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史稿为什么不是正史?

清史稿为什么不是正史?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754 更新时间:2024/1/24 3:12:47

历史上很多朝代很多时期都有正史史书,尽管不能说每件事情都是真实的,但是作为一种研究古代历史的权威手段,参考性还是非常强的。不过,史书其实一般来说都不是当时的人写的,而是后世的人写的,或者说在一个王朝灭亡之后,由下一个王朝所写,这样一来,很容易会被泼脏水,后世的人想让我们看到什么,就会写什么,而不会太在意真假。然而历史上那么多朝代,只有清朝的《清史稿》让人疑惑,这名字一听就不是正史该有的名字,为什么是一个“稿”,而不是清朝正史呢?

《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记载了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所记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2年清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

《清史稿》自1914年设立清史馆起,编修工作历时十四年,先后参加编写的有柯劭忞等一百多人。至1927年,主编赵尔巽见全稿已初步成形,担心时局多变及自己时日无多,遂决定以《清史稿》之名将各卷刊印出版,以示其为未定本。赵尔巽在《发刊缀言》中指出,本书是“作为史稿披露”的“急救之章”,并非视为成书“。但因尚无依中国传统正史体例编写的清朝史书,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丰富,其价值仍不可忽视。

《清史稿》编写的体例大致取法《明史》,但又有所创新。如本纪部分不仅逐年记载了皇帝的军国大事,而且在前代逊君还健在、无谥可称时,创了“宣统纪”的新格局;各志、表中除记录天文、地理、礼乐、选举、艺文、食货及皇子、公主、外戚、封臣等各方面活动外,新修的交通志、邦交志及表中的军机大臣、理藩院,都是前史所未有的。列传中创立了畴人、藩部、属国三传,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新发展。另外,对于反清斗争的重要人物如张煌言、郑成功李定国洪秀全等,《清史稿》也都列了传。这些都是值得称赞的。

但是,由于参加修史的人多是清朝的遗臣,因此书中贯穿着反对民主革命,颂扬清朝正统的思想。例如诬蔑明末农民起义军为“土贼”,称太平军为“粤匪”,视辛亥革命为“倡乱”。而对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和清朝统治者的反动行径却多处隐瞒,倾向性错误显而易见。对此,连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人员都极为不满。1929年12月14日,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列举了十九条理由,呈请政府下令禁止《清史稿》发行,其中有;反革命、蔑视先烈、称扬诸遗老、鼓励复辟、反对汉族、为清朝讳等内容。

同时,由于《清史稿》是众人编纂而成,编写时彼此缺少照应,更因时局动荡,仓促成书,未经主编总阅审定便“随修随刻,不复有整理之暇”,过于粗陋。因此,体例不一,繁简失当,史实之中也有不少错误。其实,这与赵尔巽的主导思想有关。因为他把此书看做是“急就之章”,“并非视为成书”,只是想以此作为“大辂椎轮之先导”,对于书中所有疏略纰缪处,“敬乞海内诸君子切实纠正,以匡不逮,用为后来修正之根据。”显然,按其本意。《清史稿》只是类似现代的一部征求意见稿。这样,易培基所指责的“体例不合,人名先后不一致,一人两传,目录与书不合,纪表传志互不相合,有日无月,人名错误,泥古不化,简陋,忽略”等谬误也就成了先天性的问题。至于遗漏、颠倒、文理不通等现象更属意料中事。

《清史稿》一书为纪传体断代史,上至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下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部分内容涉及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历史,像张勋复辟、溥仪离宫。

该书的历史跨度达到300年,大部分的文本内容依据《清实录》《清会典》《国史列传》等档案资料写成,比较详细、系统地展示清朝历史面貌,是研究清朝历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材料。

《清史稿》既然是重要史书,为什么就不叫《清史》呢?这跟成书背景有关,《清史稿》1927年仓促编成,当时国内形势是兵荒马乱,全书很多细节都没有敲定,就没有直接称之为《清史》,而以“稿”代称,表示不是“定本”。

《清史稿》的出笼,源自我国对历史重视的传统,改朝换代之后,新的统治者向来有为上一代修纂历史的传统。中华民国成立之后,袁世凯就批准设立清史馆,请来赵尔巽、于式枚、刘廷琛等人,在北京东华门内整理清史。

袁世凯对修纂清史很用心,根据统计,参与《清史稿》工程的人员前后达到300多人,时间花费长达14年,最后成书536卷,约2400万字。主编赵尔巽,工作相当给力,他坦承“盖既非史学之专,复值时局之多故,任大责重。”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1916年袁世凯因为称帝失败羞愧而死,失去他的财力支持,清史馆的开支立即紧张起来。甚至,赵尔巽要亲自跑去“讨钱”,求各位大帅拨点款。

不得不说,《清史馆》能够最终成书,还要感谢下面3位军阀,没有他们的大笔资金支持,很可能该书要胎死腹中。这3个人分别是“东北王”张作霖、“狗肉将军”张宗昌、“秀才将军”吴佩孚

修纂期间,《清史馆》有着诙谐的插曲,尽管参与的人员大多是清王朝的遗老们,他们的立场也是清王朝的视角,经常为清王朝大唱赞歌,并对革命党人语含讽刺。

但是,这些遗老是两边不讨好,一方面国民政府曾于1929年禁止《清史稿》公开印行,另一方面清朝末帝溥仪为首的前清贵戚没少骂他们,毕竟大清皇帝还没死,修什么史?

