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在文帝时代,他信任老臣。李广年轻的时候,在景帝时代,重文轻武。李广是一名军事指挥官。梁武帝时代,他偏爱年轻将领,但李广已经白发苍苍。因为官职卑微,李广一直镇守在抗击匈奴的前线。在文帝、景帝时代,他多次与匈奴发生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他的作战经验也为汉朝提供了宝贵的财富。而他的名气也让匈奴人寒心。后来中匈战争爆发,匈奴几乎将精锐部队投入李广的军队,这也是李广对匈奴战绩不佳的客观原因。但在西汉初期,正是因为以李广为代表的一代将士的英勇善战,才遏制了匈奴的侵略野心,使他们不敢过多地入侵南方,为汉朝准备反攻匈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与汉朝其他将领不同,李广可以说是汉朝的一个匈奴化将领。他的军队和作战策略都具有浓厚的匈奴特色,如军令延长、以野草为生等。他骁勇善战,善骑射,但缺乏汉军特有的纪律性和操守特征。汉军相对匈奴的优势在于纪律严明,协同作战能力强。这是李广无法为匈奴建功立业的重要原因。一边学习别人的长处,一边排斥自己的,显然是不可取的。
李广战争史上有两个精彩的例子,一个是公元前127年的进攻,一个是两年后的河西之战。他的万人大军第一次被匈奴单于的三万主力包围,几乎全军覆没,但也使匈奴受到了同样的伤害,并使卫青越过了匈奴两大主力的夹缝,直接通向匈奴后方。
第二次,他的四千先锋队被右翼王献的四万主力包围。经过6天战斗,全军仅剩400人,却有效配合了霍去病西游酒泉,击败了匈奴邪王。从两次战役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广作战勇猛、冲击迅速、战斗力强大的特点。但他们大多打法硬朗,缺乏战术灵活性,贪图工作,很容易让自己的队伍离开,造成四面受敌的不利局面。相比之下,霍去病要聪明得多。他在匈奴改变部署时毅然改变行军路线,引导其薄弱环节,最终取得胜利。
平心而论,李广是个优秀的将军,但他是将军,不是帅将军。它的单兵作战能力是勇敢的,但缺乏看清全局的能力。他可以说是一个好的先锋和将军,但不能说是一个好的元帅。后来漠北决战,卫青让他从侧翼进攻。从军事角度来看,当时并不是低估了李广的天赋,而是充分发挥了李广战斗冲击力强、移动速度快的特点。可惜上天没有帮助李广,一场沙尘暴摧毁了李广最后的机会,也导致他自杀。然而,作为一名将军,他将永远受到我们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