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蝶恋花·春景》全文赏析,背景故事介绍

《蝶恋花·春景》全文赏析,背景故事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871 更新时间:2024/2/7 4:30:05

《蝶恋花·春景》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其中这句“天涯处无芳草”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苏轼作词以豪放著称,但这首词却展现了他清新婉约的一面,而且句句伤情,让人读后产生一种独特的韵味。苏轼到底是在《蝶恋花·春景》中表达情伤,还是有另外的意思呢?恐怕在不同人眼里答案也会不同。那这次就为大家讲讲这首词背后的故事,以及苏轼想表达的情感,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蝶恋花·春景》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关注,并且对词中蕴含的主题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苏轼在抒发伤春的感受,有人则认为该词中寄寓了苏轼政治上失意与落寂。仔细分析,其实词中饱含着他对朝廷、君主的不舍之情。

“花褪残红青杏小”是典型的暮春时节,这个季节燕子已经归来,田野中、溪水边,到外可见它们轻捷的身影。杏花已经残败飘零,小小的青杏挂满枝头。虽然苏轼笔下展示的是一幅暮春景象,却没有丝毫的伤春之感,反而是处处勃勃生机。

“枝上柳绵吹又少”增加了春色的立体感,为整幅画面披上了朦胧的面纱。给读者一种雾里看花,似有还无的感觉。漫天飞絮与连天碧草,勾勒出一片欣欣荣的景色。置身画外,仍会感觉到这是一个充满了希望的季节。

下篇笔锋一转,将所有人拉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中。“墙里秋千墙处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将墙里与墙外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虽然只是轻描淡写的点出了秋千,但一个“笑”字就将墙内外的心情清晰的展现在众人面前。相较而言,高墙之外的人就显得太过落寂了。墙外的小路崎岖不平,绵延向远方。形单影只的词人背着行囊,拖着沉重的步伐默默前行。高墙之内的秋千上,年少不识愁滋味的佳人无忧无虑的悠悠荡荡。欢声笑语飞出高墙之外,传入行人的耳中,引起行人无限的感慨。

仅仅一墙之隔,就是不同的炎凉世界。墙外的行人对墙内的佳人充满了眷恋,甚至以为那笑声是在对他远行的多情挽留。事实证明,这只不过是行人的一厢情愿,高墙之内的人根本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更无法体会墙外人对她的心驰神往。

无可奈何之下,墙外人只好在驻足片刻后,重新上路,坚定地迈向远方。一个“渐”字表明,墙外人且行且顾,希望得到召唤。渐行渐远,直到笑声沓不可闻,墙外人哀叹道——“多情却被无情恼!”

类似的情景,在《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中也有描述。一个男子虽然同样不识楼上弹琴之人,却被琴音所吸引,驻足倾听,进而产生了“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的慨叹。

据说苏轼自己非喜欢这首词,《词林纪事》载: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青杏小’。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不能唱,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是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也。”遂罢。朝云不久抱病身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

在《离骚》中,美人经常是君的象征,《蝶恋花》中的佳人同样是意有所指。这首词完全是写实,行人就是词人,与之相对应的佳人则是薄情寡恩的君王。行人对佳人的眷恋,实际就是词人对朝堂的不舍,以及不得不离开的无奈。苏轼借这首小词坦露心曲,自己即使身处江湖之远却仍心系庙堂。即使佳人再无情无义,身为贬臣的他受尽眼仍百折不回,这正是苏轼的悲哀与可贵之处。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为何说葫芦不能乱挂窗户北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葫芦也还是非常不错的一些风水摆件了,而且葫芦一样可以盘玩,有的人还不是盘玩的滑溜了的,所以还是有不少人都说了,还是不错的,都还是希望盘玩盘玩,但是葫芦也不能随便盘玩啊,话说这个葫芦的挂来挂去的也很有说法了,话说葫芦不能挂在窗户的北面,那么这种说法对不对呢?下面就仔细的介绍介绍挂葫芦的禁忌吧!葫芦

  • 杜十娘沉百宝箱的故事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杜十娘,相信大家对这个称呼会非常的耳熟了。“侠义出风尘”,杜十娘将生活中所有的希望全部都寄托在了爱情的上面。为了自己的爱情,她愿意用自己的积蓄来供养已经穷困潦倒的李甲。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杜十娘沉百宝箱的故事。不过风尘中人,尤其像杜十娘这样饱经世故的,做事也是留着后手

  • 孙子兵法火攻篇原文讲解,火攻作战原则解析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火攻是古代常用的作战方式之一,双方交战如何保证补给是关键,如果粮草被烧了,在战场上自然会变为被动的一方。所以火攻往往是冲着对方后勤去的,《孙子兵法》中就有一篇专门讲述火攻的散文,包括对火攻的使用原则、目标、条件等因素都有非常详细的讲述。听说过《孙子兵法》的朋友很多,但有仔细研究过的就很少了,这次就来

  • 我国有哪些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知道,各地都有很多的博物馆,能够看到很多出土的文物,这些文物代表着各地不同的文化,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有一些文物可能会有在其他国家进行展览,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但是有一些文物却是被禁止出国展览的,不管任何情况都不允许出国进行展览,那么这样的文物你知道有多少吗?为什么要禁止出国展览,背后有什么

  • 苏格拉底最著名的名言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苏格拉底,听到这个名字相信很多朋友们不会觉得陌生了,他是公元5-4世纪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以及公民陪审员。苏格拉底与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成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的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格拉底最著

  •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40句经典语录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西塞罗,相信大家不会很陌生了,古罗马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以及雄辩家等等。西塞罗出生于古罗马的一个奴隶主骑士家庭,成年后早期当过律师,后来以善于雄辩成为了古罗马政坛上的名人。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西塞罗的语录,希望大家喜欢。西塞罗经典语录1.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摆脱现实的奴役,而

  • 为什么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华?这句话究竟对不对?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近些年来,一直都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崖山之后无中国”,意思就是说,自从南宋的崖山海战之后,南宋灭亡,从这时候开始,中华文化就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取而代之的是蒙古文化,中华文明已经断层,之后的一切都已经不是原来的了。但是这种观点还是为大多数人所不接受,那么这种观点到底是谁提出来

  • 七言律诗有什么特点?唐诗七律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七言律诗是诗歌载体之一,因为每首诗都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格律十分严格,因此被称为七言律诗。据记载,七言律诗最早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后来到唐朝时期逐渐发展成熟,其实大家应该都有读过唐代诗人著写的七律,其意境、风格都属顶尖作品。这次就来为大家介绍下七言律诗的特点,还有10首七律的赏析,感兴趣的朋友

  • 耶稣12使徒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在基督教文化中,耶稣选择了12位使徒,都是普通平民出身,基本上都是没有受到过良好教育的人,甚至有些都不识字。这些人在跟随耶稣的三年时光中,与耶稣相伴左右,听着耶稣讲道行事,在见识上逐渐增长,同时也开启了智慧之门。在耶稣死后他们持守了耶稣所教导的信仰,并依照耶稣的遗训四处传道,最后大都因为传道而被罗马

  • “拜倒在石榴裙下”这一说法是从何而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平时在看电影或是电视剧的时候,每当有貌美的女子登场的时候,往往就会听到一个一句话:“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之类的形容语。这句话用于表达对女子的亮丽外形,那么为何要用石榴裙来形容呢?石榴裙又到底是什么裙子呢?为何那么多人拜倒在它之下?一起来看看吧。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就先需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