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是什么意思?指的是哪几篇文章?

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是什么意思?指的是哪几篇文章?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624 更新时间:2024/2/22 14:59:35

之前在中学时就听说过一句话,叫“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了。大概就是说这一首词就可以压下宋朝所有词的锋芒,这一篇诗文就可以盖过唐朝所有诗文的光芒。这样一看,小编都在心里犯嘀咕了,这是多么大的夸赞啊。仅仅是一首词、一篇诗文,是怎么做到如此成就的?首先么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又具体是指的哪几篇诗词呢?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小伙伴一定别错过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一词压两宋

1.原文

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翻译

我愤怒得头发都竖了起来,帽子都被顶飞了。我独自登高倚着栏杆向远处眺望,淋淋漓漓的风雨刚刚停歇。我一抬头,就看到天空,忍不住想仰天长啸,一片心怀充满了报国之心。这三十多年来虽然已经建立了一些功名,但是却如同尘土一般微不足道,我南北转战了八千余里地,经过了多少风云的人生。身为一个好男儿,我应该要抓紧时间为祖国建功立业,而不是将青春蹉跎消磨,等到年老时徒劳的独自伤悲。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耻。我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什么时候才能泯灭啊!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发起进攻,将这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的时候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的时候就喝敌人的鲜血。等待我重新收复以前的土地,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3.赏析

在公元1136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时,发现自己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了鄂州。这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在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

这首词的上片,开篇就是“怒发冲冠”,表明了作者要为国家建立功业的急切心情。岳飞胸怀大志,面对朝堂上的投降派时,是气愤填膺。可惜岳飞身处的是宋词,宋朝崇尚文学,对于粗鄙的武很是看不起,而且君主懦弱,导致只能一直靠割地赔款来祈求平安。岳飞对此很是气愤,他已经三十岁了,古时都说“三十而立”,他现在只想着为国家多收复几个失地,不要蹉跎虚度了自己的青春。

下片开头就写靖康之战,这么多年的忍让没有用,只有拿起刀枪才能夺回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区,从而一雪前耻啊。他感慨着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当时被金人俘虏北去的奇耻大辱什么时候才能消除,他从心底里希望现在的圣上能勇敢一些,不要听信投降派的谗言。

整首词读来感情激荡,气势磅礴,岳飞的风格豪放,文章的结构严谨,真是一气呵成,有着及其强烈的感染力。只能说岳飞生不逢时,在宋朝的历史上,不只有岳飞一直想着收复失地,还有辛弃疾陆游等词人,他们都曾怀才不遇过。

二、孤篇压全唐

1.原文

春江花月夜

【唐】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赏析

这就是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名篇——《春江花月夜》。几千年来,有无数读者学者为之倾倒。在这首诗中,作者完美的抓住扬子江一带月下夜景中最为动人的五种意象:春、江、花、月、夜,从而写下这样一篇被喻为“孤篇横绝全唐”的名作。在这篇作品中,作者不仅描写出了春江的波澜、江月的皎洁,还写出了作者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人间思妇游子的思绪。

《春江花月夜》全诗紧扣住春、江、花、月、夜的五种意象来进行描绘和想象,其中又以月为主体。“月”在古人的世界里,就是家乡的代表,也是想念惆怅思绪的突破口。在这首诗中,“月”也是全诗的命脉,在字里行间都有它的身影,融会贯通,随着平仄音韵而起伏曲折。“月”在这扬子江边、在这春天的夜晚中升起、悬空又落下,映照着江水、楼阁、花丛、鸿雁和一叶扁舟。在这月光所能照耀到的地方,还有思念丈夫的妇人和思归的游子。这些唯美的意象,就像一副清丽典雅的中国水墨画,述说着春江花月夜的幽静和清冷。

整首诗的音律节奏也很有意思,它不是古筝那种气势宏伟的中国战风,而是箫、笛、古琴这种悠扬、隽永、深沉的感觉。一切都很平和,却又暗含规律、节奏,随着韵脚的变化,一唱三叹,循环往复,绕梁不止。这种语句和音韵的融合,里面又夹杂着作者深深的情感,婉转凄美。

这就是所谓的“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啦。不愧是名篇,真真是千古绝唱啊!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柳永最流氓的一句词(含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在宋朝,“词为艳科”是北宋文人对待词体的共识。而所谓的“词为艳科”便是指的词是专门用来写风花雪月的。但是当时的文人作词大多喜欢典雅清丽、温婉含蓄的,而柳永的词却经常使用一些市井俚语,描写烟花女子的勾栏之事,所以柳永的词在士大夫文人那儿并不吃香,反而惹人

  • 奉旨填词柳三变是因为哪句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柳永,字耆卿,因在家中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是崇安人,出生于沂州费县。柳永出身官宦世家,自小就学习诗词,一直有着入仕的决心。在咸平五年的时候,他就离开了家乡,却率考不中,只得一心填词。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那么大家知道他为什么要自号&l

  • 柳永最著名的一首词(含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柳永,字耆卿,因在家中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是崇安人,出生于沂州费县。他是不仅是北宋的著名词人,还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柳永出身官宦世家,自小就学习诗词,一直有着入仕的决心。在咸平五年的时候,他就离开了家乡,却率考不中,只得一心填词。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也是两宋词坛

  • 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成丛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经常读到关于“小楼”的诗词,比如: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李煜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璟的“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等等。那么你知道这句&ldquo

  • 如梦令到底是词牌名还是曲牌名?它是谁发明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都知道,原先的诗词都是可以配乐吟唱的,所以都有相应的名字来命名。中国古代就有非常多的词牌名,比如:贺新郎、采桑子、蝶恋花等等。词牌名就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亦即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近段时间,小编总是看到有人问如梦令到底是

  • 为什么初霜没有霜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初霜,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来了。按照“二十四节气”的说法,应该是“空气压抑凝华,露水化霜”,从秋天过渡到冬天。为什么初霜没有霜?当信使“初霜”在初冬到来时,申城就像秋天一样秋高气爽,蓝天白云,树叶五颜六色……是因为二十四节气不

  • 乌鸦为什么在古代会受到崇拜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乌鸦这个鸟类,大家应该都知道把,但是很少有人真的是了解它,很多人都认为乌鸦在现在是一个非常不详的征兆,但是这些完全都是属于迷信,毕竟很多关于“乌鸦”的成语确实都是不好的意思。可是在现在让人讨厌的乌鸦,在古代却受到崇拜!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自古以来关于乌

  • 《望岳》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望岳》这首五言古诗,是杜甫的经典之作,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读过。那该诗将泰山的气势磅礴,展现的淋淋尽致,以表作者的雄心与气概。虽然全篇下来,没有出现一个“望”字,但依然能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整首作品的构思十分微妙。那《望岳》自然是不可错过的,下面就来一起欣赏看看吧。一、诗

  • 《登兖州城楼》古诗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登兖州城楼》是大诗人杜甫早期的作品。当时杜甫的父亲杜闲在兖州任司马,杜甫前来探亲,期间他初次登上兖州南楼,内心有感而发,从而写下这首诗作。该诗内容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作者分别从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出发,进行了一番思考,也能给读者带来一些不同的角度,相信也能让各位有所收获。一、诗词原文登兖州城楼东郡趋庭

  • 朱彝尊的彝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朱彝尊这个人,大家可能都还不会念他的名字吧。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别号金风亭长。他的词风清丽婉约,是“浙西词派”的创始人。小编总觉得读他的词,不仅语言清秀华丽,而且情感细腻绵长,就像是满腹才情的女子写下的。只是他这个名字中有一个字,总是不会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