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故人指谁

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故人指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279 更新时间:2024/2/25 6:07:39

最近不是春节返程嘛,看到很多人依依不舍,于是就想到了王维写的一首诗其中的一句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有点悲凉的诗句,这一句诗也非常有意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析分析看看这个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故人指谁,还有这个全诗的一些赏析,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速度的来分析下!

1、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故人指谁

这里的故人指的是:王维。并不是李白,这一首诗也是王维写的,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搞错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指的是王维!王维!王维!

其实故人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泛指象王维一样在元二身边的友人。

2、西出阳关无故人全诗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3、西出阳关无故人全诗赏析

唐代大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边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无疑,当他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诗人不会不考虑到战争将对他们今后产生的影响。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篇深挚的情谊。但是,在一些权威的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均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朋友,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明显带有主观随意性,没有真实反映出王维如此造句所想表达的深意,更没有揭示出此两句在表达上的佳妙之处。首先,作出了这样浅显直白的解释,本诗显的似乎并无新意,与他在这一时期的同类作品相比也无特别之处,只能算是一首很平常的送别诗,这与后人将之一直誉为唐诗“压卷之作”的称谓显然是不相符的,其中必然隐赋有某种其他的寓意,而我们却一直尚未予以重视而挖掘出来;其次,这是一首送友人去守护边疆的诗,面对战争的残酷无情,曾经到访过边塞的诗人相当了解,“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一般不可能说出“你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样的话去伤害友人且触犯诗谶——这未免太不合乎情理;再说,从诗句的本身意义上分析,友人也并非一定要等到出了“阳关”后才看不到诗人,出了“渭城”不同样也就看不到诗人了吗?事实上,即便友人真到了边疆安西,他同样也能遇见来自家乡的“故人”,如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中就这样写到:“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那么,“阳关”一词在这首诗中的特殊意义又会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诗人这两句其实是运用了逆挽(即叙事题材的“倒叙”)并结合了省略的写作手法,引导读者的思绪跟随年青的友人一起奔赴疆域,然后历经万种艰险,最后凯旋而归时,而“我”——现在的这个送行者却恐怕因年老多病已不在人世了……历史的真实是,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于761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我们已无法知道他们后来是否能重新相逢,但“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王维的这两句诗多少能反映出友人那漫长的戎马生涯与思者的无奈。因此,诗中的“西出阳关”并非是指友人不久后走出了阳关,而应该是指将来友人完成任务胜利返回时路经“阳关”。长期以来,“西出阳关”一直被简单理解为友人走出了阳关,但是在这里却是真正的“一语双关”:它按着时空的发展次序有着两幅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幅“西出阳关”是指友人在征途中刚刚走出了阳关,渭城在东,阳关在西,是谓“西面出去”,一般人们均持此种观点;另一幅“西出阳关”就是指友人在经历许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剀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渭城仍在东,阳关仍在西,却是谓“西面出来”,诗人的本意就是如此。可见,常人都把友人从“西面出来”误解成了从“西面出去”了!不难理解,面对各自分离后的茫茫未知前途,不禁会引起诗人的无边遐想,而这种思绪一旦跨越了时空和个人后,便会产生出扣人心弦的意境,有着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诗人正是为此成功地进行了时空的转换和压缩。必须指出,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同时也是军事要塞。“玉门关”外基本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而“阳关”内则完全属于唐朝的领土。在诗人看来,只有将来友人能走出了“阳关”后方才真正表明他是平安回来了。我们从元代《阳春白雪集》中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中可以发现,古人其实一直就是这样诠释的:“…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故此,准确完整地诠释这首诗应该是这样的:

