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江河日下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

江河日下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226 更新时间:2024/2/13 23:33:55

“江河日下”这个成语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但是不一定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一个很有画面感的成语,有人可能会联想到是太阳在江河的水面上一点点下去,也就是黄昏的时候了,或者是江河的水一天天的往下降。但其实,江河日下的意思并不是这么简单,不过说太阳一点点落下去,或者水位越来越低,和它的真实含义还是有一定的相似程度的。而江河日下真正的含义,前面只有一半是对的,那就是水位逐渐降低。而这种情况也是一种比喻,指的就是当时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坏,是一种对于局势情形的表述。那这个成语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情况来说明形式越来越差呢?

1.江河日下是什么意思

江河日下,汉语成语,拼音是jiāng hé rìxià,意思是指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现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出自《栾城集·应诏进策·君术策第五道》。

成语出处

宋·苏辙《栾城集·应诏进策·君术策第五道》:“其状如长江大河,日夜浑浑趋于下而不能止。”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补语;指事业精力等每况愈下。

示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附和本序跋题辞〈高序〉》:“且江河日下;人鬼颇同;不则幽冥之中;反是圣贤道场;日日唐三代;有是理乎?”

吴敬梓 《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 《向观察升宫哭友鲍廷玺丧父娶妻》:而今的人,可谓江河日下。这些中进士、做翰林的,和他说到传道穷经,他便说迂而无当。和他说到通今博古,他便说杂而不精。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不瞒大师说,现在的时势,实在是江河日下了!

《老残游记二编 第八回》:“再要刑法加重,於心不忍,然而人心因此江河日下。”

2.江河日下典故或故事

江河的水逐日流向下游。比喻事物日衰,景象日非。清.宗山《词学集成序》:“词之为道,自李唐沿及两宋,滥觞厥制,渐至纷纭歧出,有江河日下之慨。”《儒林外史》二六回:“而今的人,可谓江河日下。这些中进士、做翰林的,和他说到传道穷经,他便说迂而无当;和他说到通今博古,他便说杂而不精。”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二讲》:“中国自通商以后,出入口货物之比较,有江河日下之势。”

3.反义词

飞黄腾达,汉语成语,拼音是fēi huáng téngdá,意思是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出自《符读书城南》。蒸蒸日上,汉语成语,拼音是zhēng zhēng rìshàng,意为一天天地向上发展。形容发展速度快。多指生活和生意。出自《官场现形记》。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我们伟大的祖国生机勃勃,蒸蒸日上。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世兄又是盘盘大才,调度有方,还怕不蒸蒸日上吗?”

参考资料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作家为什么给自己起笔名,笔名的起源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很多作家在出版自己的作品时,都喜欢用笔名署名,而不是真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笔名的来历也有一定历史渊源。因为在明、清时期,小说被认为是不入流的著作,登不上大雅之堂,所以作者为了自己的名誉就会起一个笔名,这样方便隐藏身份。不过到了现代,小说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文学载体,但笔名依然没有消失,反而很多著

  • 中国的顶级国宝有哪些(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有着上下5000年悠久历史的古国,地大物博,在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价值连城的镇国之宝。如今仅存的这些宝贝都珍藏有我国各个地区的博物馆中,数量之多数不胜数。那么这些博物馆的镇国之宝都是些什么宝贝呢?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长长见识,开开眼界。话不多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介绍分为(上)、(下)两篇

  • 中国的顶级国宝有哪些(上)?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有着上下5000年悠久历史的古国,地大物博,在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价值连城的镇国之宝。如今仅存的这些宝贝都珍藏有我国各个地区的博物馆中,数量之多数不胜数。那么这些博物馆的镇国之宝都是些什么宝贝呢?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长长见识,开开眼界。话不多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介绍分为(上)、(下)两篇

  • 出和氏璧的荆山在哪里?荆山石头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如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南方向的荆山,相信很多朋友们就会想到和氏璧了,一个失传,不知去向的无价之宝。在中国古代,荆山被称之为楚山,出人的何氏得玉璞于此山中。山势雄奇、风景秀美,为安徽名胜之一。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些这荆山的石头文化。荆山寒壁 山水相映芜湖荆山是两座隔水的山自古以来为人们所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含义解析,如何正确理解老子的这句话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道德经》被很多人当做是必读书籍,这本书的确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反映了古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老子作为道教创始人,他的很多理念在哲学、科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古代很多帝王的文化思想多多少少都能看到老子理念的影子。不过《道德经》中的内容也不是那么好理解的,例如“天

  • 貌丑不至惑君什么意思,貌丑不至惑君指的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宋仁宗因为忍受不了郭皇后,因此决定废后,那下一任皇后的选择就需要更加谨慎了,后来大臣决定让曹丹姝成为一国之母。除了曹丹姝才华过人,为人诚信外,最重要的原因是貌丑不至惑君,这句话也是让仁宗感到耐人寻味。其实意思不难理解,就是相貌丑陋,所以不担心皇帝会因此沉迷女色,看来想当皇后的条件也是非常苛刻。可惜,

  • “不负如来不负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在雪域高原地区,对于大多数的汉人来说,这是一篇神秘之地,在这片高原上的历史、文化等等,都让人感到神秘和陌生。不过就在这样的高原中却诞生出了这样的一句诗歌:宁负如来不负卿。创作这首诗歌的是一位喇嘛——既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一下这句话吧。仓央嘉措的父母都是农奴。而在旧西藏,达赖则是藏

  • 古人舍生取义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并非简单的看轻生命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好像“舍生取义”这个词到了现代已经很少会被提及了,因为会有种悲壮感,现在还有什么事是值得去舍生取义的呢?但是在古代,不少古人确确实实能做到舍生取义,为了自己的风骨气节,甘愿牺牲性命。可能有人会说,这样做是不是有些太看轻生命了呢?其实不然,我们应该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来理解这

  • 灵隐寺对联半称心什么意思,“半”字蕴藏了怎样的智慧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是挂在灵隐寺中的一副对联,前一句话比较好理解,但后一句改如何解读呢?可能很多朋友会比较好奇,“半称心”中的“半”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这里面就蕴藏了一个叫中庸之道的智慧。《论语》里曾写道:&l

  • 大禹治水拿的什么工具,不是叉子而是耒耜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信大家小时候都有听说过,如果你看的是图画版,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大禹究竟是用的什么工具治水,他手上那个像叉子一样的工具到底是什么?其实这种工具名叫耒耜,相传耒耜是由神农发明,专门用来松土,好播种庄稼,是当时非常重要的农业工具。所以很多大禹治水的图画,都能看到大禹手上拿着一柄耒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