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咸阳市北5公里的周陵乡崔家村南。陵前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元题写的“周文王陵”石碑。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周陵应该在周元遗址或户县附近。
陕西咸阳原坂本上有传说中的周文王和周武王墓。
吉昌,周文王人,曾被纣王封为西博侯。在他统治期间,他的野心得到了改革,他的国家变得强大了。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继承了父亲灭商的事业,建立了西周王朝。
传说中,周文王周武王的陵相邻,其形状类似于一座小山。陵墓内草木丛生,墓地四周绿野映衬。陵前有一块石碑,是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元所立。纪念馆里保存着历代的纪念碑,大部分都是纪念性的物品。
人们一直把周文王周武王艰苦创业、立国的功绩与咸阳巍峨的陵墓联系在一起,祭祀和瞻仰的地方很多,留下了各种神话传说。
两周时期的墓葬保持了商代以来的形制。战国时期的陵墓大多用沙子、石头和木炭填充,以保护陵墓免受潮湿。
西周时夫妻合葬。西周中期的陕西宝鸡虞波墓和西周晚期的河南浚县侯炜墓都发现了夫妻分葬于不同洞穴的现象,即夫妻分葬于两个相距较近的墓中。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不同洞穴合葬的制度变得更加普遍。
由于中国古代统治者厚葬盛行,劳动人民创造的大量财富被作为陪葬品埋葬。在为期两周的时间里,诸侯王陵的随葬品仍从商代延续至今,主要由各种青铜器组成,包括酒器、乐器、食器、兵器、车马、工具等。,拥有各种类型的成套设备。其中丁、桂最为重要,其数量和组合是当时贵族身份的象征。战国时期,漆器等生活用品在随葬品中的比重明显增加。
人祭、人殉在西周还是很普遍的。西周中期以后,殉葬的数量逐渐减少,但直到战国初期仍大量存在于一些贵族的墓葬中。战国中期以后,这种残酷的杀戮和殉葬遭到人们的反对,殉葬人数减少,出现了木俑和陶俑来代替人殉和葬。秦废除了祭祀时的人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