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史记》故漏破绽的一篇列传

《史记》故漏破绽的一篇列传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25 更新时间:2024/1/1 14:28:50

司马穰苴是史上著名的大军事家,享有同兵圣孙子同列的盛誉。春秋战国和秦汉之际是个战争频繁的时代,那时的兵家名将如云,可在《史记》中,绝大多数人连个露脸的机会也没有,即使兵圣孙子,也只能委屈他和孙膑吴起挤在一起。然而,司马迁却为齐将司马穰苴专列一传,可见司马迁对司马穰苴是何等看重!但是,细读此传,却看不见司马穰苴所出的任何奇谋妙策,也瞧不见他立下的任何丰功伟绩,更蹊跷的是,司马迁在传后,又流露出对司马穰苴不以为然的轻视情绪。态度现出这般难解的矛盾,行文露出如此明显的破绽,对于素以严谨著称的《史记》来说,这一切该如何解读呢?

春秋末期,齐景公的时候,晋国和燕国同时进犯齐国,齐军大败。危急时刻,齐相晏婴推荐平民司马穰苴领兵出战。司马穰苴接受任命后,向齐景公请求道:我出身卑微,难以服众,希望得到君王宠幸的重臣作监军才行,于是齐景公就派自己最宠信的大夫庄贾前去监军。穰苴同庄贾约定说:“明天正午在军营前会合”,庄贾一向骄横,根本没把穰苴当做一碟菜,直到傍晚才醉醺醺地晃到军营。穰苴见到庄贾问道:“为何迟到?”庄贾大咧咧地说道:“父亲的幕僚为我送行耽搁了”。穰苴听后严肃回道:“将帅接受命令的日子,就要忘记自己的家庭;身在军队,受记律约束,就要忘记自己的亲属;击鼓进军的危机时刻,就要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敌军侵犯我国,国内骚乱不安,士兵们在边境日晒夜露,国君睡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的生命系在你身上,还说什么为你送行呢?”穰苴说罢,回头召令军法官问道:“依照军令,约定了时间却迟到的人该怎么办?”军法官回答道:“该当斩首”。庄贾这时才害怕了,派人飞马请齐景公救命,可还没等人回来,庄贾的人头已被斩下示众了。随后齐景公派来赦免庄贾的使者飞驶闯入军营,又被穰苴毫不留情的按军法斩了使者的随从。穰苴执法如山的威严行动,令全军为之震惊不已。

司马穰苴率军出发后,把自己的财物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己同将士同吃同住,亲自慰劳瘦弱生病者,军队士气为之大振,人人争先恐后请求冲锋陷阵。紧接着,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出现了:晋国和燕国的军队,得知这些情况后,立即撤军离开了,齐国军队于是乘胜追击,大败晋燕二军,司马穰苴很快就收复了所有沦陷的土地。一个无名小辈,仅仅凭斩了国君宠臣以及和将士共甘苦这二件事,就吓退了晋燕二国数万大军,这太不可思议了。史记的权威虽然毋容置疑,但依然无法阻止人们对这件事的质疑,司马迁为何把司马穰苴打败敌军这件事进行这般的文学夸饰呢?我们只要细读孙子列传就可发现其中的奥秘。司马迁为兵圣孙子作传时,同样没有记载孙子在战场上的壮举,他只着重记叙了孙子不顾君王的请求,果断地斩杀了吴王的二个宠姬的故事。我们只要把这二篇列传对照一下就不难发现,孙子和穰苴是何其相似!司马迁重点突出的并不是二人打了多少胜仗,立了多少战功,司马迁强调的是,二位大军事家能够名垂青史的因素是他们执法的公正严明,这正是几千年极权专制社会最为稀缺的东西。司马穰苴和孙子实属几千年以来的凤毛麟角。明朝的王世贞早就看出了司马迁的心事,他评点道:“太史公于穰苴则详其斩庄贾,于孙武仅详其斩爱姬,以为用兵之道,一赏罚尽之矣。”王世贞把这理解成司马迁把用兵之道归纳为仅仅在于赏罚分明,这未免太浅薄了。那么,司马迁真正的用意在哪里呢?

几千年的极权专制制度,必然产生一个等级社会。在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不仅人分三六九等,就连物也染上强烈的等级色彩。同样一件物品,君王用过就变成了御物,立刻身价百倍。哪怕是某些文字和颜色,也可能被皇帝霸为专有,譬如百姓穿了黄色衣服,就有灭族的风险。在等级社会里,哪有公平正义可言。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挂在统治阶级嘴上的忽悠口号,永远是悬在天上的那轮美好的月亮,可望而不可即。司马迁或许看出了缺乏公平正义的等级社会,必然会产生种种罪恶,但是,从汉武帝屠刀下捡回半条残命的司马迁,在严酷的暴力打压下,是无法言明的,他只能以穰苴和孙子的故事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穰苴和孙子二人不惧国君的权势,执法公正严明的胆略气魄,让司马迁推崇备至。他二人顶着君王的巨大压力,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壮举,总算给中国黑暗的司法史点燃了一丝亮光,仅凭这一点,穰苴孙子就不愧大家的称谓。

