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在第五次东游时去世。也许秦始皇注定是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的死和他的身世、他的伟大才华一样,也引起了后人的争议。目前史学界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他死于疾病,一种是他死于非自然死亡。
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史记》中关于秦始皇之死的记载很多,可以在《秦始皇传》、《李斯传》和《蒙恬传》中找到。死因很清楚,不容置疑。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时遇刺,身后的一辆辅车被刺客用重锤砸得粉碎。随后,刻有“始皇帝驾崩,分土地”的陨石和写着“祖龙今年驾崩”的“仙人”被发现。
秦始皇很迷信,这些现象让他感到不安。为了消灾避难,寻找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听从算命先生的建议,准备第五次巡游。但由于一路劳累,秦始皇在到达平原天津(今山东平原附近)时病倒了。赵高奉命给奉命监军河套的秦始皇长子傅肃写遗书:“我随咸阳葬。”信还没发出,秦始皇就死在沙丘宫(今河北省广宗附近)。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自幼多病,所以体质虚弱。他任性,什么事都要自己决定;每天阅读120斤文件,工作异常辛苦;巡航期间7月的高温,加上以上因素,促使他在途中病倒并死亡。至于他死于什么病,有人认为他死于癫痫。
癫痫发作一般分为四个时期:开始头晕,胃部不适,突然意识丧失,膈肌痉挛,面色发青,瞳孔散大,呼吸暂停,全身肌肉抽搐,口吐白沫,最后几分钟醒来。郭沫若根据史料记载,在汽车到达沙丘的第二天,发现秦始皇已经死了很久。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细读了几本关于秦始皇死亡的史书,发现了一些可疑之处。赵高是太监。他的父母都是秦国的罪人,父亲被秦国囚禁,母亲是一个官宦奴婢。母亲赵在秦公生了几个赵高兄弟,都是天生的奴才。后来,秦始皇听说赵高很强,懂得一些“监狱法”,就把他提拔到了CRRC。
赵高在秦始皇病重去世后的种种表现,让人怀疑秦始皇的死与赵高有关。此行随行人员主要有赵高、李斯、胡亥、上清蒙毅。孟頫是蒙恬的弟弟,也是傅肃的心腹,但秦始皇在途中病重,孟頫被送回边境。从突然的人事变动来看,这似乎是赵高等人的方案。
因为蒙恬领兵带着三十万子弟兵随伏羲驻扎在尚军,把蒙毅从秦始皇身边送走,除去了伏羲的耳目;此外,赵高被孟頫定罪,判处死刑。后来由于秦始皇的赦免,赵高才恢复了官职。赵高对孟頫恨之入骨,发誓要消灭蒙氏家族。赵高在秦始皇病重时送走了孟頫,也为他后来战略的实施扫清了一块绊脚石。
秦始皇死后,赵高采用劝说胡亥的方法威胁李斯。三人经过一番密谋,假冒秦始皇发布诏书,胡亥继位。同时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傅肃对儿子不孝,蒙恬对大臣不忠,叫他们自杀,不许违抗。得到傅肃自杀的确切消息后,胡亥、赵高、李斯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阳。
为了继续欺骗臣民,队伍不敢走捷径回咸阳,而是摆出继续巡逻的架势,绕道回咸阳。由于夏季高温,秦始皇的尸体已经腐烂发臭。为了掩人耳目,胡亥一行人命人买了许多鱼放在车上迷惑众人。到达咸阳后,胡亥为秦二世和赵高继位,李斯仍为丞相,但朝廷大权实际上落到了赵高手中。
赵高阴谋得逞后,开始杀害身边的人。他设下陷阱,把里斯逼上绝路。李斯发现赵高的阴谋后,写信举报赵高。秦二世和胡亥不仅偏袒赵高,还将李斯定罪,最后在咸阳将李斯斩首。赵高被提升为宰相。因为他是官员,可以出入皇宫,所以被称为“中国宰相”。
赵高的终极目标是当皇帝,但他无法主宰活着的秦始皇。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得了重病,这对他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秦始皇死后才得以假传遗诏,一步步实施自己的策略。秦始皇究竟是病死还是被杀,尚无定论。如果是被杀,赵高是怎么杀秦始皇的?
