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纣王和帝辛的历史事迹,后世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有效的君主,有人说他是残酷的君主。这些观点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的,并没有什么大的错误。帝辛继位后,重视农桑,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力强盛。帝辛在位后期,骄横任性,不听正确意见,斥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挂肉为林。
信息简介
帝辛(公元前1105- 1046)是中国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残暴君主。在位30年后,他后来被称为商纣王。子姓,其名或因德被接受或接受,被、称为“纣王”,被一些文学小说称为“寿王”。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他活着(公元前1105- 1046年),都城在莫,改为(今祁县)。狄懿一死,长子齐应立。虽然齐国和辛是同母异父,齐国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是公主,但是辛出生的时候,已经是后主了,所以齐国不能成立,小儿子辛做了皇帝。帝辛从小就很聪明。《荀子·飞翔篇》说,帝辛“巨而美,亦天下第一;实力超强,百人之敌也。”《史记·殷本纪》也说“皇帝辨疾甚敏,极有才华,手猛。”
他继位后,重视农桑,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力强盛。他继续与东夷作战,击退了东夷向中原的扩张,把商朝的影响扩大到江淮地区。特别是讨伐许仪的胜利,把商朝的疆域扩大到了鲁、皖、苏、浙、闽沿海地区。帝辛用兵东南夷,维护了商朝的安全。毛泽东评价帝辛说:“事实上,纣王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统一了东南,巩固了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在历史上是有功勋的。”帝辛统一东南后,向东南传播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郭沫若在一首诗中说:“但与东方的边界已被克服,殷人在南方江湖聚集,南方耻于文明。全国无宋景,无蜀国。”
亡国原因
关于帝辛的亡国,有两种说法。第一,据说在帝辛统治后期,他居功至伟,斥巨资建鹿台,筑酒池,挂肉为林,修建豪华宫廷花园,生活奢侈,使得国库空空无一物。他刚愎自用,不听正确意见,在高层形成反对,用打烙印等酷刑镇压人民。杀万干,囚姬子,年复一年,失民心。东征东夷时,不注意防范西族,年复一年用兵,国力耗尽,还要面对如何处理因长期征战而多年积累的大量俘虏的重担。这一段是吴州写的。(对于酒色,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纣王只有两个儿子,而周文王、百子和宦官制度起源于周文王。)
另一种说法是,帝辛重用奴隶,侵犯了贵族的利益。在吴州为帝辛设置的六大罪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任用贱民为官”和“用贱民羞辱贵族”。说白了,纣王想提前一千年结束奴隶制社会,想提前三千年玩民主...试想一下,商鞅开启封建制度700多年后都以车祸告终,何况是700多年前?所以当时以周其昌为首的大奴隶主,联手追杀帝辛。不管是什么原因,反正最后的结果是: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11个西方小国与金梦联手,借机
商朝发动进攻,牧野之战,大批俘虏叛逃,周冰攻打宋。帝辛登上鹿台,“全身珠光宝气,自焚而亡”。尚武。
帝辛死后葬于淇水岸边,此墓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