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人喜欢吃蝙蝠?历史上的野味

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人喜欢吃蝙蝠?历史上的野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301 更新时间:2024/2/7 4:21:05

如今喜欢吃野味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不过野味难得,非常难得,而且往往都是现杀的,非常的新鲜。而那些付得起前的老饕们要的就是这份享受和面子。吃野味有着很多种好处,吃什么补什么。秃顶?吃山鼠肉;精力不振没精神?吃猫;眼睛不好?吃蛇;一挨枕头就想睡觉?吃鹿鞭。有这么多好处,当然不容易禁止,何况吃野味在历史上,就是一件平常事,如今不论是以何种态度吃它,也不过是历史的延续,历史上爱好野味的,也不只有广东人。

周天子有一支专业的厨师队伍,由天官大宰、小宰、宰夫,和膳夫及其手下20种职官组成,总计约2000多人。这些职官包揽了与饮食相关的所有工作,这其中就包括寻找和制作野味。周天子的菜单上,常常出现雉、鹑、鷃、麋、鹿、獐等野味,这些统称为好羞。所谓好羞,是指是指合于时令的,当季可以获得的新鲜食材。这些食材,往往是诸侯们进献的,越国在周成王时期就送过娃娃鱼,而南方的越裳氏则进贡过白稚鸡。九州之地中,尤以扬州、荆州、青州的诸侯送得多。

周天子自己还圈了地,名为“囿”,有提供食材的功能,每年庙祭的牺牲,大多是在囿中围猎的,只见周宣王左手一抖,射中一头野猪,又一抖,射中一头野牛,心里很美,陪猎的诸侯们也纷纷唱起了歌,于是有了《诗经·小雅·吉日》。有诸侯献,有兽人(职官名)、渔人、鳖人等职官围捕,有自家封地中捕猎所得,真是“野味满厨充嘉肴”,周代的各位天子,岂非都是野味爱好者。

春秋战国时代,野味爱好者更多,诸侯们纷纷享受起了王的待遇。郑庄公和母亲武姜不和,平定了亲弟弟段的叛乱之后,将她软禁在城颍。颍谷的一名官吏颍考叔想劝和二人,就找了个借口去面见郑庄公。什么借口呢?进献野味。

楚成王优待过逃亡中的晋国公子重耳,以国君之礼待他,当然是要回报的。他直接开口问重耳:“你打算如何报答我呢?”重耳毕竟是流亡在外之人,很会看人脸色,回答得很巧妙:“美女娇娃,玉石丝锦,您有的是;珍禽野味,象牙犀角,这是楚国的特产。晋国有的您都有,还都比我们要多要好,我还能有什么东西来报答您呢?”楚国人有多爱吃野味,看《楚辞》就知道。

秦王扫六合,吕相编《吕氏春秋》,提到天下什么肉、什么鱼最好吃,一口气列举了一大堆,有猩猩之唇,獾獾之炙、隽觾之翠、述荡之掔、髦象之约、鳯皇之卵、洞庭之鱄、东海之鲕……这些,都是野味。

汉高祖刘邦也是野味爱好者,他的下酒菜,常常选烧烤鹿肝。山东嘉祥宋山的《庖厨》画像砖上,厨房里悬挂着龟、鱼、雁、鸟、兔。南越王赵眜的陪葬品里,有竹鼠和禾花雀,当时的越人,还留下了吃蟒蛇的记录。汉墓出土的动物骨骼中,不乏来自鹿、麋、野猪、兔、雁、雉、雀、鹤的,熊、虎、豹、狼也不在话下,其中西汉长安城遗址中,还发现了猫。汉朝当然也不缺少野味爱好者。

接着往下数,就到唐宋了。唐代时,全国各地都有野味,西北吃驼峰,中原吃“髦象之约”(象鼻),东南吃绿孔雀、竹鸡、白鹇,吃猴脑,西南吃竹鼠,闽浙一带,几乎什么都吃。鹿是大众美食,唐朝皇帝和新科进士饮宴时,少不了一道“升平炙”,鹿舌做的。陈子昂不仅写过“念天地之悠悠”,还写过《鹿尾赋》。熊就更不用说了,熊掌、熊白,终唐一朝,不知吃了多少。唐朝人好奇心旺盛,逮着刺猬也要试着烤一烤,用泥裹了,烤熟后连皮带刺一并剥下,叫花鸡的前身,应该是这道叫花刺猬。

北宋也是如此。北宋时,中原居民常常猎捕到的野味有鹑、兔、獾、狐、鹿、獐等。其中以鹑、兔数量最多,当时捕猎鸟、兽,到城中去卖,是都城附近农户的生财手段,这么干的人多了,价格就下来了。996年的夏秋之间,汴梁城内卖鹑鸟的数不胜数,卖家用大车运进城来,一只鹑鸟才卖两文钱,跟白送一样。

另一种致富手段,是发展特种养殖。就在汴梁城内处处是鸟的二十年后,有人在汴梁城外的万岁山养了成百上千头鹿,养得非常好,比驴个头还大。苏轼仕途奔波,吃得了菜羹、猪头,也吃得了果子狸、蛤蟆、蝙蝠,非常了不起了。范仲淹不爱美食,小时候过的是吃咸菜就稠粥的日子,却留下了一条非常奇特的记录:“蝗虫和青菜一起煮,味道不错。”连最不爱吃的人都被奇怪的食物吸引了,北宋政坛上究竟云集了多少野味爱好者,谁能数清楚呢?