总体上来看,刚刚成书的《清史稿》,由于出自众人之手,彼此间照应不够,又未经仔细校对,所以还存在年月、事实、人名等出错的硬伤。

但是,《清史稿》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还是受到后世学者的肯定。现在《清史稿》已经被正式列入“二十五史”,它已经是一部解读清朝历史的权威之作。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柏林的女人》观后感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目前已经有很多电影是反映历史上的一些事情了,电影《柏林的女人》就是其中之一。这部电影是改编自德国女记者同名日记体作品,主要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个月里,苏联军队进驻柏林之后,德国的妇女是如何受到苏联军人的强奸与虐待的,并最终成功逃脱的故事。《柏林的女人》影评曾经听一位德国老人讲述他的&ld

  • 如何评价《东周列国志》?能与《三国演义》相比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东周列国志》,名字已经很明显了,是对于东周时期各个国家的记录,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然而虽然和《三国志》一样都带“志”,但它并不是史书,而是一部演义小说,也就是说其中有不少虚构的成分。这样一来,很多人就容易想到另外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三国演义》,同样都是讲乱世时期的故事,

  • 锡伯族的抹黑节是怎样的?有多风趣?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锡伯族的抹黑节,这是锡伯族文化当中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一个节日。在节日期间,人们会成群结队的,挨家挨户的去抹黑,他们相信只要被人抹到了,那么来年才会有大吉大利。在这个期间就会出现一种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满街都是一群被抹的满脸乌漆嘛黑的人在行走。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介绍锡伯族的抹黑节吧。抹黑

  • 泰山石敢当的历史典故是怎样的?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如今还有很多农村地区保留着一些很古老的习俗,这些习俗有很多人都没有见过,甚至连听都不曾听过,不了解这些习俗是什么意思。就比如在现今的某些地区,在农村在住房外面会刻写着“泰山石敢当”这几个字。那么这几个字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在自己家的房子上刻这几个字,难道是用来镇宅的吗

  • 佩戴文玩手串有哪些讲究?有哪些禁忌?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手串原本是佛教僧人念经时所使用的念珠,随着时代的发展,佩戴手串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其禅意与佛性能保人平安喜乐,又可让人儒雅平和,而且装饰的作用不差于珠宝。但手串既是佛家之物,就有许多禁忌,尤其是女人佩戴手串时一定要弄清楚,千万不能乱戴。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讲解讲解吧。女人戴手串的禁忌:避免火焰纹佩戴木料

  • 清明上河图上的人都有名字?他们的名字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清明上河图作为一幅传世名画,描绘出了一个非常真实的北宋时期的场景,里面的人物、店面、风景,都是研究北宋时期非常珍贵的资料,很多人都是从清明上河图才知道,原来北宋就已经有外卖小哥了。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图中所画的几百个人物,其实都是有名字的,而且名字都记录下来了,这就很让人震惊了,究竟他们的名

  • 盘点烟锁池塘柳最佳下联,网友各个都是人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锁池塘柳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有意思的,因为很多人也都发现了,这句话背后的故事,一说是乾隆自己作的,一说又不是,反正争论是不断的,最近不少的人也问了,这句话好像是对联的上联啊,那么我们是不是要说对对下联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话说很多有才的网友都对出了下联,这个就显得是

  • 赫哲族的鱼餐文化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十分讲究因地制宜的国家,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是这样,所以说不同的环境就造就出了不同的饮食文化。我国的赫哲族当然也不会例外了,常年生活在水边的他们,经过了时间的洗礼,赫哲族便形成了独居民族特色的“鱼餐”文化。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赫哲族的鱼餐文化吧。过去的

  • 马克思为何一开始支持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就不支持了呢?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史景迁的《太平天国》在汉学界当中流传非常广的,他与历史学家所研究的太平天国的角度有所不同,史景迁无心撰写一部巨细靡遗的天平天国通史,也无意阐述太平天国这场运动的宗教信仰。而他更感兴趣的是研究洪秀全的精神世界,称洪秀全及其信徒是在一种“天启式的灵视”之中步入了这场十九世纪的大浩

  • 马克思经典名言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马克思,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历史上著名的革命家、哲学家、无产阶级斗士、政治家等等,不过他的主要核心还是思想家。他的思想中所散发出来的光芒,即便是过了200年,在日新月异的今日依然是光彩夺目,照亮着人类的夜空,使得今天的我们仍受益于他那伟大头脑开创出的社会福祉。马克思为何被称为千年思想家呢?他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