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皇帝刘彻是一个英雄,一个有血性的人,一个多情而善变的人。
美女爱英雄,但一个薄情甚至无情的英雄给女人带来的却是无奈和悲剧。
所谓的美,只是因为美遇到了薄情的恋人。
汉武帝刘彻的众多女人中,最让后人同情和惋惜的是他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因为刘彻废了陈阿娇,改卫子夫为皇后。从那以后,许多文学作品和影视剧都把陈阿娇描述成一个可怜的被抛弃的妻子,也因此,刘彻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薄情情人,受到了嘲笑。
刘禹锡说:“宫女不一会儿就来了一封信,说是平阳公主家的福气。”(卫子夫入宫前是平阳公主家的丫鬟)嘲讽刘彻忘恩负义,喜新厌旧。
陈阿娇出生时光彩照人。她的祖母是窦太后,母亲是窦太后的女儿馆陶公主,父亲是汉朝开国贵族的世袭堂城侯陈武,叔父是汉景帝。这样的女人,就像她的名字“阿娇”一样精致。阿娇的童年是尊贵的,太多光环围绕着她。一个端庄美丽的公主,一个强大而精致的美人,嫁给谁都会捧为珍宝,可她偏偏嫁给了一个倔强的皇帝表妹。
没有陈阿娇,就没有汉武帝。她成全了他的一生,他却辜负了她一生。
众所周知,馆陶公主经常把美女献给他的弟弟汉景帝,这引起了荣的母亲的仇恨和不满。李记很傲慢,但她没有策略。她是那种以牙还牙的人。因此,当阿娇长大到了说媒的年龄,馆陶公主为了女儿的未来向李记求婚,并表示愿意将阿娇许配给王子,不料遭到李记的报复和严厉拒绝。馆陶公主求亲未果,于是把目标转移到了四岁的胶东王刘彻身上。刘彻的生母王益是一个有远大抱负和忍耐力的女人,她渴望向馆陶公主求婚。
为什么刘彻皇帝喜欢陈阿娇?
金屋藏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原来,馆陶公主对自己无知的侄儿开了个玩笑,说,侄儿,你愿意娶阿娇姐为妻吗?年仅四岁的刘彻信誓旦旦地说:“如果阿娇做了老婆,就把它当金屋藏娇。”四岁的小屁孩,他知道什么是老婆,只是因为孩子之间的亲情,他喜欢上了表妹,所以他吹嘘说要给她建一个金屋住。我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什么是黄金。至少他知道。
刘彻与阿娇的订婚成为西汉政治的转折点,也成为刘彻人生的转折点。有了馆陶公主这个大靠山,刘彻的命运从此走上了逆袭之路。“母亲对孩子来说是珍贵的”这种说法并不成立。李记低估了西汉第一位公主——馆陶公主的能力。她怎么可能只满足阿娇做小公主?馆陶公主转而支持刘彻。在她的不断酝酿和苦心经营下,终于废了刘为太子。
在刘彻执政初期,他经常与窦太后意见相左,窦太后也不太喜欢这个孙儿。但窦太后对馆陶公主和阿娇宠爱有加,有时还会让针锋相对、倔强叛逆的刘彻不知如何摆脱奶奶的怒火。窦太后一生气,就动了换皇帝的念头。长公主一听,这怎么来了,连忙不停地劝说母亲,说刘彻这小子太小不懂事,长大后会好的,会孝顺你的。阿娇还在奶奶面前撒娇,说,奶奶,我只要阿彻。你不能废除他。没有他我怎么活?本来窦太后只是一个表达。当长公主和阿娇互相恳求让她幸福的时候,他们转而幸福,不再追求。
当时小两口一拍即合。吉莉安不仅是刘彻的女王,也是他的政治保护伞。对于这个比自己大近十岁的表妹,刘彻爱她,也依赖她。尽管刘彻有时被宠坏了,但她并不在乎。窦太后真的很喜欢这个孙女,在陈家河公主和馆陶公主的全力支持下,刘彻终于有惊无险坐上了帝位。
后来阿娇被废后,馆陶公主来找刘彻理论,说“皇帝离不开我”,真的不是一句功劳。
为什么刘彻皇帝废除了陈阿娇?
首先,刘彻成年后,逐渐摆脱了对馆陶公主和阿娇的政治依赖。窦太后死后,汉武帝一马当先,逐渐稳固皇位,独揽大权。此时他再也不用担心窦太后会轻易废了他,馆陶公主和阿娇在政治上也渐渐无用武之地。他开始怨恨阿娇的傲慢和拒绝屈服。再加上阿娇十几年来一直没有孩子,夫妻裂痕越来越大。阿娇一直无法生育。馆陶公主太厉害了,和阿娇一样嚣张,不肯让步。是真正的公主性格。自汉代以来,外戚势力严重,吕氏、窦、田等外戚的危害几乎毁了汉朝,令深恶痛绝。他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皇帝,决心铲除外戚,当然也担心陈和馆陶长公主的影响。
其次,阿娇一直没有生育,宫中没有王子的皇后处境极其危险,随时都有被谋杀的可能。阿娇做了十几年皇后,能宠她十几年不生孩子,说明刘彻在心里是爱她的,是尊重她的。
最后,我们来看看阿娇被废的原因,巫术。这肯定只是刘彻想出来的一个幌子。阿娇出生于贵族家庭,从小就经常出入女王。你能不知道巫术的命运吗?汉代对巫术的惩罚极其残酷和严厉。如果真的是因为巫术,就不可能对一个用刘彻人格诅咒自己的人这么仁慈。同样因为巫术的指控,卫子夫和王子就没那么幸运了。卫子夫被迫自杀。刘玉鑫拒绝被逮捕和羞辱,自杀了。他对待和他同床共枕了半个世纪的皇后和他的儿子,更何况是一个和自己只做了十几年夫妻,没有留下任何孩子的表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