵抗刘邦,直到项羽去世。
项羽一旦顺利渡江,就能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再次打败刘邦也不是不可能。项羽从十面埋伏突围后,直奔江东,正是因为他的目标明确,就是渡乌江。为什么到了乌江口他会选择自杀?或许,项羽当时并不是不愿意过乌江,而是根本没有机会过江。
《史记》、《汉书》和楚汉《春秋》对项羽之死的描述,除了《项羽本纪》“故王祥欲东渡乌江,乌江亭待船”涉及乌江外,其余皆非写乌江。反而明确提到项羽“死于东城”,“令骑官营追杀项羽东城”。
汉王刘邦也是一代枭雄。怎么能让项羽过乌江放虎归山?为此,刘邦派大将关英去杀项羽。项羽逃到东城时再次被汉军包围,混战中被关英杀死。据考证,乌江距离东城还有240华里,项羽根本没有渡江的机会,更谈不上有渡江的机会。
项不能渡江的说法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据《太平宇宙》等资料记载,汉代的东城县是一个大县,管辖范围很广,介于长江和淮河之间。自定远东南的池河中上游,跨江淮分水岭,包括楚县西南、肥东以东、全椒西南,直至和县乌江沿岸地区,直至金太康六年东城县界,另设乌江郡。
章学诚曾在《河州沿革志》中指出:“秦魏九江县黎阳,东城乌江阁...晋太康元年属怀县,其东城里阳、乌江阁不变。”也就是说,楚汉战争时,东城是一个广大的行政区域,吴江被划入东城县,所以司马迁的“身死东城”和“吴江自刎”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