相比之下,南宋虽居于南,倒没有那么多野味爱好者,只是水产和海货在饮食中所占比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这样不爱野味的时代,往前数,也还有几个。周昭王和穆王时期到春秋初年之前,大约一两个世纪,公元初到公元600年前后,六个世纪,公元1050年至1200年,大约一百五十年,在这些时间里,野味就变得不那么受人欢迎,人们的日常饮食,变得更依赖于常用食材,更素朴,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气候。以上所列的这几个时期,都是冰期。周穆王之后,到春秋之前,汉水两次结冰,这在之前还没有过记录,气候的突然寒冷,使大量动物南迁,食物获取不再容易。公元初年开始的寒冷期,长达六百年,我们可以将这之后唐朝人的什么都吃,理解为饮食习惯的触底反弹。公元1050年至1200年,包含了北宋的部分和南宋的大部,其中南宋又更冷,冷到福建的荔枝都全部冻死,野味,怕是不好找。而只要是温暖的时期,即便平时不怎么吃野味的人群,也会对野味产生兴趣。元朝时正是温暖期,元人的八珍里也有野驼蹄、驼鹿唇、驼乳麋、天鹅炙,胡人的饮食习惯和中原的野味爱好融合在一起。

气候的另一个影响,是战争。当农耕文明吃不到野味时,游牧文明靠放牧常常过不下去,于是南下。犬戎袭周幽王,永嘉之乱,金灭辽、宋,都发生在气候的极寒期。吃野味和打仗,都受气候影响,不知是大家都去打仗了,无人围捕禽兽,或是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导致了物种迁徙,还是气候冷极了,禽兽们纷纷南下了,总之野味、战争和气候之间,就是存在这样奇妙的联系。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为什么"静"字右边是争,为什么"稳"字右边是急?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这个中国的汉字非常非常的有意思,也非常的有内涵,每个字都有它不一般的一面,也有他的特殊故事,今天就给大家说说这个“静”字和“稳”字,为什么"静"字右边是争,为什么"稳"字右边是急呢?这个问题也还是挺有意思的,下面一起来分析看看!静中藏"争",稳中藏

  • 为何说董仲舒之后就再没儒家思想了?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儒家思想其实说来说去的争议很大,到今天来了依旧有争议,那么有的人却说了,其实儒家思想早就没有了,就在那个董仲舒之后就没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的呢?这样的说法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董仲舒之后再无儒家思想,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到汉代被改造,而

  • 古代杀气最重的诗是哪一首?是谁写的有什么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我国古代有很多的古诗,涉及到了很多不同的类型,也有很多不同的风格,因为诗人当时写诗时候的经历、心境都很不一样,所以写出来的诗也有很大的区别。那么,下这些不同的古诗当中,是否有杀气最重的一首诗呢?古代杀气最重的一首诗是什么,究竟是谁写的呢?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诗,当时是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呢?1.张献忠写

  •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话,最近这段时间,应该有不少人都听说过了吧,这是一句出现在日本捐赠给中国的医疗物资上面的句子,很多人应该都是第一次听说,虽然句子很美,但是很多人其实并不是很理解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句话的背后,还有一段很深刻的历史,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

  •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什么意思?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典故来历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最近在网上火了,很多网友都十分好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以及背后的典故来历是怎样的,那今天就位大家好好讲讲这个故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是日本奈良时代的皇族长屋王所写,意思是“虽然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但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

  • 苏轼四季回文闺怨词赏析,这四首回文词有何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都清楚,苏轼在诗词书画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苏轼不仅文采出众,作品的题材也非常广泛,几乎没有苏轼涉及不到的领域。不过苏轼的仕途之路并不算顺利,被贬黄州后,苏轼便在家专心写作,这四首《菩萨蛮·回文闺怨》词就是这段时间内诞生,从春季写到了冬季,内容令人感到惊艳。这次我们就来为大家简单的做一次赏析,看

  • 情人节怎么过有意义?古代人那么保守他们过节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情人节马上就要到了,很多人知道这是一个西方的节日,其实却并不是很理解情人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只知道应该向自己的爱人表达自己的爱意。那么,究竟情人节这个节日要怎么过才能更有意义呢?我国古代其实也有类似于情人节的节日,但是,很多人可能觉得的古人其实是非常保守的,那他们过节的时候会怎么过呢?也是过得到很含蓄

  • "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船不是船只是什么?李白为何如此狂妄?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李白作为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可以说他的名字在很多人心中就是唐诗的代表,他的诗也就是盛唐时期的一种映照。而有一句形容李白的诗“天子呼来不上船”,我们知道在古代,皇帝的命令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都不敢不从,但是李白却在皇帝面前如此“狂”,可以说是很个性

  • 东山再起中的“东山”指的是哪一座山?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或是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事业上或是某些方面失败的人会说道:“我一定会东山再起的!”。这东山再起的意思指的就是比喻隐退后再次复出或是失势以后再次获得成功。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把一个人重新得势或者再次成功叫做“东山再起”呢?&ld

  • 唐伯虎的桃花庵诗有什么比较好的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这个《桃花庵诗》被很多人喜欢的,小编其实开始也不知道为什么被很多人喜欢了,搞不懂了,但是问题也不大的,最近很多人也问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唐伯虎的《桃花庵诗》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文人们喜欢桃花是有传统的。桃花桃花逃之夭夭,逃出浊浪滚滚的红尘,逃进心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