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故宫九龙壁重300吨,是如何运到故宫的?

故宫九龙壁重300吨,是如何运到故宫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900 更新时间:2023/12/23 10:25:20

去过故宫的人应该都看到过,故宫当中有一个九龙壁,所谓的九龙壁就是影壁的一种,而影壁是古代一种用来遮挡视线的墙壁。我们经常会在一些电视剧里面看到,一些大户人家里面,正对着大门的不是房间或者客厅,而是一个墙壁,这个墙壁遮挡住了外面的视线,这就是影壁。而故宫的影壁就是九龙壁,然而九龙壁总重量达到300吨,古人究竟是如把这么重的东西运送到故宫的呢?

故宫是中国历史化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如此庞大的建筑结构体系不禁使人感慨先人的智慧与建筑技巧。2014年11月4日,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疆、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陈皓生及普林斯顿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系教授霍华德·斯通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古代兴建故宫时,曾制造人造冰道,并以水为润滑剂,拖运了重达300吨的巨石,再次以现代科学方法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无穷的智慧。

中国的古人不在冰上拖运巨石?

古老的故宫兴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至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曾于1557年至1561年、1597年至1627年由于大火进行两次大规模重建。据称最初的建设投入工匠23万人,民工士兵上百万,是几代人劳动的结晶。故宫巧妙的修建技术也吸引着后来无数中外研究者为其倾尽心血。故宫里使用的巨石多达数万块,其中最大的一块是摆放在保和殿后面的雕有九条游龙的大石雕,重约300吨。《两宫鼎建记》曾简要记载,长石雕是隆冬时节在人工冰道上被拖运来的。

尽管长石雕的拖运过程始终没有详尽的记载和科学论证,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李疆却通过翻看500年前的记载,发现一个相似的情况:在1557年,有一队劳工通过类似的方式拖运一块重约123吨的巨石,经过70多公里的行程将其运到故宫。由此可以对机械工程史上“由于在公元前1500年时中国的车轮已经充分发展,因此中国古代没有出现以人力在冰上拖运巨石的案例”这一观点进行补充和修正。

滑动摩擦比滚动摩擦更安全可靠

去年夏天,李疆与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陈皓生带着第一次到访中国的普林斯顿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系教授霍华德·斯通参观故宫,讨论起大石雕运输中的润滑问题。事后他们查阅文献,却未发现从现代工程科学角度进行相关分析的研究,因此他们决定一探究竟。

据李疆介绍,明代的人们在巨石运输中就已经认识到,在低速重载情况下,滑动摩擦方式比滚动摩擦方式更为安全可靠。而且,故宫巨石运输采用了冰面润滑的方式,并且通过在冰面泼水形成水膜作为润滑剂,来实现减轻阻力的目的。通过比较发现,这种运输方式比用传统的木撬、滚子及普通的冰面润滑更加省力,且更适合北京当时的环境状况。为此,研究者通过滚动与滑动的摩擦系数的对比,说明了该方法是合理的。

从理论上来说,由于冰面比木质表面更加坚固和平滑,故宫兴建者采用制造人工冰道,使作为巨石垫板的木板与冰面接触(而非古埃及以木板铺路,实现木板与木板的接触),大大减小了摩擦力。李疆等人根据古籍记载和合理推算,从现代实验的角度,估测以同样的方式运输123吨的巨石大致需要工匠数为300人以下,因此可以推测运输300吨的巨石的人数不可能超出太多。然后,他们推算了以木板为轨道拖运123吨巨石所需的人数为354人,虽接近预期人数,但明显在运输300吨以上的九龙壁时很可能失败。进而可以推论,当时最为可行的方法是铺设冰道,在冰道上拖动巨石。这种便利方法与北京的气候环境有关,与长期处于热带的埃及相比,北京拥有使用冰的天然优势——寒的冬天。古籍记载,运送巨石的时间是在冬至前后,在15、16世纪时北京1月的平均气温是在零下3.7摄氏度(上下0.5度),虽然没有天然的河流为运输提供冰道,但人们在运输过程中每半公里就会凿坑取水以保证冰道的用水。

润滑剂背后的科学

根据巨石运到故宫的距离和时间,专家们估算拖动一个123吨的巨石所需的平均速度是每秒8厘米。如此低的速度,加上极小的摩擦力是不会使冰面自动融化成水进而在冰道与木板之间形成润滑剂的。因此李疆等人研究了除摩擦生热外的能使水膜产生和保持的其他方法,即在拉动时直接在前面泼水,这一点在古埃及也有类似的记载。通过现代物理研究可知,冰上低速运动物体的摩擦力比高速运动时大得多,但是在接近零度时以水膜为润滑的摩擦力非常小,因而在泼水作为润滑剂的情况下,纵使每秒8厘米的低速滑动只会有极小的摩擦力。由于在明代北京日间零下3.7摄氏度的情况下,水在2分钟内不可能完全冻结,因此水膜是可以维持并保证运输的。当然,古人也可能使用热水来延缓结冻。所以,研究者可以得出在故宫九龙壁拖运时,不仅采用制造冰道的方式减缓摩擦,还在长途运输时向冰道泼水作为润滑剂。

