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魏晋时期的清谈是什么?

魏晋时期的清谈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610 更新时间:2024/1/26 22:47:22

魏晋时期,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美男辈出的时代,在《世说新语》当中记载了非常多的当时的大帅哥,对他们的穿着、举止、样貌、谈吐等等,都有记载,也正是因此,所以才给人造成了一种错觉,认为魏晋时期多美男。而魏晋时期还有一个很特殊的项目,那就是“清谈”。这个清谈是什么,大家聚在一起又会谈些什么内容呢?

清谈是两晋的特产。哪个人不会清谈,就像现在不会打高尔夫球一样,进不了上流社会。名士们举办高级沙龙,娱乐活动主要就是清谈。

清谈到底是什么呢?一般都是谈哲学问题

先来说说清谈的形式。

人数:两三个、七八个或者十几个,很随意,大家高兴就凑一起。

地点:陋室中、树林里、山坡上、溪水边,哪儿舒服就在哪儿。

时间:不分白天黑夜,只要觉得爽,通宵也可以。参与的人比玩网络游戏都来劲,像打了鸡血似的,越说越亢奋,毫无倦意。

内容:多是哲学问题。比如“世界万物生于有,还是生于无?”“一个人听了音乐会高兴或者悲伤,那么高兴、悲伤是源于音乐、还是源于人本来的心情?”

谢安曾问殷浩:眼睛可以看到各种形象,那么这些形象是进入眼睛了呢,还是没有进入眼睛?

总之,主题本身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就看谁观点新奇,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刺出一剑”,又能不着痕迹收回来,让人大呼过瘾。

过程:一般人多的时候,开始会七嘴八舌,但往往其中有两个绝顶高手,来回辩论,相互驳斥。其他人就都插不上嘴了,变成如痴如醉的听众。

类似于现在的“说话达人秀”综艺节目《奇葩说》,由马东主持,请蔡康永、高晓松、金星等人担任嘉宾,多个选手分成两派。每期规定一个主题,比如“好朋友的恋人出轨,你要不要告诉好朋友?”“婚后遇见此生挚爱,要不要离婚?”等等,然后两派唇枪舌剑,看谁更犀利、更机智。

清谈缘于儒家的没落

那么清谈是怎么来的呢?最直接的原因是文人对儒家的信仰崩塌了,道家填补了心灵的空虚。

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思想是自由的。汉武帝上台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变成“主科”,成了进入官场的敲门砖。其他学说都成“副科”,不用参加全国“统考”,读多了没什么作用。

儒家的主导思想是:社会是有病的,读书人要立志成为拯救天下的“医生”,良方是“仁”和“义”。到了东汉末年,贪污受贿盛行、国家糜烂不堪,卑鄙无耻的人做大官,正直有学问的人被排挤,甚至被砍头。

大夫们越来越困惑:读这些“破”儒学经典有什么用?难道为了当官就可以不要脸?曾经的精神支柱轰然倒下。

道家不失时机“插足”进来,轻声地问:你心中有烦恼吗?是想不开吗?那是因为你没有放下。人生的痛苦和快乐,都是来源于你的内心。心是苦的,人生便如苦海无边;心是甜的,人生处处都是曼妙风景。

如同现在的心灵鸡汤,在士大夫的“朋友圈”发疯似地流传蔓延。一方面是因为关在儒学的屋子里太久了,死板沉闷,透出僵尸的味道。突然窗户打开,吹来了一阵清新之风;另一方面,可以忘记现实的苦痛,在麻醉中得到暂时的快乐。

于是道家思想开始兴起,西晋有两个出名的“大师”,叫何晏、王弼,他们的秘密武器是三本书:《庄子》、《老子》、《周易》,合称为“三玄”。他们为这三本书加上自己的注解,到处做宣传,称为“玄学”。

“清谈”开始粉墨登场。

清谈内容的变化

“清谈”一开始既谈“儒”,也谈“道”。后来专谈“玄学”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道家和儒家,最早并不是势不两立的“仇人”,而是“你中我有,我中有你”。两者有共同点:他们都认为老天有他自己的规律,如果符合这个规律,就是正确的,称为“道”。

不同点在于:儒家认为,人要通过老师的指点、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学习,才能找到“道”,主张“有为”;道家认为,人只要顺应自然,清心寡欲,什么都不要争,就是“道”,主张“无为”。

就像教育小孩一样,儒学认为他要天天学习,才能找到真理;道家认为,玩是小孩的天性,小孩想玩就玩,管他干吗?一开始双方有交叉。那就是:教育也要符合小孩玩的天性,主张“寓教于乐”。这样,儒和道就融为一体了。

大名士王衍,是清谈的高手,他问阮修:老庄和儒学有什么不同呢?

阮修说:将无同。这三个字意思是:恐怕是相同的。王衍非常赏识他的这句话,就任命他为曹掾,相当于在官署里担任一个差事。阮修也被称为“三语掾”。

变成了“慢性毒品”

但是后来二者分道扬镳,儒者成“正人君子”,道者成“放荡浪子”。

司马氏夺权后,一半人跟着司马氏升官发财,就力挺儒家,主张“入世”;一半人是曹氏的忠臣,不愿意和司马氏合作,但说多了又怕被杀头,力挺道家,主张“出世”。

“出世”有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是行动上,为了表达内心的不满,与传统彻底决裂,变得乖张怪异,赤身裸体、天天喝酒,调戏女人等等,或者像个乞丐、精神病,像个行为艺术家;

二是说的话让人听不懂,似是而非,高深玄远。他们的格言就是:莫谈国事。

于是他们躲进山林,不问世事,似乎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说的话从理论到理论,为一个词的意思绕来绕去,清谈变成专谈“玄学”了。

到了东晋,清谈更加盛行。原因就是北方的名人逃到了南方,狼狈不堪。但又放不下臭架子,跑到了南方人地盘上,还担心南方人看不起。

没钱又没势,怎么办呢?唯一剩下的就是高深莫测的玄言,其实就是“装逼”,让别人觉得他们还是贵族,还是“高大上”。他们相互标榜,形成风气。其中谁突然说出一个新的观点,思路奇特,就成了众人的偶像。

庾亮曾去拜访周顗,周顗说:您喜悦些什么,怎么忽然胖起来了?

