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们会在影视剧中看到汉人跪着吃饭。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当然,汉人确实是跪着吃饭的。有人不禁要问为什么汉朝的人都是跪着吃饭的?汉代人跪着吃饭是爱好还是规矩?
在汉代,人们把跪作为一种适当的坐姿,也形成了一套以跪坐姿为基础的礼仪体系。臀部着地、双膝屈于身前、双脚着地的现代坐姿,在古代被称为“齐举”,被认为是极不礼貌的。相传嵇康见到权臣钟会时是“仰卧”的。结果,钟会大怒,在司马昭面前告密,害死了嵇康。
中国人穿裤子由来已久,男女都穿,但一般都穿在袍子下面,不把裤子露在外面。早期的裤子是没有裤裆的,后来出现了裤裆裤。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总会给我们一种错觉,以为四川人永远吃辣椒,男人永远穿裤子。其实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中,吃辣椒穿裤子的时间并不长。
8月初,在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海洋墓中发现了两条裤子,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裤子,可追溯到3300年前。那么,中国的人是不是三千多年前就开始穿裤子了呢?其实也不尽然。看看孙武空。他不是一直穿着虎皮裙吗?
新疆,三千多年前,是游牧民族的地盘。所谓游牧,就是人们居无定所。人们骑马驱赶牛羊,靠水草为生。当时中东两河流域、中国黄河流域,甚至四川的金沙、三星堆,人们都穿着宽松的长袍。但是对于骑马的游牧民族来说,长袍是可怕的。马背总是摩擦他们大腿内侧的肌肉,这使他们很容易流血,无法骑马。所以很多研究者认为游牧民族最早发明了裤子,新疆塔里木盆地发现的裤子就是最好的证据。
这两条裤子是羊毛做的,主人是两个男人,可能是牧羊人,也可能是士兵。其实裤子应该发明的更早,因为一般认为人类大约在4000年前就开始骑马了,裤子显然是必需品。然而,对于当时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国人来说,裤子并不是必需品。当时社会以农耕文明为主,有一块布把身影围起来就够了。
当时的战争不需要骑兵。直到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都是以步兵和战车为主,国家的强弱也是以战车的数量来衡量的。战车由一匹马拉着,士兵们站在战车上,穿着大衣和裙子,不用担心会脱光衣服。衣在裙下,这就是古代所说的“衣在裙下”。服装,依靠它,人们依靠它来御寒避暑;式,屏障也,人靠自身屏障。这是古代中国人的官服,不分男女。于是,在中国古代春秋时期,人们不穿裤子,男女都穿裙子。
夹克一般都是窄袖高领。衣领直接跨过左右翻领,左翻领压住右翻领,称为“右翻领”。反之,右襟压住左襟,就是“左襟”。因为北方蛮族大衣的翻领是这样的,“左翻领”被称为“蛮族服”,甚至作为蛮族的代名词。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尊王拒洋”,称霸天下。孔子称赞他说:“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掉光头发,把裙子压到左边,成为野蛮人。
战国时期,有些人觉得穿裙子不方便。他就是赵武灵王。赵在北,与匈奴接壤,而塔尔坎又多又快。赵多次与匈奴交战,他的重战车总是被机动性更好的匈奴骑兵击败。有鉴于此,赵武灵王决定进行军事改革。
这个改革,首先是换衣服。他率先穿上胡服,把原来的宽袖收窄,让士兵穿短袄短裤,方便活动,学习骑射。有了裤子之后,又有了骑兵,大大增加了赵的军事实力,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穿裤子的只是军人。普通人还是穿裙子的。
不过那时候已经有“胫衣”了,跟现在的裤子差不多,只是没有裤裆和裤腰。只有两条裤腿,套在小腿上,用带子扎在腰上,但关键部位还是保留了true 空,也就是现在的开背裤,这是为了方便私溺而设计的,因为人除了胫外还穿了衬裙,所以不会露出下体。
东晋《拾遗》里曾经有一个故事,说战国时期张仪和苏秦是“好学的战友”。当他们出去的时候,他们立刻写下他们看到的任何典故。那时候纸还没有发明,他们手头也没有木简,就把木简记录在手心和大腿上,回家后抄下来。
在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海洋之墓中发现了两条裤子,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裤子。虽然有护胫衣遮住小腿,但人还是容易全身赤裸。所以在《礼记》中提出“工不可赤身,夏不可带镣铐”,意思是干活时不可露身,夏天不可撩下裙。那时候,人们因为防寒而穿胫衣。毕竟,不管裙子有多长,裙子的底部都会充满风。
《万事皆有错》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齐国有个小偷,他偷了狗皮。他的儿子非常骄傲,向他的朋友们吹嘘:看,只有我的父亲有一条尾巴!没想到小伙伴的父亲是一个因为犯罪被砍断小腿的男人。小伙伴反驳,我爸爸冬天可以不戴杵。“秋”,又叫“秋”,也是胫衣。夏天太热,穿不了衣服,人们就穿衣服。
这套服装的进化史也很有意思。谁也想象不到我们的服装演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回顾历史,我们还是学到了很多。因此,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以免被嘲笑。总之,汉朝人跪着吃饭,不仅是因为当时的规矩,也是因为汉人的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