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七不出门八不归家什么意思,背后的出处典故介绍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什么意思,背后的出处典故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678 更新时间:2024/1/19 4:21:48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是一句湘西民间的俗语,也是一种禁忌。当地人觉得,每月带七的日子不能出门,带八的日子不能回家,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里的“七”是指齐,“八”是指爬,所以有种暗示的寓意。当然,这在古代算是很迷信的说法,没有任科学依据,但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我们可以稍作了解,这和我们的化有很大关系。感兴趣的话下面就来了解看看吧。

1、七不出门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起源于湘西文化,近些年,这句俗语被逐渐迷信化,但它背后的真实意义却蕴藏着千百年来的大智慧。所谓“七不出门”并非指逢七的日子不能出门,而是指“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日生活所必须的七件东西,也被叫做,开门七件事。“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代的吴自牧如是说,武汉成也曾在《玉壶春》里记载道:“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人们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重要性的认知始于宋代,那时“米”也就是“稻”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平民百姓,家家户户几乎都要为“米”奔走操劳。也是在宋朝,“酱”才明确是指“酱油”,并且开始将“醋”作为生活必需品。

再说到“油”,这一般指芝麻、紫苏或者大麻榨成的油,在今天的生活中已经非常常见了,甚至还有更新颖的橄榄油、花生油等,但在南宋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普及之前,油并非寻常百姓家中之物。而同样得益于南宋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还有“茶”。

唐伯虎的一首《除夕口占》就曾说到这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淡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柴米油盐酱醋茶”代表着中国古老的饮食文化,也承载着中国的历史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又逐渐演变为指代与人民有切身利益的事情。因此“七不出门”的“七”指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告诫人们,外出做事应该首先料理好家中之事,古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先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2、八不归家

和“七不出门”一样,“八不归家”的八同样不是指逢八的日子。而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件事,现在也常常用作词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出自《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即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分,正是一代一代的传承,一个家庭才会不断繁衍,中华民族才会如此生生不息;“悌”狭窄解释即为友爱兄弟姐妹,但我们也常常说朋友情同手足,所以也经常将“悌”作扩大解释,即友爱姐妹弟兄,对待朋友也要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般谦让有礼。

总的来说,孝悌还是对内,忠信礼义则是对外。“忠”是忠心,忠于国家和人民,是每一位国民的责任,就算在封建的古代,忠也不仅仅是指忠于君,而是强调国民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信”是指信用,“言必忠信,行必笃敬”,对待朋友要言而有信,对待事情的态度也一定要“言必行,行必果”。

“礼”则是指礼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注重礼节的民族,礼不仅指礼貌,更是指做人做事要遵循礼法。比如在古代,子见到父亲要行礼,臣见君也要行礼,等级不同,礼数不同,而放之今天,礼法则更多指遵纪守法,不仅要有道德意识,也有规矩意识。“义”则是指义气,虽然受影视剧影响,许多人把义气理解为“江湖义气”,甚至为此不惜违法乱纪,但其实孔子的原义是指内心应该有正义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愿意帮助他人。

“廉”则是指廉洁,小到市井百姓不做偷摸之事,大到官员两袖清风,“廉”所代表的公正廉洁都有广泛的适用意义。“耻”则是指“羞耻”,这里的羞耻更多强调内心的平衡,即要有内心的底线,要知道什么是不合乎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不仅“知耻不为”也要“知耻而改”,所谓“知耻近乎勇”就是如此。只有心中有大是大非,才能做真正对的事情。

由此可见,“七不出门”指的是做好大后方工作,“八不归家”则指的是,在外面做事的人没有做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不能回家,因为不仅愧对自己,也愧对家人祖宗,实属大不逆。

3、迷信背后的文化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承载的文化意义,在今天也依旧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令人遗憾的是,更多人认识这句话却是以迷信的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原本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的俗语被迷信化、妖魔化,归根结底还是历史文化的普及程度不高,传播力度不够。但深究这些俗语的背后,更能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床前明月光的床指什么,究竟是窗还是胡床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李白的《静夜思》在国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语言虽然朴素,但让人感同身受。不过这首诗有很多细节,可能很多人都理解错了,例如第一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字,其实这里的“床“并不是指我们睡的床,而是&

  • 黄鹤楼古诗都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黄鹤楼想必大家也是清楚的,还是比较著名的一个地方了,在历史上黄鹤楼也是经常性的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里面,诗词里面也有,散文里面也有,小说里面也有,反正就是很多了,今天小编也给大家做一个盘点,看看这个黄鹤楼相关的古诗都有那些吧,感兴趣的一起来学习看看!《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唐代:

  • 乡村四月古诗的意思什么?(含拼音、下一句)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了有一首叫这个《乡村四月》的古诗了,其实这一首古诗非常知名的,但是又少有人知道了,小编就不知道,第一次听说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乡村四月故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看看,看看意思是什么,还有这个拼音了,还有下一句了,感兴趣的别错过了!乡村四月古诗意思:山陵、原野间草木

  • 马诗的意思及诗意注释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马诗的意思是什么呢?这个马诗的诗意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一起看看这个马诗的注释是什么吧,一起来学习学习经典的古诗词——马诗,感兴趣的别错过了!马诗的意思:在燕山大漠,明月如银钩,在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何时能够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

  • 九族五服什么意思,五服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九族五服”是一个传统文化用语,在古代父系社会中,是以父宗为重。从高祖到玄孙,中间的九世被称为九族。而“五服”的含义更加复杂一些,一般是从两个角度来做解读。“五服论”是以天子为核心,根据亲疏和距离的不同,分别画出五个同心圆,简单

  • 管宁是一个怎样的人,管宁割席的典故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管宁是东汉末年隐士,在天下大乱之际,他选择到辽东隐居,此后专心研究学问,不在过问世事。当时有不少人和管宁抱着同样的想法,管宁便逐渐负责起教导的工作,因此深受人们的尊敬。在《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叫“管宁割席”,主要讲述了管宁和华歆绝交的原因。不过“管宁割

  • 鹿柴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鹿柴》这首古诗想必大家也都还是非常清楚的,但是说实话啊,小编竟然不知道这首诗,这个就显得十分的尴尬了,不过不要紧的,不知道的可以速度来学习学习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鹿柴古诗到底是什么意思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一起看看!鹿柴古诗的意思: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

  • 流觞的觞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很多可能听说过这样一个词,“曲水流觞”,听起来非常的文雅,但同时也会让人不太理解,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可能只是了解一部分,曲水流觞的大概意思,那你知道曲水流觞具体的含义是什么吗?曲水流觞这个词又是怎么来的,是什么人发明了这种文人之间的游戏呢?曲水流觞在历史上又有着怎样

  • 中秋美食除了月饼还有什么?各地的有什么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很快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了,中秋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很多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一种非常有代表性的美食,那就是月饼,像月亮一样很圆的月饼,寓意着团圆美满,寓意非常好。不过很多人可能除了月饼之外,很少知道中秋节的其他美食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中秋节的时候除了月饼之外,还有哪些很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呢?我

  • 穿青人是什么民族的人,穿青人共有多少人口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南通大学来了一位新生,因为她的身份证上民族一栏填写的是“穿青人”,从而受到很大的关注。不少网友都是第一次听说穿青人这个民族,所以对此十分好奇。据悉,穿青人是明朝汉族征南将士和土族的后代,他们的传统服饰主要以尚青色为主。不过对于穿青人到底是不是少数民族其实是有争议的,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