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威震天下典故出处介绍

威震天下典故出处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840 更新时间:2024/1/18 21:56:46

在三国时期,曹操身边从来都不缺能人异士,而且更是有大把人挤破头都想帮曹操效力。一方面是因为曹操的确爱才,还有就是百姓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施展自己的抱负也就只有这一条路选择了。不过早期郭嘉还是曹操最信任的军师,郭嘉最遗憾的就是活的不长,但是郭嘉的能力绝对毋庸置疑,毕竟是能压制住司马懿的人,今天讲的这个成语威震天下就和郭嘉有关,一起来看看是个怎样的故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郭嘉传》,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主人公是郭嘉。原文如下: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曹操打算征讨袁尚及三郡乌丸,但手下不少文武却惧怕刘表会派遣刘备以讨伐曹操的名义偷袭许昌。郭嘉表示:“曹公您的威名虽然传遍全国,但乌丸自持地处偏远,肯定不会加以防备。我们利用他们的这个弱点发动奇袭,一定可以将其击败。

袁绍生前对乌丸的胡人和汉人都有恩惠,所以袁尚兄弟才逃到了那里。如今青州、幽州、并州、冀州等地虽然被我军占领,但当地百姓只是迫于我军的强大压力,我们并没有施以恩惠。如果我们舍弃乌丸而南征刘表,袁尚就可以借助乌丸的支持,召集忠心的旧部继续与我们为敌。乌丸一旦有所动作,百姓们就会纷纷响应,这就会进一步增强蹋顿的野心,届时恐怕青州和冀州就难以被我们所控制。

刘表不过是个空谈家,他只知才能不及刘备,重用刘备就担心日后更加难以控制,不用则刘备不会真心实意为其卖命。目前虽然远征乌丸会造成中原空虚,但曹公根本不必担心。”于是,曹操便率部开始远征乌丸。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郭嘉口中的“威震天下”,意为威名传遍全国。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西汉桓宽所著《盐铁论•非鞅》中的“蒙恬却胡千里,非无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强也。”

远征乌丸,是曹操彻底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并统一中国北方的关键一步。就在此时,寄寓荆州的刘备向刘表提出利用中原空虚偷袭许昌的计划,曹营中的部分文武对此非常担心和忧虑。此时郭嘉的表态就显得非常关键和重要。他认为不出兵征讨乌丸就无法稳定中原局势,同时认为刘备的计策虽然高明,但刘表却不会采纳。这不但体现出郭嘉出色的战略头脑,同时也可以看出郭嘉对刘表、刘备之间关系的精准判断。

后来的历史进程也证明郭嘉的判断是正确的。曹操远征三郡,很快便歼灭了蹋顿及袁绍残余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而刘表也正如郭嘉所预料的那样拒绝了刘备的建议。从这则成语故事可以看出,郭嘉的能力是多么的高强。如果他没有英年早逝,他与诸葛亮之间的较量就会成为曹、刘斗法的焦点。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介绍,端午节真的只是为了纪念屈原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还有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各位小伙伴是怎么安排这个小长假的呢?端午节也算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了,从第一次出现端午开始已经过去了千年。我们现在说到端午就会想到是纪念屈原,不过实际上端午节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很多其他的风俗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让你对端午节有一个全

  • 中国传统节日为什么只有端午节是纪念人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中国有很多已经传承千年的传统节日,但是好像只有端午节是用来纪念人的。说起端午我们都知道是为了纪念屈原,其实端午节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伍子胥、曹娥也都是纪念对象。只是屈原最出名,而且死的太悲壮,所以后人对他的渲染要多出很多。“端午&rdquo

  • 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译文翻译,文中的绣衣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今年语文考高,有一道古诗词题目引起了一些讨论。题目是一首辛弃疾写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其中诗词里的“绣衣”给出的解释是官服,但有人认为这里的“绣衣”并不是指官服,而是李正之的提刑身份。那到底这里的“绣衣”应该怎么解释呢?下

  • 万世一时是什么意思?万世一时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三国时期,每一次战役最终的胜负都决定历史的走向,所以双方谁也不敢怠慢。当然最自信的肯定还是曹操,毕竟当时他还是最强的。所以对刘备和孙权来说就需要抓住万世一时的机会,才有可能占据上风。所以万世一时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会为大家介绍到,而且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一个典故也很有意思,一起来看看吧。今天

  • 并日而食典故出处介绍,并日而食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诸葛亮可以说是我们家喻户晓的一位历史人物了,当然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对诸葛亮进行了很多神话。不过在正史中诸葛亮也是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功臣,他的精神起码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诸葛亮写的《出师表》我们在上学的时候都有学过,今天就和大家讲讲其中一个成语并日而食的故事,来看看并日而食到底是什么意思吧

  • 博览群书典故出处介绍,博览群书背景故事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博览群书这个成语应该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了,毕竟知道今天也还算是一个高频成语,那博览群书的历史典故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就为大家做一个解答。这次的主人公是一位不太出名的人物,放在三国的历史当中你可能都没有听说过他,但是在古代能被称为博览群书的人应该也是相当的出名了。并古时候真正的读书人并不多,一起来看看这

  • 闭门思愆典故出处介绍,闭门思愆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诸葛亮给我们的感觉似乎一直都是非常顺利,从出仕到最后病逝都是自带光环的人,如果说三国里被神化最高的人可能就是诸葛亮了。但是在正史中,诸葛亮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受刘备重视,也是从各种小事开始做起,毕竟刘备的起点也没曹操和孙权那么高。对于诸葛亮来说也是心中抱负满满,想要上位的人,所以对于一些传统的东西就需

  • 中国历史悠久的蹴鞠为什么被现代足球取代了?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世界杯我们继续来说说足球的事情吧,话说我们都知道了在上一期给大家介绍了现代足球就是中国古代历史非常悠久的蹴鞠演变而来的,这也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自我陶醉,这是国际足联还有超多的人都是证明了的,那么小编就想问了,既然足球就是以前的蹴鞠,那么现在人为什么踢足球反而不踢蹴鞠了呢?下面我们就这这个问题一起

  • 秉国之钧典故出处介绍,秉国之钧释义解读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曹操挟汉献帝已令诸侯,也是让汉献帝每天都心惊胆战,生怕哪一天自己的性命不保。实际上曹操到死都没当皇帝也能看出曹傲心里还是有几分敬畏的,汉献帝当然也会给曹操很多好处,毕竟曹操整体来看能力还是没的说,就是性情让人捉摸不透。这次讲的成语秉国之钧就是曹操和汉献帝之间发生的故事,赶快来看看吧。今天的三国成语故

  • 兵精粮多典故出处介绍,兵精粮多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三国时期,各国打仗最重要也是最脆弱的一环就是运输粮食。如果你是千里迢迢赶来的进攻一方,那防守方很可能就拿你运粮这一路开刀,把你粮食断了然后和你打消耗战,这样就不可能坚持太久最后只能撤兵,当时诸葛亮北伐有几次就是这样。这次讲的成语兵精粮多就是孙权和刘备能结盟的重要原因之一,双方合力那粮食方面也就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