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小暑有多热什么时候入伏?养生怎么做吃什么?

小暑有多热什么时候入伏?养生怎么做吃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361 更新时间:2024/1/18 14:01:29

小暑节气马上就要到来了,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意味着夏季的节气就快要结束了,但是很明显,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气温却并没有减弱,而且每年最热的三伏天也还没有到来,那么在2020年的夏季,什么时候是入伏的时候呢?小暑的时候又有多热,在这样的天气中,要如注重一些养生相关的问题和知识?小暑的时候究竟会有多热,在这一时候又可以吃些什么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2020年什么时候入伏

2020年7月16日开始入伏,2020年7月25日入伏结束。

“初伏”也称“头伏”或“入伏”,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这才是真正暑天的开始。

头伏第1天2020年7月16日

头伏第2天2020年7月17日

头伏第3天2020年7月18日

头伏第4天2020年7月19日

头伏第5天2020年7月20日

头伏第6天2020年7月21日

头伏第7天2020年7月22日

头伏第8天2020年7月23日

头伏第9天2020年7月24日

头伏第10天2020年7月25日

一般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

三伏天的计算方法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2、小暑有多热

“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也就是说,太阳黄经为105度,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节气,但紧接着就是大暑,所以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即便不是最热,但小暑到底有多热?

小暑气节,已是初伏前后,到处绿树浓阴,但却有热浪袭人之感。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一候温风至”,指的是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气,诗人元稹曾书:“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说的正是空气中忽然卷起了热风,原来是小暑遵循四季节气的规律到来了。

“二候蟋蟀居宇”来源于《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都纷纷离开了田野,跑到庭院的墙角下“乘凉”,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讲的是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为地面温度过高,决定放弃低飞,选择搏击长空,因此就会变得更凶猛。

对于小暑而言,除了热,就是旱和雨。

在小暑开始之际,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会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出现高温少雨的天气,称之为伏旱。如果这时出现台风,对水稻等作物来说无疑就是及时雨了,但是这种雨也并非百利而无一害,如果太多,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造成不利的影响。

南方大部分地区都会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上一年,佛山就曾出现雨夹冰雹的情况,网友们都纷纷发朋友圈惊叹,但也给来不及躲避的市民们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是农作物种植,还是日常生活工作,都需要提前做好防范,以策安全。

3、小暑如何养生

一、解暑

小暑降至天气会变得更热,到了小暑节气到来的那天,暑气会很严重。为此,人们要及时解暑才行。

1、吃些西瓜

西瓜可是解暑利器,因为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而且水分多。建议在户外工作的人们,或者说在室内高温环境中从事工作的人,要适当喝些西瓜汁。因为这些人群要忍受高温环境,往往出汗比较多,大量汗液排出后,不仅仅是导致体内水分流失了不少,同时有很多的营养物质也一起被带出来了。如此一来,中暑的可能性非常高。

所以说,人们要喝些西瓜汁,为身体补充水分的同时,也能够补充葡萄糖、维生素C、蔗糖、盐类、果糖等等,为人体补充丢失了的营养物质,为身体提供能量。

2、喝绿豆

绿豆一直都是夏季消暑必吃的食物,因为其具有非常不错的清热解暑功效,还具有止渴利尿的功效。在炎热的天气里,喝一碗冰镇过的绿豆汤,立马就神清气爽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高温天气中,人体的体温会比较高,若是大量进食冰镇过的食物,很容易导致肠胃不适。因为冰镇的绿豆汤要少喝一些,而且不要从冰箱拿出来之后就立马吃了。需要放置半个小时以上,等待汤中的气减少一些后再食用。

二、祛湿

小暑节气降至,三伏天很快就要来了,未来将到处都是三高天气,即高热高温高湿。这样子的天气就好像“蒸桑拿”一样,人们就会下意识调低空调温度,整天都待在温度低的空调环境中国,再还容易出现降雨天气,所以人们很容易被湿气侵袭,若是不及时祛湿的话,身体健康会遭受威胁的。

1、正确使用空调

很多人家庭都有安装空调,大部分在室内上班的人,都是在空调环境中的。一些人为了享受低温,就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这是不行的。因为过低温度的空调环境是违背时令节气的,与正常的四季循环相悖。

为了避免大量湿气侵入身体,出来要调节适当的温度之外。比较怕冷的,身体比较虚弱的人,要多穿一件长款外套,并且要在大腿上盖上小毯,这样子湿气就不容易从裸露出来的皮肤中进入到身体里面了。

2、喝些热姜汤

生活中人们烹饪菜肴的时候,都习惯添加葱姜蒜这些调味料,事实上这些食物可不仅仅是调味用的,其还有很不错的药用价值。比如说可以用生姜来祛湿,因为生姜性温,将生姜洗净后刮皮再放入锅中加水煮汤饮用,可以通过生姜的温热之性,将身体内部的湿气逼出来。

