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全文及赏析

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全文及赏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97 更新时间:2024/1/8 11:09:47

后人对于《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这首词,拥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辛弃疾为了悼念好友朱熹而作,也有人认为该词主要是表达辛弃疾对《庄子》的一些感悟,并没有悼念之意。不过在学界,一般还是认为这首词和朱熹有关,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了浓浓的叹息之意,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1、《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全文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霁,青天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2、内容赏析

朱熹,号晦庵,是南宋时期的理学家,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被后世尊称为“朱子”。

辛弃疾与朱熹是好友,两人有着深厚的友谊。辛弃疾曾多次去拜访朱熹,两人游山玩水,吟诗作赋,谈古论今。

公元1200年,朱熹在“庆元党禁”迫害中去世,辛弃疾听到这个噩耗,悲痛不已,为了缅怀挚友,他作了这首词《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这是一首悼亡词,一般这类诗词无不写的凄凄惨惨,悲悲戚戚,但是辛弃疾这首《感皇恩》却没有这种意境。他把读庄子和哀悼朱熹逝世,这两件看似毫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正是这首词最鲜明的特点。

庄子倡导“无为”和“无言”,认为人死了就是回到他出生前的状态,这是自然的归属,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但是辛弃疾不认同这种思维。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

桌案上摆放着几卷书,都是庄子的著作,读了也会说“忘言”,说了千遍万遍,其实还是不能真忘,的确可笑。

这几句表面上作者似乎在自嘲,实际上是对庄子哲学的否定,说明作者并非真的信仰庄子那一套学说。亲人、朋友去世了,怎么能不悲伤呢?

今朝梅雨霁,青天好。

接下来的两句表面是说天气,实际上是指作者对庄子哲学有了真正的体会,不受其惑,仿佛雨过天晴,豁然开朗一样,并以此作为反衬,含蓄的表达了失去良师益友的悲痛。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

作者如今已经隐居山林,穿轻衫,戴短帽,看似逍遥自在,实则愤懑、哀伤,因为作者的志向是抗击金兵,收复失地。南宋朝廷昏庸无能,不思进取,作者空有壮志却无从施展。

白发多时故人少。

“白发多”是感叹岁月蹉跎,有壮志消磨的隐痛,“故人少”则是见故旧凋零,健在者已经聊聊无几了。这一多一少充分表达了作者叹己悼人的情怀。

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先生已经逝去,可是无论去了哪里,都会像西汉学者扬雄(字子云)那样,留下不朽的经典,就像江河日夜奔流,永不停息。

这里为什么会出现一位毫不相干的扬雄呢?可以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理解。

当时把持朝政的是宰相韩侂胄,他把朱熹的“理学”扣上“伪学”的帽子,把倡导理学的儒生列为“伪学逆党”,连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首先都要声明不是读“伪学”的,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元党禁”。一时间,朱熹的门生有的改换门庭,投奔他师;有的过门不入,以避“伪学”之嫌。

辛弃疾则在词中借赞美扬雄之名,实际上是赞扬朱熹的学术成就,是不容污蔑和亵渎的——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朱熹出殡安葬时,送葬人达六千人之多,辛弃疾不请自到,全程参加,并亲自写了一篇祭文。

祭文的原文失传,只留下祭文中最后几句:

所不朽者。

垂万世名。

孰谓生死。

凛凛犹生。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小满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这个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肯定很多人对这个小满并不熟悉,毕竟在二十四节气中,这个感觉并不是很大众。但是小满这个节气的到来,将寓意着炎炎的夏日就要来了!那么关于小满这个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有哪些呢?1、小满的特点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为每年的5月21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句话诗描绘的是什么场景,其实还是比较复杂的,但是复杂不要紧,复杂的话我们可以简单的来分析揭秘看看就好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分析看看这个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具体描绘的是什么场景吧。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

  • 瑞鹤仙·赋梅全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瑞鹤仙·赋梅》这首词,是在辛弃疾晚年创作的。该词对梅花进行了大量的描述,从开花到凋谢,全部涵盖在内。通过梅花,表达出了作者的伤感之情,还有不平之气。喜欢辛弃疾作品的朋友,可能有读过《瑞鹤仙·赋梅》。那下面是对整首作品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解析,欢迎来了解看看。1、《瑞鹤仙·赋梅》全文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

  • 儒家将人分为几个等级,最后怎么摆脱三六九等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儒家学派,他们将人分为了四个阶段,四个等级,分别是士、农、工、商,并且以这四个等级来建立国家制度和社会秩序。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印度的种姓制度,也是将人分为了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贱民。这两种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目的就是为了固化阶级,维护统治。不过2000多年以来,儒家虽划分

  • 元稹《行宫》全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眼见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由盛转衰,诗人元稹不禁创作了这首五言绝句《行宫》。这首诗的字数很少,描述的场景也不多,读后却倍感凄凉,画面感十足,不得不佩服元稹的功力。该诗通过以小见大,将唐朝走向衰败的主因点明,抒发出了一种无奈之感。《行宫》还是非常经典的,值得好好品读一番。1、《行宫》全文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

  • 古游侠呈军中诸将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古游侠呈军中诸将》这首五言古诗,是由唐朝诗人崔颢所作。该诗比较的特别,内容是讲述了一个关于游侠的故事。前半部分讲述游侠如何从军,后半部分写游侠立功后归家游猎,全诗给人的感觉无比豪迈,读完后酣畅淋漓。那今天正好借此机会,和大家好好欣赏下这首词,各位小伙伴一定不要错过啦。1、《古游侠呈军中诸将》少年负

  • 赋得暮雨送李胄翻译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赋得暮雨送李胄》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韦应物。暮雨意思是傍晚的雨,那从题目就能得知,这是韦应物所做的一首送别诗。不过该诗的内容重点在于描述景,全文一脉贯通,前后呼应,读起来非常顺畅过瘾。那下面就和大家对这首诗做一个简单的翻译和赏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了解一番。1、《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作品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这首词是叶梦得晚年的作品。当时叶梦得隐居吴兴卞山,因登上卞山绝顶亭后有感而发。该词的字数不算很多,但每个字都是精华。叶梦得为官时是坚定的主战派,可是他却眼睁睁看着大片疆土流失,对朝廷的态度既生气又无奈。读这首作品的时候,就能很好的感知叶梦得当年是一种怎样的心情。1、《点

  • 唐三彩的釉色主要由哪三种颜色组成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问这个闻名世界的唐三彩,釉色主要由哪三种颜色组成,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常见的,但是你说真要具体说是那三种釉色还真的说不清楚,不知道不要紧我们就一起来好好学习下就好了,下面就给大家带来这个唐三彩的釉色的问题的答案,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一起来学习学习吧。1、唐三彩的釉色主要由哪三种颜色组成唐三彩

  • 陇西行四首其二作品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陈陶是唐朝后期诗人,他年轻时满怀壮志,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可陈陶的科举之路却屡屡受挫,几次进士考试都没能入榜。此后陈陶给自己找了一个慰藉的方式,就此归隐,不过这个归隐只是暂时的。在陈陶的作品中,《陇西行》最为出名,今天就准备同大家一起欣赏下《陇西行四首·其二》,感兴趣就别错过啦。1、陇西行四首其二誓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