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水浒、三国、封神中各自不同的"义"

水浒、三国、封神中各自不同的"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026 更新时间:2024/1/13 6:35:52

在古人的心目中,讲义气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在不同的人与人之间,“义”字所包含的意义也会有所不同。有一些是全身心的信任,有一些是绝不背叛的忠诚,有一些是把对方看得比自己更重的付出。那么,在我国古典的三部小说水浒、三国、封神中,各自有着什么样不同含义的“义”呢?

明、清的小说中更多的表现了义,不同人在不同时期义有不同的表现及内涵,如《说岳全传》、《隋唐演义》、《三侠五义》等。很多小说开宗明义的以什么演义的形式命名,表现的主题就是义”。但最能表现义”的内涵的是三部古典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和《封神演义》。

一、《水浒传》的江湖义气

《水浒传》表现的是江湖义气,官逼民反,不得不走江湖,最后齐聚水泊梁山,被皇帝招安后难免身死他乡的悲惨结局。江湖义气中有杀富济贫的豪爽义气,也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兄弟义气,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一百单八条好汉齐聚水泊梁山时,出身草根的好汉渴望的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兄弟一样相处,今朝有酒今朝醉;出身宫门被迫落草为寇的好汉,如武松、宋江等,看到了江湖义气不长久,在他们的观念中,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江湖义气不能带上匪气、寇气,还是要等待皇帝的招安,博个封妻荫子,在青史上落得一世好名,这才是归宿;像草莽出身的黑旋风李逵,他的想法就是打到都城去,让宋江哥哥当皇帝,至于如何治理国家,不是他想的问题了。

可惜的是江湖义气生不逢时。北宋末年,道德败坏,朝纲混乱,宋徽宗更看不到官逼民反的现实,更不能正确看待江湖义气的利与弊,只是单纯的认为这些人招安后身上还有匪气、寇气,单方面认为时机成熟他们还会揭竿而起,会影响到自己的皇位,所以利用他们讨伐方腊,凯旋而归后赐以毒药,导致功臣们无辜身死,这也就是水泊梁山一百单八条好汉江湖义气的可悲可叹结局。

二、《三国演义》的人间之义

《三国演义》摆脱了江湖义气的局限性,上升到了为国为民的层面,通过魏、蜀、吴三国政治、军事、经济等力量的对比较量中展现了义的不同表现及内涵。曹操那时候,传统文化观念很强盛。如果只注重耍手腕玩计谋的人注定走不远。曹操能成就那么大的事业,他身上同样有很强烈的义。曹操手下也有很多谋士猛将,除了曹操自己的军事才能外,人们更信服的是曹操的义。对于刘备手下的大将如关羽、张飞、赵子龙,围而不杀,希望能义服其心。在土山之围中,关羽降汉不降曹的三项约定,曹操也接受,最后关羽听到刘备的消息,过五关斩六将,如果没有曹操的默许,如何会有关羽义薄云天的美名?!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为了杀敌,为国家效力。刘备听到关羽被东吴所杀,不顾劝阻也要亲征东吴,结果兵败白帝城,也是为了一个义。诸葛亮孟获七擒七纵,为了义获其心;明知北魏不当灭,也要六出祁山,还是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义;辅佐刘禅忠心耿耿,为了报答刘备白帝城讬孤之重;明知街亭当失是天意,还要给一次马谡建功立业的机会,挥泪斩马谡之后放声痛哭,是悔不听先主刘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的遗言,还是没有离开这个义;明知天意不可违,还要设计火烧司马懿父子,甚至逆天改名,这是要给后人留下义不可逆天而行的文化,所以,诸葛亮是为了为人类留下义文化而鞠躬尽瘁。

三、《封神演义》的修炼之义

《封神演义》展现的是修炼的人,半神半人的义,顺天意而行是大义,逆天而行为不义。商纣王大逆不道,被狐狸精妲己迷惑,乱内宫,诛杀大臣,劳民伤财,按天意当灭,周武王在姜子牙的辅助下兴兵灭商,是顺天意而行的大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所以,神仙都纷纷下世,助周灭商者,虽死犹荣,死后封神;听信申公豹谗言保商纣王不灭的,下场很悲惨,青史上留给人的是教训。姜子牙奉师命下山封神,师兄申公豹因为妒忌心,处处和姜子牙捣乱,行不义之事,结果死后被塞了北海之眼。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我们常说的三皇五帝指的都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不单单是影视剧,还有小说、散文等文章中,甚至包括歌词里,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三皇五帝”。我们也都知道,这是对上古时期一些首领的合称,而“皇帝”一词也是从这里来的,秦始皇认为自己功德高过三皇盖过五帝,因此称呼为皇帝。那么,三皇五帝究竟指的是那些人?为什