郭沫若曾经写过一部历史小说《秦始皇之死》,里面曾经描述过秦始皇死亡的症状:右耳里流着黑血,右耳洞里有一寸长的钉子。郭沫若认为这是胡亥怕大觉,怕赵高和李斯动摇,而李斯和赵高事先并不知情。
其实赵高杀人的可能性比胡亥大,因为圣旨和玉玺都在赵高手里,皇位继承的决定权也在他和李斯手里。而且就算胡亥杀了父亲,如果没有得到赵高和李斯的合作,他不仅得不到皇位,反而会被杀。而且赵高经常在皇帝身边护卫,趁机行事不露痕迹,所以比胡亥方便多了。
然而,赵高为什么要谋杀秦始皇呢?主要是赵高怕傅肃继承皇位。赵高曾对李斯说:“长子(也就是傅肃)刚毅勇敢,信人而奋发图强,就是要起用蒙恬为丞相。”前面说过,由于赵高和孟恬的关系,赵高对孟恬和孟頫恨之入骨,所以他不要蒙氏的尊重,只好把傅肃拦下来。但秦始皇爱长子傅肃,只有伺机杀死秦始皇,才能抱得十八子胡亥。
秦始皇平时住在深宫,安保严密。赵根本做不到。现在他在旅途中生病了。这是天赐良机。正如赵高在劝胡亥时所说的,“如果怀疑和犹豫,你会后悔的。敢做则鬼神避之,后为成功。”所以完全有可能是他大胆杀死了病重的秦始皇,提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么,赵高敢冒着弑君的风险去做这种有风险的生意吗?其实赵高的言行已经得到了最好的解释。他对胡亥说:“当我听说唐舞杀了他的主人,我不是不忠。魏军杀父,郭玮背他去,孔子写的,不是不孝。”赵高不仅有上述弑君言论,还有后来弑君的公开行动。
在秦二世拜赵高为宰相后不久,大泽的陈胜和光武揭竿而起,点燃了农民斗争的火种。此时赵高以为天下大乱,准备篡位称帝。但是,他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任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于是导演出了一出“指鹿为马”的闹剧,准备试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能找出谁敢反对他。
一天,赵高在朝堂上,让人把一只鹿带进咸阳宫,献给秦二世。他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给你带来了一匹好马。”秦二世看着它,心想:这不是一匹马,这显然是一只鹿!他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他怎么能把鹿说成马呢?”赵高面无表情地说:“请你看清楚,这的确是千里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难以置信地说:“为什么马的头上有角?”赵高转过身来,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不信,可以去问众大臣。”大臣们被赵高的胡言乱语弄得不知所措。当他们看到赵高脸上阴险的笑容时,突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他们有的怕得罪赵高,不敢说实话,只好保持沉默;有的讨好赵高,然后说假话,硬说是马;有的尊重事实,称之为鹿。
事后,赵高以为那些口无遮拦的鹿都是针对他的,就把他们一个个暗杀了。对于那些在事实面前沉默的人,尤其是那些故意说假话,善于阿谀奉承的小丑,赵高就成了网罗的对象。赵高知道了详情,很快派女婿咸阳,让乐颜带领一千多名士兵,化装成小偷,闯入王一宫,逼迫胡亥自杀。胡亥求饶,乐颜得意地说:“我奉丞相之命,为天下扬名。”
胡亥别无选择,只好自杀。事后,赵高把玉玺戴在自己身上,想自立为帝,但大臣们一致反对。他无奈,只好让胡亥的侄子子英做了国王。从这样的逼迫行为可以看出,赵高这种冷酷无情的人杀王并不奇怪。
这种观点认为,秦始皇之死本质上是一场宫廷政变,这场政变的导演是赵高,而傅肃、孟获、孟頫、李斯、胡亥都是他支配的受害者。至于赵高是如何杀死秦始皇的,这是历史上缺失的一页。是死亡还是谋杀?这两种观点尚无定论。但是,人们对解开这个谜团充满信心。
据调查,秦始皇陵并未受损,秦始皇尸体可能还存在,墓中大量汞形成的汞蒸气对尸体有冷凝防腐作用。当秦始皇陵被发掘出来后,秦始皇的死因之谜自然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