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爸与爹有什么区别,有什么不一样

爸与爹有什么区别,有什么不一样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98 更新时间:2024/1/1 3:53:03

每一个人小时候心中都会有一位超人,这人的长相可能不好看,但是笑容永远都是那么温柔的;他的胸膛可能不是那么的宽厚,但面对危险绝对是毫无畏惧的;他的个头可能也不那么大,但却依然顶起了一片天。他是我所不能的,是超人,他有一个非神圣的名字,那就是“父亲”。当然,我们一般丢回非常习惯亲切的称呼为“爸爸”。

1、关于“爸爸”的历史记载

其实在中国古代,子女对父亲的称谓更多的是“爹爹”这个词,这个在很多古装影视剧中比较常见,我们都不陌生。

而“爸爸”这个的称呼,大概是从近代民国之后才开始流行起来,所以有很多朋友可能会误解,以为“爸爸”这个称谓是一个舶来词。

难道真是这样?其实不然,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关于“爸爸”这个称谓的记载了,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根据三国魏明帝时期,揖所编撰的《广雅·卷六下·释亲》中记载,“翁公叟爸爹㸙,父也”。意思就是说,这六个词所代表的的称谓,都是指代“父亲”的意思。

《广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所以说,“爸”这个词在我国已经存在了近1800年,并不是什么所谓的舶来词。只不过,后来随着朝代更迭,很多中国汉字也发生了演变,有些汉字变得很少使用,甚至有些汉字的含义读音都变化了很多。

就比如,“父”这个词,在古代最早并不是现在的读音,而是读作“ba”,跟“爸”同音。

既然“爹”和“爸”都是指代“父”的意思,那么古人的称呼“爹爹”,和我们现代人的称呼“爸爸”,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2、爹爹与爸爸的区别

“爹”和“爸”都是上下结构,字的上半部分都是一个“父”字。在最原始的象形字中,“父”字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人拿着一把斧头。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一个男人才是这个家庭的劳动主力,占据家庭的主导地位,承担着赚钱养家的重任。所以那时候,一个男人拿着斧头去劳动,就用来代表“父”的意思。

另外,我们同样知道,古代可没有什么计划生育,一个男人有十多个孩子,甚至更多的孩子,那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你看“爹”这个字的组成,上半部一个“父”,下半部一个“多”,代表一个劳动的男人,他下面有很多的子女,那么意思就很好理解了,这就是代表“父亲”的意思。

而“爸”这个字又有所区别,它的上半部分同样是一个“父”字,下半部却是一个“巴”字。“巴”的象形字看上去像一条蛇,它最初就是代表一种蛇,后来这个字的含义延伸,有了“紧跟”、“贴近”、“靠近”的意思。

在《西游记》第27回“三打白骨精”这一段原中,唐僧有些饿了,就让孙悟空去化斋,孙悟空是这么回答的,"师父好不聪明。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里寻斋?"这段话里的“巴”,用的就是“靠近”的意思。

这里,“爸”也是用了同样的延伸意,一个拿着斧头的男人劳动,有个孩子紧紧地跟着他,这就代表了“父亲”的含义。

所以啊,在古代,子女称呼自己的父亲为“爹”,那是一点病都没有的。后来大概是到了民国初期,先是上层社会和一些知识分子觉得“爸爸”这个称呼好像更亲切,慢慢地就被推广开了,一直用到了今天,却绝不是什么外来词。

那么,到这里就算是说清楚了,“爹”和“爸”虽然同样都指代“父亲”,但是却有着不同的含义,并不是每一位父亲都可以被叫做“爹”的,其原因就是他没有很多的孩子。当然了,如果你喜欢古文化,非要称呼自己的父亲为“爹爹”,也不会真有人计较就是。

3、结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到了今天,在一些地区还有很多关于“父亲”的不同称呼,比如“伯”、“阿公”、“阿爷”、“阿玛”等等。

在你的家乡,是怎么称呼父亲的?不妨一起交流。

本期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书生,我们下期再见。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司空见惯的司空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成语“司空见惯”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我们经常会用到这个成语,其意思也很简单直白,指因为常见而习惯了。看得多了,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常见之事不足为奇,跟“屡见不鲜”“习以为常”意义相近。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个成语中的“司

  • 中国五大名窑八大名瓷具体分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想必大家也都听说过,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有“五大名窑八大名瓷”的说法的,那么很多人也都要问了,这个中国五大名窑八大名瓷分别指什么呢?也就是具体指哪五大名窑,又具体指哪八大名瓷呢?下面的文章就是对这个问题的解析,感兴趣的网友就速度来揭秘分析看看。1、五大名窑五大名窑分别是:钧窑 、

  • 入木三分最早是用来形容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这个入木三分大家也应该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吧,其实就是说的这个人分析问题非常的深刻,但是大家知道不知道,其实这个成语最早的时候并不是指这个意思,那么这个入木三分最早的时候是用来形容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1、入木三分最早是用来形容什么入木三分最早是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并不是说

  • 秦晋之好的历史原型包括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问这个“秦晋之好”的历史原型到底包括什么呢?这个问题也比较值得学习的,我们可以简单的说一下这个秦晋之好到底是什么意思就比较好理解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说说这个秦晋之好的历史原型到底包括什么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1、秦晋之好的历史原型包括秦晋之好的历史原型包括

  • 中国远古神话体系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说道我国远古神话体系,想要搞清楚这个,首先就要先搞清楚远古是指什么时期。我国的古代史分为远古时期和古代时期两个部分。所谓的远古,也包括了太古,指的就是没有文字所记载的时期,自鸿蒙未判之时至公元前2070年。所谓古代,又称为三古(上古、中古、下古)时期,自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的第一声文明号角吹响开

  • 称呼配偶的妈妈为你妈合适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在一些夫妻综艺,里面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夫妻之间的一些事情,也可以学到夫妻和父母之间相处的事情,最近就听到一则比较有意思的故事,话说就是有人问了,一般人称配偶的妈妈为你妈到底合适不合适,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赶紧这个称呼好像不合适,但是日常生活中好像都是这样叫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正确的称呼配偶

  • 菩萨蛮·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菩萨蛮·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这首词,由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创。虽然内容比较简单,但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该词通过描述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景,表达出了作者比较积郁的心情,不知道各位在品读的时候,是否能感同身受。那整首词还是比较值得鉴赏的,想进一步了解的朋友可以来看看。1、《菩萨蛮·赏心亭为叶丞相赋》青山欲共高人语

  • 机不可失的下一句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机不可失的下一句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但是有的人估计会把字写错,所以大家也懂的,还是要仔细的分析和学习了,那么机不可失的下一句正确的答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下吧。1、机不可失的下一句是什么机不可失的下一句是“时不再来”,并不是失不

  •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全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喜欢读诗词的朋友,一定不会对辛弃疾的作品陌生。那这次的诗词赏析专题,我们就准备来讲讲,辛弃疾在公元1172年创作的作品,《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这首词是辛弃疾为同事范昂赴京城临安而作,既表达了惜别之情,也多有感叹。整首词十分的豪放,下面一起来欣赏一番吧。1、《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全文老来情味减,

  •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这首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如果不看作者的话,可能会觉得这首词出自李清照之手,其实这是辛弃疾模仿李清照的风格,创作出的作品。那这次正好借此机会,跟各位简单的介绍下《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看看辛弃疾是表达了一番怎样的感情。1、《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