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寿六年(前117年),傅大将军、状元侯霍去病卒,时年23岁。关于他的死因,有三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死亡、匈奴瘟疫、退隐,但都经不起推敲。
首先,史书上从来没有关于霍去病身体不适的记载,而与霍去病同时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记载了此事,这也值得玩味。在《史记》中,他只是用了“卒”字来写霍去病之死,却详细记录了汉武帝为霍去病举行盛大葬礼的全过程。以他写历史的态度,这只能解释为他根本不知道霍去病的死因,也就是说官方故意隐瞒或者封锁消息。至于生老病死的说法,恐怕司马迁自己也不相信,所以《史记》里也没有写这个说法。
其次,霍去病死在元寿六年,漠北战在元寿四年。什么样的鼠疫能有这么长的潜伏期?如果他死于瘟疫,那么感染瘟疫的人不可能是霍去病一个人,但是史书上并没有因为瘟疫而大面积死亡士兵的记载。
最后大漠北战之后,汉匈都受伤了,匈奴派使臣与之讲和。但是匈奴人不仅不接受中国人的条件,反而扣留使臣,于是汉武帝决定再次发动对匈战争。此时三军统帅霍去病退休,无异于拿军务当回事。
通过对漠北之战到霍去病去世这两年的几件大事的分析,我们会发现霍去病的死另有隐情。这期间主要有以下几件事。
第一,汉武帝尊霍抑魏。
自从霍去病加冕状元之后,汉武帝就开始有意无意地在军中培养霍去病,同时打压卫青的地位。汉武帝的这种行为在漠北战争中更加明显。据《史记》记载,在汉武帝的战略决策中,对抗匈奴大汗的任务原本落在霍去病身上,但这只是一个错误。达汗在定襄被魏清军遇到,经过一场激战,匈奴战败。之后,骠骑将军霍去病追死北,立下赫赫战功。战后汉武帝尊霍抑魏的意图越来越明显。和霍去病一起出征的士兵大多被封侯,唯独卫青将军不准封侯,士兵没有封侯。
卫青作为汉武帝最杰出的军事将领,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卫青谦恭有礼,温文尔雅,慷慨大方,重情重义,大家都乐于服从他。那么武帝为什么要通过扶植霍去病来打压卫青呢?因为卫青地位很高,姐姐是皇后,侄子是太子,妻子是长公主,这些人自然就形成了利益集团。虽然卫青本人一向谨小慎微,但他所在的集团影响力确实巨大。因此汉武帝不得不寻找一条抑制魏氏集团势力的途径,而这条途径就是尊霍抑魏。
汉武帝之所以能够理直气壮地支持霍去病掌权,就是因为霍去病的性格。史书上说,霍去病是“一个守口如瓶、敢于满腔热情承担责任的人”,他不热衷于政治活动,不可能在他身边形成利益集团,不会对汉武帝构成政治威胁。霍去病虽然和卫青家族有关系,但不能代表韦氏集团的利益。相反,他的异军突起也会威胁到卫青的地位。韦氏集团的既得利益者绝对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他们自然会想尽办法保住卫青,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第二,霍去病枪杀了李广的儿子李赣。
漠北之战后,李广自杀,黎族人都认为是卫青在捉弄他,所以大多心怀怨恨。李赣很生气,打伤了卫青,但卫青事后没有告诉任何人,而是藏了起来。一年后,霍去病在甘泉宫打猎,大发雷霆,枪杀了李赣。此事疑点重重:元寿四年春李赣击伤卫青,次年秋霍去病射杀李赣。在这中间的一年里发生了什么?
这期间发生的一件事,被很多人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元寿五年三月,李广的弟弟、宰相蔡丽因侵占杨陵(韩晶陵)之地而入狱,畏罪自杀。为什么蔡丽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去侵占秦始皇的墓地?你知道,那是死罪。不久,蔡丽被告知,皇帝派人去查了,但蔡丽在查出结果之前就自杀了。仅仅过了不到半年,霍去病就枪毙了,从此,李家势力被连根拔起。
只不过霍去病在甘泉宫枪杀了李赣,甚至是当着汉武帝的面。他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对自己有害而无益的地方?所以完全可以排除谋杀未遂的可能,但应该是突发事件。有人故意把这件事泄露给霍去病。以霍去病雷厉风行的脾气和对卫青复杂的感情,当然会立刻取了李赣的命,不管在哪里。
而这一切都和韦氏集团有关。李广自杀,黎族人认定是卫青杀了李广。渐渐被皇帝冷落的尉氏集团,无法坦然面对一个对他们怀恨在心的李高官,于是命人陷害。蔡丽死后,继任的宰相是少府亲王,一个扎根于洪妙的太子党。等和死了,李家就不会再有人找卫青报仇了。霍去病也在武帝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朝臣难免会对霍去病产生反感,一举两得。
第三,请设置三太子事件。
元寿六年四月,霍去病带头,满清文武百官上书,请求武帝立刘虹、刘旦、刘绪三位太子为王。迫于压力,梁武帝做了一张专辑。从表面上看,这个事件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但它仍然涉及到韦氏集团的利益。这三位王子很受武帝的欢迎,而刘玉鑫生性善良温和,不太受武帝的欢迎。况且当时卫子夫年事已高,气色下降,很难讨得武帝的欢心。这一切都让威视集团的成员感到了威胁。因此,表面上看,任命三太子是有利于三太子的,但实际上最大的受益者是之。
霍去病虽然是当时傅将军的官邸,但在朝政上并没有太大作为。邀请三王子事件是史书中为数不多的关于他参政的记载之一。于是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平时不参与国事的霍去病会参与这件事,而且还是带头的?
霍去病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漠北之战后,魏集团势力受到威胁,与霍去病疏远,使霍去病感到亲情缺失。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件事可以改变他和韦氏集团的关系,而且是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肯定不会拒绝。
上述一系列政治事件都涉及到韦克斯勒集团,那么这一切是谁策划的呢?按说,卫青应该是这个群体中最重要的人物,是这个群体的核心。但这一系列事件应该不是卫青一手策划的,除非他多年来表现出来的大度是一种伪装。自然,这不应该是魏如昀子夫,她也没办法。
那时刘玉鑫还年轻,这更不可能。那么韦氏集团中谁能有这样的手段呢?只有平阳公主。就身份而言,她是武帝的妹妹,卫青的妻子。虽然史书上对她的能力记载不多,但仅从她将卫子夫献给武帝,以及她承诺嫁给前仆从将军卫青的举动,就能看出她的权谋。
以平阳公主对权谋战术的浓厚兴趣,她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脱离她的掌控。所以,当霍去病对卫青势力构成巨大威胁的时候,最希望霍去病死的平阳公主,一定是最不希望这一切发生的公主,而且她完全有能力也有办法让霍去病死。
由于个人的背景和经历,霍去病有一些先天的缺陷:沉默寡言,傲慢自大。这种性格的男人不会有什么朋友,手下大部分都是匈奴人,跟着他只是为了名利,不可能有什么感情。漠北战争后,尉氏集团与霍去病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几乎没有了感情。这样一个没有感情、孤独的人很容易走极端。
如果这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和诱导,霍去病很可能走向极端,甚至自杀。而且,从汉武帝在霍去病死后伤心,却没有迁怒于他人的态度来看,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