朋友

请再干了这杯酒

待你将来凯旋而归

西出阳关的时候

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

惟有这

渭城的细雨

青青的客舍

以及随风而舞的扬柳

还会像今天一样

在此恭侯看!这哪里像是诗人在送别友人,这分明就是友人在送诗人呀!诗人王维正是高超地运用了这种逆挽的写作手法,籍助于时空的转换,将国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谊、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其实,在王维的诗歌里也曾多次采用了这种语法结构,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就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在与“阳关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山中送别》诗中我们也同样能领会到诗人在此方面的匠心独运:“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的这种语法技巧甚至对后来诗人也有示意义,如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诗中“想得家中夜深座,还应说着远行人”两句,就不难感觉受到了他的影响。重新认识王维《阳关曲》的重要意义,使我们再次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位诗人,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紧紧地血脉相连,才能够创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诗人王维清楚地了解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依然为友人祝福,期待着友人能平安归来,盼望着国家从此走向和平昌盛——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4、西出阳关无故人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自是花中第一流写的是什么花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小编有看到一则这个诗句,那就是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那这一句诗词里面写的到底是什么花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话说不仅仅如此,还来看看这一句诗词的全诗吧,看看全诗的赏析吧!1、自是花中第一流写的是什么花自是花中第一流写的是:桂花。并不是什么牡丹,这个事情大家不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故人指的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句诗词大家应该知道很多吧,非常的好玩,也非常的有意思的,非常的有寓意,这一首诗小编当时背诵的很熟了,所以也还是非常不错的,那么今天我们就仔细的来解析解析这一首诗了,这个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故人是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看看!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

  • 儿孙自有儿孙福的下一句是什么,后半句才是关键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儿孙自有儿孙福”出自关汉卿的《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是一句流传颇广的成语,相信各位都有听说过。那这句话道出子孙各有各自的福分,作为家长不比过度操劳,担心。实际上,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时,可能会太过宠溺,这对孩子来说并没有好处,而且还会让他难以真正的长大。“儿孙自有儿

  • 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什么意思,有什么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文化最为悠久的古国之一,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为我们的灿烂文化、多元化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古文化而感到自豪。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在古代文化中有着很多瑰宝,而“俗语”就是其中之一。来自民间的俗语可不仅仅只是老百姓随口说的一

  • 拂衣表达的态度是什么,功成身退还是愤然离去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相信各位网友对这句诗词不会陌生,在很多作品中都能看到。那该诗句出自诗人李白的《侠客行》,是一首充满侠义之情的五言古诗。内容生动形象,不仅表达出了李白对于侠客的认识,还将自己的抱负,以及对拯危济难的想法倾情而出。下面就跟大家分析下,这里的&ldquo

  • 古代冰糖葫芦只有山楂味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冰糖葫芦很多人都爱吃吧,也还是非常好吃的一种东西了,现在是各种口味的都有,但是好像在古代,这个冰糖葫芦是不是只有这个山楂味呢?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1、古代冰糖葫芦只有山楂味吗不是,其实古代的冰糖葫芦有很多很多种口味,不一定比现在的少,而且极具特色。2、古代冰糖葫芦口

  • 元宵节祝福语简短一句话2021,元宵节最火祝福语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春节假期已经过完了,下周我们将迎来另外一个盛大的节日——元宵节。在古代,元宵节要比春节更加热闹,这一天大家会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各地还有不同的传统表演。虽然现代活动感觉没古代那么丰富,但依然是国人非常看重的日子。那下面整理出了一些适合在元宵节发出的祝福语,有简短的也有长的,喜欢哪一种可以自行选择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的是什么时令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已经立春了,所以很多地方都是满园春色管不住啊,那么也有人要问了,最近听得比较多的一句话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那么这一句话描写的是什么时令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的是什么时令描写的是初春,并不是幕春,所以大家不要搞错了,是初

  • 雨水节气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是雨水节气,所以这个雨水节气又有什么样的讲究呢?下面给大家带来这个二十四节气里面的雨水节气的详细介绍,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一起来学习看看!1、雨水节气介绍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

  • 雨水节气吃什么,雨水养生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是雨水节气,雨水节气是对于农民伯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雨水节气如果有降雨的话,那会对农作物有很大的作用哦。但是对于吃货来说,这个雨水节气要吃什么呢?雨水节气吃什么养生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看看!1、雨水节气吃什么1.1、桔子桔子味甘酸性凉,具开胃理气、止咳润肺、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