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4年12月,项羽率领楚军回到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
项羽刚刚遇到了他心爱的女人于吉,还没等他们柔情蜜意,刘邦、韩信、彭越、英布四路大军就围了上来。直到这时,高傲的项羽第一次有了穷途末路的感觉。
是的,人生就是这样。繁华如过眼烟云,昔日的辉煌如今已成往事。
项羽此时唯一的愿望就是带虞姬回她的老窝——彭城。然而,面对刘邦大军的包围,程鹏成了项羽心中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但他还是在危机时刻表现出了一个优秀将军应有的素质。他把所有的将军都召集到一起,数了数,还有几百个。
几十万比现在刘邦的三四十万联军少了点。但如果你知道项羽只用三万精兵就杀了刘邦四五十万联军,连刘邦自己也是九死一生才逃出来的,你就知道项羽就是项羽,谁也不敢说他是勇者第一。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秦学家张寒那里得到深刻的体会。也正因为如此,虽然此时的人数是一到三四,但很多人会认为项羽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彭城一战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也可以组织自己的部队与刘邦决战。
然而,这一次不同。彭城之战,当时的情况与此完全不同。
第一,刘邦等人因为轻易拿下了项羽的老巢程鹏而沾沾自喜,狂妄自大,大大咧咧。
第二,项羽当时当机立断,只挑选了三万精兵向齐国发起了强有力的反击。他们行动迅速,作风勇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了刘邦联军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现在这个小情况就不一样了。
第一,项羽虽有几十万人马,却是个累师。因为粮草短缺,现在吃饱饭都成问题。试想,吃饭穿衣是人最起码的生存条件。如果没有这种东西,还谈什么打架?
第二,刘邦的联军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准备充分,士气高昂。最终目的是彻底打败项羽。这与他们在彭城的骄傲和对敌人的蔑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单从以上分析来看,项羽处于绝对劣势。更糟糕的是,刘邦此时又多了一个勇猛善变的韩信。项羽在这一天被围困,就是因为这个韩信。他几乎靠一个人把天下所有的王子都除掉了。能被说服的就投降,不能被说服的就动武。总之,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
现在这场大决战已经不可避免,名义上可以算是刘邦和项羽的决战,但实际上是韩信和项羽的决斗。
首先,我们来看看韩信是如何规划这场至关重要的大决战的。
盖夏本来是个小地方,没想到一夜之间就集结了四十万大军,顿时遍地都是,拥挤不堪。刘邦虽然带兵打仗多年,但从来没有统一过这么多士兵。这一刻,他做了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那就是及时把30多万兵马的指挥权交给韩信。事实证明,刘邦的豪赌让韩信的才华在这一战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在大决战之前,韩信首先选择了十位杰出的将军,当然,包括樊哙、英布、彭越、周波、曹参和关颖。然后把士兵分成十队,每人负责一队。四面埋伏排列,层层包围,层层相遇,紧密有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面埋伏”。
部署完毕后,韩信亲自带着三万精兵向项羽挑战,大决战的序幕正式拉开。请注意,韩信率领的军队人数是3万。不知道是巧合还是韩信有意为之。这正是项羽救回程鹏的人数!
项羽在感叹被包围的感觉。看到韩信主动挑战,二话没说就杀了他。韩信哪里敢和项羽对着干?他不得不战斗和逃跑。
项羽担心没抓到这个可恨的韩信,扯他的筋,剥了他的皮才解恨。他立即实施远距离跟踪战术,韩信逃到哪里,项羽就追到哪里。
就这样,你跑我追,我追你逃,不知不觉就进了韩信布下的阵。
就在这时,我听到一声枪响,十面埋伏的第一队人出现了。周波和关颖带着汉军走了出来。
项羽正在手痒。面对四面八方涌现的敌人,他的绝技得到了充分发挥。我看见他的向导指向北方,指上指下,指东指西,直到周波和关颖都很匆忙。不一会儿,项羽率领楚军冲出重围,顺利过了第一关。
在进入第二关之前,项羽说了一句开场白:都说韩信用兵如神,但仅此而已。如果你是三国迷,你会知道曹操在打败赤壁和华容道的时候,在逃跑的路上,在危险的地方叹了三口气。每次嘲笑诸葛亮不会打仗,诸葛亮早就派人埋伏在那里了。最后,如果不感恩图报的关羽放了他,恐怕他就要在华容道结束辉煌的一生了。
现在这种情况和曹操一模一样。项羽哀怨的声音还没说完,只听得炮声又响了起来,两路伏兵在两边闪过。为首的是樊哙和曹参。项羽也尽力了。樊哙、曹参败退。他又率领楚兵杀出重围。
就这样,项羽每冲出一个敌人,都喘不过气来,一路都会有敌人。最后以个人的勇猛,以大量楚军为代价,连冲出七八阵,终于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然而,项羽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只听三枪,韩信的十面埋伏开始发起总攻。但他看到到处都是汉兵,骑兵步兵井然有序,蔚为壮观,难以形容。普通人早就被吓死了,但项羽可不是普通人。战神张寒不是他的对手。他在关键时刻临危不乱,生存是他现在的第一要务。你必须先活下来才能再赢。
人就是这样。当你总是站在高处受不了冷的时候,你会想,要是有一天我能有一个真正的对手,那我就不会那么孤独了。但是当真正的对手站在你面前,快要把你推下悬崖的时候,你突然想,这场战争你不能输。这一败,不仅赔了你一辈子的名声,连骨头都没了。这个时候,不管是谁,求生的欲望都会特别强烈,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能激发人的斗志。这是事实。
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汉军伏击,项羽“求生”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他知道自己此时的楚兵也是一样,于是决定立刻冲出重围。他的名字是钟离昧和吕布,两个领先的士兵(龙切死后,吕布取代了他的位置),他是先锋。突破前,为了鼓舞士气,他喊了一句口号:“宁死不跪。”
储君顿时豪情万丈,纷纷跟着项羽狂奔而去。最后的结果很简单。项羽没有死。他不可能这么快就死了。
凭借个人的出色努力,他成功突围。只是当他突围,检阅周围人数的时候,虎躯一震,差点没从马上摔下来。战斗中有十几万兵马,现在经过韩信的十面埋伏洗礼只有三万人。
请注意这个数字,又是3万。在彭城,30,000是一个吉祥的数字,但在垓下,30,000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在彭城,三万大军“三”过“商”。说到盖夏,“三”就要过“伤”。
项羽这一刻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穷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