庾亮说:你又忧伤些什么,怎么忽然瘦下去了?

周顗说:我没有什么可忧伤的,只是清静淡泊之志一天天增加,污浊的思虑一天天去掉就是了!

一时广为传诵。

清谈一开始有积极意义,后来就和“五石散”一样,是个慢性毒品。刚吸让人神清气爽,但天天沉湎其中,变得萎靡不振,形销骨立。而且这些人不干实事,又瞧不起埋头苦干的,完全是银样蜡枪头,绣花枕头,没有实际作用。

清谈和另一个词是“难兄难弟”,那就是“误国”。说西晋亡于清谈并不过分。

司马昱执政时期,清谈派势力很大,桓温也是清谈高手,但内心非常鄙视这些名流。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清史稿为什么不是正史?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历史上很多朝代很多时期都有正史史书,尽管不能说每件事情都是真实的,但是作为一种研究古代历史的权威手段,参考性还是非常强的。不过,史书其实一般来说都不是当时的人写的,而是后世的人写的,或者说在一个王朝灭亡之后,由下一个王朝所写,这样一来,很容易会被泼脏水,后世的人想让我们看到什么,就会写什么,而不会太

  • 《柏林的女人》观后感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目前已经有很多电影是反映历史上的一些事情了,电影《柏林的女人》就是其中之一。这部电影是改编自德国女记者同名日记体作品,主要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个月里,苏联军队进驻柏林之后,德国的妇女是如何受到苏联军人的强奸与虐待的,并最终成功逃脱的故事。《柏林的女人》影评曾经听一位德国老人讲述他的&ld

  • 如何评价《东周列国志》?能与《三国演义》相比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东周列国志》,名字已经很明显了,是对于东周时期各个国家的记录,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然而虽然和《三国志》一样都带“志”,但它并不是史书,而是一部演义小说,也就是说其中有不少虚构的成分。这样一来,很多人就容易想到另外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三国演义》,同样都是讲乱世时期的故事,

  • 锡伯族的抹黑节是怎样的?有多风趣?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锡伯族的抹黑节,这是锡伯族文化当中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一个节日。在节日期间,人们会成群结队的,挨家挨户的去抹黑,他们相信只要被人抹到了,那么来年才会有大吉大利。在这个期间就会出现一种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满街都是一群被抹的满脸乌漆嘛黑的人在行走。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介绍锡伯族的抹黑节吧。抹黑

  • 泰山石敢当的历史典故是怎样的?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如今还有很多农村地区保留着一些很古老的习俗,这些习俗有很多人都没有见过,甚至连听都不曾听过,不了解这些习俗是什么意思。就比如在现今的某些地区,在农村在住房外面会刻写着“泰山石敢当”这几个字。那么这几个字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在自己家的房子上刻这几个字,难道是用来镇宅的吗

  • 佩戴文玩手串有哪些讲究?有哪些禁忌?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手串原本是佛教僧人念经时所使用的念珠,随着时代的发展,佩戴手串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其禅意与佛性能保人平安喜乐,又可让人儒雅平和,而且装饰的作用不差于珠宝。但手串既是佛家之物,就有许多禁忌,尤其是女人佩戴手串时一定要弄清楚,千万不能乱戴。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讲解讲解吧。女人戴手串的禁忌:避免火焰纹佩戴木料

  • 清明上河图上的人都有名字?他们的名字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清明上河图作为一幅传世名画,描绘出了一个非常真实的北宋时期的场景,里面的人物、店面、风景,都是研究北宋时期非常珍贵的资料,很多人都是从清明上河图才知道,原来北宋就已经有外卖小哥了。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图中所画的几百个人物,其实都是有名字的,而且名字都记录下来了,这就很让人震惊了,究竟他们的名

  • 盘点烟锁池塘柳最佳下联,网友各个都是人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锁池塘柳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有意思的,因为很多人也都发现了,这句话背后的故事,一说是乾隆自己作的,一说又不是,反正争论是不断的,最近不少的人也问了,这句话好像是对联的上联啊,那么我们是不是要说对对下联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话说很多有才的网友都对出了下联,这个就显得是

  • 赫哲族的鱼餐文化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十分讲究因地制宜的国家,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是这样,所以说不同的环境就造就出了不同的饮食文化。我国的赫哲族当然也不会例外了,常年生活在水边的他们,经过了时间的洗礼,赫哲族便形成了独居民族特色的“鱼餐”文化。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赫哲族的鱼餐文化吧。过去的

  • 马克思为何一开始支持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就不支持了呢?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史景迁的《太平天国》在汉学界当中流传非常广的,他与历史学家所研究的太平天国的角度有所不同,史景迁无心撰写一部巨细靡遗的天平天国通史,也无意阐述太平天国这场运动的宗教信仰。而他更感兴趣的是研究洪秀全的精神世界,称洪秀全及其信徒是在一种“天启式的灵视”之中步入了这场十九世纪的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