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司空见惯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典故?

司空见惯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236 更新时间:2024/1/26 1:21:09

“司空见惯”这个成语很多人都比较熟悉了,意思就是说见得很多,因此不足为奇,感觉非常寻常。但是这个成语的来历很多人可能并不是很清楚,这个成语中有一个在古代经常出现的词“司空”,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后来也演变成了一个姓。那么这个成语和司空这种官职是有什么关系吗?司空见惯的来历究竟是什么,这个成语背后又和什么样的人有关系呢?司空见惯在古代又是指的什么意思,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司空见惯的意思

司空见惯,汉语成语,拼音为sī kōng jiàn guàn,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出自《本事诗·情感》。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语出唐·刘禹锡《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司空(李绅,曾任司空一职)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席上赋诗曰: ‘䰀鬌(woduo)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因以妓赠之。”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十九:“禹锡赴吴台,扬州大司马杜公鸿渐,开宴命妓待酒,禹锡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2、司空见惯的历史典故

作为成语,司空见惯的出生年代并不是久远,最早是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之手。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时度,招刘禹锡为掌书记。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贞元十八年(802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驾崩后,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唐顺宗信任进入中枢。刘禹锡因与王叔文相善,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一同推动“永贞革新”。但是,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唐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改革很快宣告失败。

其后,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

刘禹锡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近十年,于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816年),刘禹锡创作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其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诗的后两句表面上是写玄都观里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还根本没有,离别长安十年后新栽的桃树长大开花了,实则是讽刺他们去国十年期间上位的新权贵。

刚刚回归京城的刘禹锡,因为逞一时的口舌之快,结果又得罪了当权者,结果再次遭贬,这次是被贬到更远的播州(今贵州遵义)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才改为生存环境较播州稍好的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此后,刘禹锡在连州待了近五年,因母丧才得以离开连州。

丁忧三年期满后,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刺史,又三年,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两年后,刘禹锡奉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

其时,有一个曾在朝中担任过司空的李大人,因仰慕刘禹锡的诗名,邀请他饮酒,并拉来几个歌姬歌舞助兴作陪。在饮酒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即兴创作了一首诗七言诗——《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诗中的司空,指的是古代一种官职。司空,这个官职在西周时期就存在了,那时候司空是朝廷中的“三公六卿”的成员,官职还是比较大的。到了唐代司空的官职位居正一品,算是三公之列了,官职也相当高。唐代时的尚书,也俗称司空。刘诗的意思,就是指惯于享受、天天灯红酒绿的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司空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席上赋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李因以妓赠之。”([唐]孟棨《本事诗·情感》)

《赠李司空妓》中的李司空,在历史上也是位家喻户晓的名人——李绅。李绅,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出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唐高宗时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

李绅之所以能被人记住,是因为他的两首诗《悯农二首》。《悯农二首》中的其二最为有名,大家都能出口成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也正是因为《悯农二首》的流传,李绅获得了“悯农诗人”的美称。但是,这位“悯农诗人”功成名就之后,生活却极其铺张、奢华,不仅家中歌女成队,据说,吃鸡子只吃鸡舌,所以,李大人的一顿饭,光一盘烧鸡舌,就得费鸡无数。有时候,不忘初心,真的很难。

刘禹锡吟完一首《赠李司空》,李绅表现得非常大方,直接将歌姬送给刘诗人了!

3、李绅滥施淫威

野史中记载,李绅为官后“渐次豪奢”,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他特别喜欢吃鸡舌,每餐一盘,耗费活鸡三百多只,院后宰杀的鸡堆积如山,与他同一时代的众多文人皆对其嗤之以鼻。

只是生活奢侈,倒无可指摘,但他发迹后爱耍权威,无情无义就是人品低劣了。《云溪友议》中记载,李绅发迹之前,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中做客,每次见到李元将都称呼“叔叔”。李绅发迹之后,李元将因为要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为“侄”,李绅都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

还有一个姓崔的巡官,与李绅有同科进士之谊,有一次特地来拜访他,刚在旅馆住下,家仆与一个市民发生争斗。李绅问那个家仆是干什么的,家仆说:“是宣州馆驿崔巡官的仆人。”李绅竟将那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并下令把崔巡官抓来,说:“过去我曾认识你,既然来到这里,为何不来相见?”崔巡官连忙叩头谢罪,可李绅还是把他绑起来,打了二十杖。崔巡官被送到秣陵时,吓得面如死灰,甚至不敢大哭一声。当时人们议论纷纷:“李绅的族叔反过来做了他的孙子,李绅的友人成了被他流放的囚犯。”