  • 陈寿撰写《三国志》遇到过什么问题?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三国演义》也只是一部小说,即便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和追捧,也无法掩盖住史书《三国志》的光辉,更何况演义本身就是在史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的一生,可以说也是很坎坷,因为籍贯是蜀汉,所以蜀汉灭亡之后很不受待见,做官以后又多次遭遇贬黜。然而,他依然用客观公正的视角去完成了这一部史书,这期

  • 黄粱一梦是什么故事?"黄粱"指的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的成语可以说是独具魅力,用短短的四个字,能够概括一个个吸引人的故事、教育人的道理,不可谓不是古代人民凝聚起来的智慧。今天就来讲一个容易被人误解的成语,黄粱一梦。乍一听,一定以为是一个叫做“黄粱”的人做的一场梦,带有一些虚幻的感觉。然而,黄粱并非是一个人名。那么,故事真正的

  • 皇帝的女性亲属都是公主,但是称呼上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皇室之女都被称为“公主”,然而很多人可能分不清楚各个不同辈分的女性都是什么公主,很多人都会错以为皇帝的大女儿就是“长公主”。古代人遵守礼节十分严格,所以当然不会弄错,但是现代人总是会犯很多错误。那么,皇帝的姑姑、姐妹、女儿这些公主在称呼和礼制

  • 玄学是什么?南华经与玄学有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玄学”一词,本身听起来就很玄乎,再加上与它有所关联的都是老子、庄子这些一直都很玄的道家人物,所以现在在ACG圈里,玄学就会指一些游戏玩家自己总结出来的,没有得到官方确认的,有关游戏里一些概率的结论,并且向其他玩家传播。怎么样,是不是有一种被绕晕的感觉?没错,游戏中的玄学真的

  • 迷而知反成语是怎么来的?迷而知反成语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为大家带来“迷而知反”这个成语的来历和典故,古代也是在发展中诞生出了很多成语,因为那个时候存在的字并不多所以需要用四字词代替一些意思。在三国时代就有很多成语诞生,迷而知反就是其中之一。曹丕登基后表现的非常不错,不会像曹操一样轻易动怒,而且还敢于承认自己错误,迷而知反就是在

  • 乞巧节是怎么来的?乞巧节和七夕节有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现代意义上的“七夕节”俨然已经成了大多数人所认为的“传统情人节”,但偏偏声势还是大不过西方的情人节。而且,可能会有很多人不了解七夕节和乞巧节,会认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节日,时间上、习俗上都是分开的。那么,今天就来正确认识一下,为什么说“七夕情

  • "避讳"是什么?古时候人们为什么要避讳?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可以想象吗,如果你生活在古代,一定要弄清楚当时的高位者是谁,你当然不能直呼其名,就连他名字中的字,你如果遇到了,都必须用其他的字来代替。还记得《琅琊榜》中为了避讳母亲的名字,梅长苏会把一个与母亲相同名字的地名减去两笔的情节吗?就是这样。这样看来,帝王、长官、贤者、长辈的名字,都是需要一种比较尊敬的态

  • "饮中八仙",带给你不一样的"八仙"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八仙”,很多人第一想到的,一定是神话传说里的八位神仙,他们的故事也是流传甚广,还有许多以他们为主角的成语、俗语。其实,不只是虚幻飘渺,在历史上也有这样的“八仙”,他们生活在唐朝,而且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饮酒。杜甫为他们八个人作了一首诗,就是《

  • 八大山人是哪八个人?别被名字骗了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常常用一个简单的带有数字的词语,来概括同一时期或者不同时期成就比较高的几个人,比如建安七子、唐宋八大家、竹林七贤等。所以,第一眼看到“八大山人”这个称呼,不少人都在想会是哪八个了不起的人物。其实,这是一个很容易骗人的称呼,真正的八大山人究竟是谁?事实上,“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