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谈到了项羽和王怀的恩怨。在此基础上,他随后的举动就很好理解了。他先是拒绝了王怀,把他流放到湖南郴州。自然是为了尊重王怀,说贵族要住在“上游”,但在当时的人眼里,湖南就是河流的上游。
楚怀王去的时候,项羽自称是楚地的霸主,成了楚国的正统国,以彭城为都城,在江浙豫皖都有部分土地。
但是,为什么称之为“楚地霸主”呢?这是有原因的。先说“西楚”,因为项羽已经定都彭城了。当时中国有“三楚”,楚旧都江陵是南楚,江东的吴军是东楚,彭城是西楚。有人说,为什么楚人的地理观这么别扭?彭城位于苏北,应该叫北楚。
那么司马鲁就为大家讲解一二。原来楚人的方位观和今天不一样。他立足江陵,面向长江口。结果是左西右东,上北下南,江陵在下,所以是南,吴右,所以是东,左,所以是西。
那么,《霸王》呢?原来项羽对“春秋五王”非常推崇,所以在他的楚王称号前加了“巴”字,说明他是众多“王”中的老大!
项羽自己不想要管仲,但他也知道管仲的重要性,不想给刘邦(看得出韩生其实也明白他说的)。他把秦国以前的土地分成四块,其中三块在关中,分给了豪族司马欣、大将军张寒和说服张寒投降的董允。巴蜀汉中那块给了刘邦。
项羽的本意是利用张寒等三个秦人,把刘邦这个外来者挡在秦岭以南,老死异乡。可见此人并非完全不计后果,对刘邦的警惕还未解除。其他土地的处置完全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和项羽并肩作战,为革命做出贡献的将领得到最好的土地,而原来的诸侯都被安排在偏僻的角落。
前者包括沈洋、司马迁、张耳、黥布、吴锐、公孙敖、臧茶、田独、天安。后一类人包括王燮(原王召)、辽东王汉光(原王艳)、胶东王天(原王琦)。
后人批评项羽分封是愚蠢的行为,没有政治头脑。事实上,项羽的包裹看起来就像一个在地图上涂鸦的孩子。但仔细揣摩项羽的用意,其实他是在树立自己的权威,提拔自己的人巩固自己的权力!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项羽这样做了,别人也这样做了。
为什么项羽为别人做的事招来这么多骂?原因很简单。项羽没有成功。并不是所有人都不成功,颜地的换人非常顺利。不听话的辽东王汉光干脆被臧茶给灭了。南方基本平稳。漏洞在于三个环节。
首先,齐国的实力派人物田蓉拒绝让王琦去胶东,坚决与项羽对抗。齐王天害怕项羽,偷偷去了胶东。田蓉怒不可遏。他杀死了齐王石天,自己成了齐王。他还击退了田独,杀死了田安,从而统一了齐国。不仅如此,田蓉还联系了游击战专家彭越,请他在梁底起兵。
其次,昔日的好朋友、现在的敌人联合了,赶走了,把昔日的赵王偕回了祖国。张耳虽然得到了项羽的赏识,却不给项羽面子,去投奔刘邦。可见项羽拉拢张耳而冷落陈郁是多么的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