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无毒不丈夫和无度不丈夫是同一个成语吗?

无毒不丈夫和无度不丈夫是同一个成语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006 更新时间:2024/4/2 13:01:06

中国有很多成语,无论是四字的还是六字,或者八字的,甚至还有十二字的。这些特殊字词组合起来的词组,就像约定俗成的一些小短语,总有它固定的含义。除了有固定搭配外,这些成语大多都有个背景故事。那么“无毒不丈夫”这句在现代也广为流传的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它的背景故事又是怎样的?下面就小编一起看看吧。

一、背景故事

实际上这句话应该写作“无度不丈夫”,原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句话的原意是气量小的不是君子,没有风度不能算是男子汉。后来古人觉得这句话虽然对仗工整,但是平仄却有点问题。于是对音律感非敏感的古人为了音律和谐,将“度”改作了“毒”的音。所以说“无毒不丈夫”和“无度不丈夫”在古代确实是同一个成语,意思也都一样。

二、现在含义

“度”是风度、气度的意思,而“毒”是狠毒、毒辣的意思,这句话这样一改,就成了我们现在常说的“无毒不丈夫”。原本是夸赞男子品性、培养人们度量的名句,经此一改,变成了手段不狠毒的男人不能算是男子汉。这两句话的意思现在看来真的是云泥之别了。

三、出处

上面有讲过“无度不丈夫”的出处,现在就来看看关于“无毒不丈夫”从古至今都有哪些错用的地方吧:

1.元.马致远《汉宫秋》一折:“教他苦受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2.刘致《上高监司·民歌》:“法则有准使民服,期于无刑佐皇图,说与当途,无毒不丈夫,为如如把平生误。”

3.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枢密上云:‘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形成与原来意义相反而语音形式相同的俗语。

这么多古人都错用过,所以现在的人们理解错了含义也很正常。但是现在小编告诉你正确的含义了,记得给身边朋友也普及一下哦。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红梅妆什么时候盛行的,出自哪位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这个红梅妆,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个妆容在古代可是非常流行的。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很多女子在妆容上并没有太多的要求,但是在一些贵族的家族或者皇室都是会有很多的胭脂水粉。那么这个流行的红梅妆是什么时候盛行的呢?出自哪个人物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说到这个红梅妆,其实就是指的女子在化妆的时候在额

  • 古代四大名楼都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古代享有盛名的四座楼阁。现在普遍认为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山西运城鹳雀楼、湖南岳阳岳阳楼这四座是四大名楼。而古代之所以那么注重楼阁,很大的原因就是楼阁不仅精致美观,而且有纪念国家大事、宣扬政府绩效的作用。古往今来,这四大名楼经历了多次修葺,那么这四大名楼

  • 历史上广东的起源是哪里,粤语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中国两大语言,一个是普通话,另外一个就是粤语了。当然还有很多方言,只不过这两个语言是中国比较古典的文化了。说到粤语的话,大家肯定是会想到广东了。那么这个广东的起源是哪里呢?这个粤语又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说到安史之乱,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就是因为安史之乱让唐

  • 《红楼梦》中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一句出自哪?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其实“留得残荷听雨声”是改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一诗中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但是《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作者曹雪芹自然是饱读诗书之辈,他又如何会犯这种错字呢?是因为诗文传阅的途中有偏差,还是他故意为之呢?读过红楼的都知道,

  •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位皇帝,原名徐景通,于943年嗣位。但是他作为皇帝,却荒淫无度,一度还因为被后周威胁,削去了帝号,改称国主。相信有很多小伙伴还是因为他的儿子李煜才知道这个人的吧,那他作为李煜的父亲,他的诗词功底如何呢?李煜有绝篇《虞美人》,而李璟传世一共也只有7篇。今天小编就调了其中最为出名的一篇分

  • 盘点南唐后主李煜最凄美的五首词(含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李煜作为“南唐后主”,虽然在治理国家方面不尽人意,但是“术业有专攻”嘛,他不仅工于书画,精通音律,还对词有着极高的造诣。他的词不但吸取了温庭钧花间派的婉转清丽,而且还继承了李璟的不堆砌雕琢。他的词读来虽清新明快,但是用情真挚,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从

  • 你知道白居易用情最深的三大名句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白居易是我国唐朝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化造诣极高。他的文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闻名,不仅题材广泛、取材新颖,还倡导过“新乐府运动”。历经千年,流传下来的名篇更是数不胜数,比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等。但是要是单论一个深情,那下面这些诗可就不得不读了。想和小编一起感受跨

  • 关于尊师重道的成语你知道几个?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从古自今老师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公冶长》中也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句子。可见古人对于老师是多么尊敬,哪怕是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当他有你不知晓的道理时也应

  • 教师节的来历及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了,在这个感恩的日子里,有不少小伙伴都觉得好奇。在那么推崇教育的古代,有没有教师节呢?教师作为每个人人生路上必经的一环,他承载着文化、传承着文化。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教师是人类文明的播种者和养育者,所以我们应该心怀感恩。但是你知道教师节是怎么来的吗?接下来就让我来为你答疑解

  • 盘点那些不知不觉就改变了原意的古文(含释义)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这浩瀚的史册中有瑰丽壮阔的河山,有文艺纯粹的唐诗,有精致小巧的宋词,还有曲调婉转的元曲。但是经过了岁月的沉淀,这些穿越了千百年的诗词歌赋还是原本的模样吗?我们小时候都做过一种名叫“耳语传声”的游戏吧,一个人对下一个人说一句话,再接着往下传,以此类推,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