因此,时常待在空调房,或者说接触潮湿环境的人群,不妨常饮用生姜茶。上班时间没有时间烹煮的话,可以直接用开水冲泡生姜片,效果也是一样的。当然觉得没什么味道的话,可以加些红糖调味。红糖也是性温的,加了它祛湿效果会更好。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谷雨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谷雨,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6个节气,同时也是春季之后的第一个节气。在谷雨时节,家家户户都在田里忙着播种,移栽菜苗和地瓜苗。牙牙帮着大人们给刚刚播种的棉花盖“塑料被子”。爷爷说,棉花种子盖上被子就能快快发芽。“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此时正是欣赏牡

  • 古代有哪些用花制作的美食?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一说到美食,很多人恐怕都能想出不少好吃的东西,而我国的各种美食,也都是经历过很长时间的发展,从古至今逐渐形成的,不管是火锅、串串还是烧烤、汤品,都有很多人喜欢。不过在食材上面,却有一种食材比较特殊,那就是花。用花做成的美食,可能人们接触到的并不多,而在这不多的美食中,出现次数比较多的也就只有桂花了。

  • 吕皞《己酉元日》诗词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如果直接在网上搜索《己酉元日》,出来的结果基本都是陆游的作品。明朝诗人吕皞也作过一首同名作品,那今天就准备跟各位讲讲吕皞的这首《己酉元日》。史籍对于吕皞这个人记载的并不多,但他有不少作品流传了下来,这也增加了吕皞的神秘感,后人想要了解他,也只能通过他的作品这一条路了。下面就由52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

  • 描写白兆山风景的诗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白兆山,又名碧山,相信很多人不会陌生了,这是位于湖北省安陆市西北的烟店镇,属于大洪山余脉。这里曾是古时候各朝各代的文人雅士喜欢来到的地方,此地风景秀丽,诗仙李白曾经再次呆了很多年,并且在此入赘到许紫烟家中。关于描写白兆山的诗词也非常的多,那么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吧。山中问答诗唐 李白问余

  • 死牛诗是曹植写的吗,死牛诗原文诵读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曹丕和曹植在这场嗣子之争中,最后是由曹丕胜出,成为曹魏开国皇帝。曹丕即位后,时常在想该如何处置曹植,放在身边毕竟不是那么安全,如果哪天曹植决意造反,将会是个大麻烦。所以曹丕曾对曹植动过杀心,不过曹丕并不是直接杀他,而是提出一些苛刻的条件,如果曹植做不到的话,恐怕就要性命不保了。而《死牛诗》便是在这样

  • 娘惹是什么意思,娘惹文化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想必很多朋友都会好奇,娘惹究竟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个词是专指中国移民和马来人所生育的后代,早期在新加坡和马六甲地区会比较多。当年,《小娘惹》这部剧十分火热,也是让娘惹文化得到不少关注,如今新版《小娘惹》再度来袭,同样备受期待,不知道新版的质量能不能超越旧版呢?没看过的朋友就千万不要错过了,可以通过剧集

  • 拼死吃河豚是什么意思,古人有多爱吃河豚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爱吃美食的朋友,一定深知河豚的美味,河豚是一种较高档的食材,号称“菜肴之冠”。不过河豚同时含有剧毒,如果处理不当便食用,严重的话可能会丧命。其实早在古代,河豚就已经成为被追捧的佳肴,甚至有种说法叫“拼死吃河豚”,传闻苏轼为了品尝河豚的美味,称死也值得。

  • 小屁孩日记是谁写的?什么类型的书?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小屁孩日记》这本书,可能有些朋友有看过,是一款很有趣的儿童读物。这本书一直风靡全美,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还掀起了一股Wimpy Kid热。主人翁GregHeffley来跟大家见面咯~主人公Greg是一个刚念初中的半大小子。他善良、诚实、聪明、爱玩,满脑子的鬼点子。妈妈让他记日记,他却多番声明,说他

  •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屈原,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诗人和政治家。屈原原本是出生于贵族,还与楚王是本家的。自小屈原就受到了非常良好的教育,年仅二十多岁就已经有着非常丰富的知识量了,非常善于作诗写文,口才非常的不错,年纪轻轻的就受到了楚王的重用,成为了出国的左徒。经常同楚怀王一起研究政事,拟定法令,接

  • 中山装能随便穿吗,中山装是谁设计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中山装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从名称就能得知是由“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所创。中山装对于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件服饰的出现,让国人从传统袍服向现代服饰跨出了第一步,彻底颠覆了国人心中对服装的观念。直到现在,中山装都被定位是正装之一。那平时我们想穿中山装能随便穿吗?其实也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