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一龙一猪用来比喻两个人什么

一龙一猪用来比喻两个人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889 更新时间:2024/3/26 6:47:30

最近有人对这个一龙一猪成语非常的感兴趣,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一龙一猪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又用来比喻什么样的两个人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1、一龙一猪比喻什么

一龙一猪用来比喻两个人:"相差悬需高下立判"。

2、一龙一猪的意思

比喻两个人高下相差极大。

3、一龙一猪的出处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三十骨胳成,乃一龙一猪。”

4、一龙一猪的故事

其实,这里的“龙”和“猪”都是一种拟人手法,这个成语来自唐朝韩愈写给儿子的一首劝学诗。

一龙一猪

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尊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韩愈是一个苦孩子,出生在一个中小官僚家庭,他父亲最高只做过县令一类的小官。三岁时父亲去世,年幼的韩愈跟着哥嫂回到河南老家。

7岁时哥哥去京城,他又跟着去首都长安。十多岁时,哥哥被贬岭南,不久病故,年少的韩愈又跟着嫂嫂,扶着兄长灵柩返回中原。

韩愈生活的时代,唐朝藩镇割据,中原是块多事之地,经常遭逢战乱。不停地迁居、颠沛流离,对他日后有深刻影响。

作为孤儿的他,从小就刻苦读书,有上进心,沉溺于书籍的世界,在他的世界,时间是上下几千年,看见的是古代的英雄豪杰,是超杰俊逸的灵魂。

少年韩愈虽读书不少,但在科举这条路上,却非常不顺。在唐朝,如果一个人想做官,有三条道路:

第一就是门荫,祖上有势力、有爵位的,不用参加科举考试就可以做官了。唐代有好几位宰相,都是通过门荫进入官场的。

第二就是征辟,如果一个人名声很大,或者是社会名流,由皇帝直接下诏任用。这一点适用于世家大族。

第三就是最难的科举了,尤其是进士科,整个唐朝289年,只出了4000多名进士,平均一年录取不到14名,这个比例太低了。而且唐朝的进士还不严格,统治者允许有名望的人推荐人。

韩愈祖上既没有给他弄到门荫,他又不是出身世家大族,只能走第三条路,最艰难的科举之路。

是不是觉得凭他的本事,科举之路应该不在话下,然而非常坎坷。韩愈三次参加进士考试,三次落榜。但他不气馁不放弃,刻苦学习,终于25岁时在第四次进士考试中成功了。

这一年,金榜题名的还有李绛崔群武元衡裴度,都是将来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所以,那一届科举史称“龙虎榜”。

韩愈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作为一个文学家,敢于劈开当时浮靡的文学弊端,用气势磅礴的诗文重开清新俊朗的文风,回归古文。

而韩愈作为一个个体,又是个正义凌然的大丈夫,在政治上不向权贵低头,而是敢于发声。

你想变龙还是变猪?

然而作为大文学家兼诗人的韩愈,却有个从小不爱读书的儿子,名叫韩昶[chǎng],小名曰符。

为了教育这个儿子,韩愈写了一首劝勉诗——《符读书城南》,诗中写道: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意思很简单,就说有两户人家都生了一个儿子,长相十分相似,也都很聪明。小时候在一起玩耍嬉戏,就像群鱼中的两只,看不出有什么区别。

到十二三岁,各人的表现才稍稍有些不同。到二十岁,就变得差别很大,一个像一条清水河,一个就像一条污水沟。到三十岁,成家立业时,两人已经如同一龙与一猪,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简直是天壤之别。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导,一个人的进步离不开读书。但读书只有勤奋才能有收获,不勤奋只能腹中空空。

人与人的天分都是差不多的,并没有聪明和愚笨之分,就是因为勤奋程度不同,才会有后来不同的道路。

“儿子,你到底是想成为呼风唤雨的龙还是蠢笨无能的猪呢?”

唐代人普遍重视读书,韩愈用这个非常浅显易懂的事例来说明这一道理。韩符看到父亲的这首诗后,猛然惊醒,用心读书,用功学习,终于成了一个有用之人。

后来,这首诗也生成了“一龙一猪”这个成语,比喻同一个起跑线的两个人,长大后却相差悬殊,高下判别极大。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指两种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有很多人都在问这个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不是指两种人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研究看看了,嘿嘿,这个问题还是能学到很多的知识的,有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学习看看吧!1、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指两种人吗答:不是,说的是作品。2、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意思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

  • 无肠公子是什么动物的代称?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无肠公子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小编反正是不知道的,最近小编有看到这样的一个问题,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如果不知道的话,那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期待大家加入了!无肠公子在古代是对“螃蟹”的别称了,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这个鸡哦,和小肚鸡肠没有什么关系了,哈哈!详细解释:

  • 唐朝时人们过中秋也会有假期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有人问这个中秋节现在也一定是要过的,那么在古代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唐朝。当时的人们都分别是怎么样过中秋的呢?他们是不是也有这个中秋节过呢?他们过中秋节放假不放呢?下面我们就在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1、唐朝人过中秋有假期吗?唐朝人过中秋是有假期的。唐朝是国泰民安,国力强盛的盛世,唐开元年间《唐六典

  • 婵娟是什么意思解释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还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很多人也都在说的,那么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还有这句话里面这个婵娟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一起来学习看看!婵娟是什么意思形容姿态美好。古诗文里多用来形容女子,也形容月

  • 十首绝美宋词盘点,看看婉约之美到底怎么显现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就喜欢上了这个词了,诗词诗词,其实很多时候看的诗还是多一些,这个词就少很多了,但是词也是真正有它独特的地方,今天就给大家来盘点盘点这个比较给力的十首宋词了,一起看看来看看什么婉约之美!1、《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代: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

  • 扬汤止沸利用了什么原理避免安全事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成语“扬汤止沸”,那么有人要问了,这个成语“扬汤止沸”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拿到现在来看的话,这个成语又告诉了我们是道理呢?也就是说成语“扬汤止沸”利用了什么原理来避免安全事故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该如何正确理解,孔子这番话有道理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篇》。一般释义为,统治者需要让老百姓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事,但不能告诉老板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自然不是一句好听的话,但在古代封建时期,很多帝王确实是这样做的。不过有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释义其实不止

  • 眼疲劳者和醉酒者谁不适合泡温泉?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不少冬天了吗,很多人会选择去泡个温泉什么的,泡温泉这样的养生活动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了,也是非常养生的一件事情,但是也不见得人人都适合泡温泉哦,下面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醉酒者和这个眼疲劳者谁不适合泡温泉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眼疲劳者和醉酒者中这个“醉酒者&rdqu

  • 关于彘字的成语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彘”读音为zhì,一般意思是指猪。彘这个字看起来比较复杂,属于生僻字的一种,在我国历史上关于“彘”字的故事有很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专门来给大家介绍一些“彘”这个字,以及一些关于“彘”字的成语和故事。下面我

  • 火锅的起源的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火锅的起源的故事,那么这个关于这个火锅的起源到底有一些什么故事呢?还有这个火锅到底起源于中国哪里呢?这些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速度来揭秘分析看看吧!火锅起源的争议太大太大了,所以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定论了,比较常规的两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