由于李绅为官酷暴,当地百姓常常担惊受怕,很多人甚至渡过长江、淮河外出逃难,下属向他报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李绅道:“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不必报来。”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一寸相思左卿辞是处吗,左卿辞身世揭秘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其实从预告片就能感觉到,这次剧版中的左卿辞和小说里的左卿辞性格方面还是有差异的。原著中的左卿辞会给人一种坏坏的感觉,还是一位撩妹高手,所以他和苏云落之间摩擦出的火花更具看点。但这次左卿辞明显收敛了很多,应该是想把他打造成一位痴情男,所以这次左卿辞应该是处,不知道各位读者有没有放心一些。关于左卿辞的身

  • 少年游之一寸相思小说讲的什么,左卿辞和苏云落结局怎么样了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这次《一寸相思》剧版的名字在前面加了“少年游之”四个字,虽然网友们也都说还不如用原名,不过一般这种根据小说改编的剧集,改名大概率也是迫不得已。当年这部小说十分火爆,左卿辞和苏云落都是高人气角色,对于新朋友来说,肯定十分好奇这部剧是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竟然能得到如此高涨的关注度

  • 月上重火丰涉结局是什么,丰涉身世揭秘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可爱的丰涉一出场,就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感觉这个角色有种特殊的魅力。丰涉是被满非月养大,不过满非月一直利用他做坏事,后来丰涉再也不想听令于她。丰涉性格开朗活泼,但他内心也有软弱的一面,丰涉其实是丰城的私生子,从小就被父亲抛弃,丰城碍于自己的身份不能和丰涉相认,此后他们父子更是反目。那丰涉结局究竟是

  • 芒种季节的养生食疗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2020年的6月5日正是一年一度的芒种时节,芒种作为一年当中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对于农事来说可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芒种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忙种”,顾名思义就是要忙着种地了。不过在不同的地区还是有不同的习俗的,而且在芒种这一天,也要注意一些在养生食疗方面的事情,那么究竟芒种要如何注重

  • 芒种节气最有名诗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是芒种,所以农民伯伯是要忙碌起来了,古代诗词人也没闲着,也写了很多和这个芒种相关的诗词了,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个芒种节气最有名诗词大全了,大家速度的看看吧,看看古代诗词人都是怎么描写这个芒种的,对这个感兴趣的别错过了,可以看看!《咏廿四气诗 芒种五月节》唐 元稹芒种看今日,螗螂应节生。彤云

  • 伯仁是谁的字,王导和周顗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一句非常有名的谚语,出自《晋书》。如果光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没办法理解整句话的精髓的,所以了解背后发生的故事非常重要。而且伯仁到底是谁,相信大家都十分好奇。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王导和周顗,这句话是由王导说出,他的原意是我虽然记恨周顗,但并不想杀他;结果周顗最后却因我而死。

  • 芒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是2020年的6月5日,也是这个二十四节气里面的芒种,大家也经常性的听到这个芒种芒种的叫,而且还有一首歌也非常的知名,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芒种到底有什么含义呢?这个芒种为什么要叫芒种呢?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有意思值得一提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怎么回事吧!芒种节气的含义其实不能从字面意思理解,字

  • 芒种节气要注意什么如何养生?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2020年的芒种节气马上就要到了,是在2020年的6月5日,也是一年当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节气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因此气温还是比较高的,那么在芒种节气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芒种的时候要如何注重养生,有哪些问题是需要注意的?芒种的时候有什么节气美食吗?在吃的方面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芒

  • 笔墨等于零什么意思,这句话是谁说的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笔墨等于零”这句话,是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说的。吴冠中对于“笔墨”的理解很清晰,但他自认为这个观点可能有些陈旧。在吴冠中眼里,笔墨是不能脱离画面的,一旦脱离了画面,线条、颜色都是零,笔墨绝不是程式化的东西。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理解“笔墨等

  • 儒家思想对古代统治者产生了哪些影响,浅谈《论语》的两面性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论语》应该是儒家最经典的作品之一,这部语录很好的总结出了孔子的道德观念和伦理思想等。可以说《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其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不过和古人相比,某些方面的观念已经淡化很多。在古代,《论语》不仅是重要的文化思想,也是各朝统治者用来教化万民的工具,所以《论语》是具有两面性的,在不同的环境下能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