著名的中国科技史研究者李约瑟曾指出,古代的中国并没有建立起西方以数学为基础的科学体系,中国古代的先进技术是一种经验体系,难以称之为科学。然而,当我们伫立凝望故宫,当学者们用现代科技手段重新审视故宫的兴建技术时,不禁为我们先人的智慧所折服。李疆也评价说:“明代的巨石运输方式说明,当时人们对低速重载的润滑研究达到了很高水平。紫禁城的兴建与郑和七下西洋都发生在15世纪前期,巨石运输的例子说明当时的陆地运输技术并不比航海技术逊色。”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有没有建成阅江楼?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很多古文写一个建筑,前提是这个建筑已经存在了,然后人们写一些赞美它的文字,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这是肯定的,但是现如今流传下来了一篇《阅江楼记》,可是古代却没有阅江楼这样的建筑,这是为何?或许有人说是不是毁于战火了,其实还真的不是,据说阅江楼根本就没有建起来。为什么一座没有建起来的楼,却能够有一篇文章

  • 古代守孝为什么要三年?有什么来历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看过很多古代的历史,很多人都知道,在古代如果父母去世了,是需要回去守孝三年的,即便是官员,也要回家守孝三年,三年期满了之后才能够回来继续做官。而且,如果有人没有守孝,还会被人们看作是不孝,哪怕这段时间处于国家危难,或许在当时的人眼中,都是不对的。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为什么一定要是三年的时间呢?

  • 狼狈为奸中的“狈”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咱们中国拥有着上下5000年的万花,勤劳智慧的华夏先民们创造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典籍故事,以及成语之类的精神财富。可能有些人会对这些东西不会太在意,但是不得不否认的是,懂得引经据典的人,到哪里都更容易给人留下博学典雅的好印象。成语故事千千万,其中不乏赞赏溢美之词,当然拐着弯数落别人的词汇也不会少了,&

  • 尸位素餐蝇营狗苟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尸位素餐和蝇营狗苟小编听得很多的地方其实就是在小说里面,但是也不太能理解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其实问题大吗?显然也不大的,最近不少老哥都问了,那这个尸位素餐蝇和营狗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尸位素餐尸位素餐的意思比较复杂,没有和尸体和吃的联系起来,毕竟古代字的意思和现在的完

  • 推背图是怎么推算安史之乱以及杨贵妃之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推背图》,相信大家不会太陌生了,这是一本诞生于大唐贞观年间,是唐太宗李世民专门为了推算国运而下令袁天罡与李淳风共同编著的一本书。这本书成书的目的就是在于推算唐朝的国运,所以书中对唐朝国运推算的内容当然是少不了的。其实,《推背图》不但只是推算到了大唐江山的“寿数”和它最终

  • 大航海时代的海盗文化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在人类的历史当中,只要有水的地方就会存在着海盗。就比如说几千年前的赫梯海盗,往后的伊利里亚海盗、维京海盗、巴巴里海盗等等。海盗最多的时候就是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的大航海时代,这个时候世界各地的海域都存在着海盗。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当年的海盗文化。(一)严格的等级和分配制度以及惊人的财富大海航时

  • 为何说王羲之的《兰亭序》无人超越?为何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天下第一行书”,相信大家马上就会想到王羲之的《兰亭序》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相信大家也都听过了,也是被无数后人所津津乐道的。也正是王羲之的天赋以及勤奋苦练,才使得他成为了人人皆知的“书圣”。《兰亭序》是王羲之的巅峰之作,1000多年来,他的书法都无

  •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孟母三迁是我国古代一个小故事,讲的是孟子的母亲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多次搬家的故事,而之所以搬家,也是因为自己居住的地方的环境,并不适合孩子学习,小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孟母找了很多次,终于才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你看明白了吗?孟母三迁,即孟轲(孟子)的母亲为选

  • 霜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霜降这个节气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因为过完这个节气就要到冬天了啊,所以这个霜降节气非常非常重要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霜降是什么意思呢?还有这个霜降节气的含义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霜降是什么意思天气渐冷、初霜出现,意味着冬天的开始。天气渐寒始于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 霜降是几月几日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不知不觉秋天是真的早就过完了,中国的很多地区都已经开始下雪结冰了,但是南方其实还是比较的热的,话说二十四节气已经到了霜降这个日子了吧,那么有的人问了呀,这个2019年的霜降是几月几日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看看,还来看看这个霜降需要注意什么呢?2019年霜降的日期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己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