同孙子相比,司马穰苴还有二点值得后人点赞的闪光点:司马迁之所以详细记下穰苴对庄贾义正言辞的斥责,就是要借穰苴之口阐明:一个政权的长治久安的关键在于,当权者一定要‘在其位,谋其政’,以国家百姓的利益为先;反之,漠视践踏国家百姓利益的贪腐政权 必然会崩溃。穰苴第三个闪光点是,他不但说到做到,而且率先垂范。做为军队的统帅的穰苴,同全军将士同吃同住,生死与共。人心齐泰山移,这样一支众志成城的军队,固然吓不退敌军,但打败敌人应是意料之中的事。穰苴就凭这三点,位居大军事家的行列也应是当之无愧的。

司马迁深恐后人不能理解他写作司马穰苴列传的真正用心,他在传后揭示了一个史实:博大精深的《司马兵法》是穰苴之前的古人杰作,穰苴的后代齐威王令人整理了这部兵法,里面夹带了一点穰苴的兵法,重新命名为《司马穰苴兵法》,这里面到底有多少穰苴的干货,只有天知道。用现代观点来看,不追究他盗窃别人著作权的刑责,就算是天大的面子了。西汉以后,这部兵书就逐渐失传了,至今残留的五篇,还不为大多数史家承认。孙子以兵法十三篇独领兵圣的风骚,从来无人非议,司马穰苴想凭兵法入围兵法大家,实在是太难为他老人家了。

最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司马迁在列传后点评道:“若夫穰苴,区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世既多《司马兵法》,以故不论。》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至于穰苴,仅仅是替小小诸侯国带兵打仗,哪里说得上和《司马兵法》相论并列呢!世人既然推崇《司马兵法》,我也不在评论了。至此,司马迁把写作《司马穰苴列传》的真正用意和盘托出,列传中的矛盾破绽均可得到合理的解释。但是,后世有几人能读懂司马迁的良苦用心,又有几人悟透司马穰苴真正的历史价值,更甭说把这些治国之道付诸实践呢!

标签: 军队社会孙子司马自己列传司马迁兵法

更多文章

  • 一丝不茍的曹彬与窦仪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不久,不能,所有,公家,财物,皇帝,滁州,攻克

    曹彬是后周世宗的臣子。某次他负责掌管宫中的茶和酒,殿前督点检赵匡胤向他要酒喝,曹彬竟说:这是公家的酒,不能随便给你,要喝自去买吧…!窦仪是后周世宗时礼部侍郎。当赵匡胤攻克滁州时,世宗命其将滁州官府内之财物抄录登记,并入国库。不久,赵匡胤亲信奉命向窦仪拿取部分抄没的绢帛,窦仪则说:赵将军

  • 古代避讳引起的笑话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那么,天下,皇帝,名字,于是,禁止,羊肉,避讳

    古代人讲“避讳”,即子女避祖、父名字讳,臣民避君王名字讳。一般地说,是在写文章、谈话时避开要避讳的字,通常是用其他字来替换。普通老百姓的避讳还好办,而帝王的避讳可没有商量的余地,它带有强制特点,弄不好就会被杀头。由于皇帝的避讳如此神圣不可侵犯,结果造成了一个个让人喷饭的笑谈。晋文帝名叫司马昭,那么“

  • 国庆节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全国,大典,这一,国庆,政府,开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

  • 关于"格格"的知识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公主,称为,女儿,格格,乾隆,名为,开始,例如

    "格格"原为满语的音译,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163

  • 满族为何忌食狗肉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时候,满族,习俗,狗肉,传统,大黄,这个,得知

    满族有忌服狗皮、忌食狗肉的民族传统习俗。满族的这个习俗是怎样形成的?相传努尔哈赤大汗当初在辽东总兵李成梁手下做事。一天,辽东总兵李成梁与老罕王说自己脚上有三颗红痣,所以才在上天的保佑下做成了总兵,这个时候老罕王顺嘴就说:"李大人啊!我的脚上有七颗红痣呢。"李成梁一听颇为震惊并在内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忌讳

  • 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人们,紫微,古代,北极星,故宫,就是,紫禁城,位置

    故宫是现存最重要的皇家宫殿之一,然而故宫是我们现在对它的称呼,明清时期,人们都称呼其为“紫禁城”。那么,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下面就由学习啦小编告诉大家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吧!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 明清两代的皇宫在建成时,原本就叫“紫禁城”,而不是现在所说的“故宫”。说起紫禁城名字的来源,还要从天上的星

  • 为什么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办法,一个,铃铛,故事,我们,老鼠,勇士,这样

    我们只要看到老鼠,第一个反应就是"打",的确,"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由此可见,我们对老鼠的印象是多么的恶劣,甚至认为它们是偷懒、卑贱、狡猾、懦弱的象征。虽然老鼠如此可恶,但是在历史上,有则关于老鼠的有趣故事,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老鼠在这则故事,现在就让我们来看老鼠在这则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谁去

  • 大理寺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会议,为官,大理,公元,不同,以后,各地,改为

    古代的最高法庭。秦、汉以廷尉主刑狱,审核各地疑狱重案。西汉景帝、哀帝,东汉末献帝、南朝梁武帝四次改为大理,均仍复旧。北齐定制,以大理寺为官署名,大理寺卿为官名。隋以后沿用。大理之意:古谓掌刑曰土,又曰理。汉景帝加大字,取天官贵人之牢曰大理之义。大理寺所断之案,须报刑部审批。凡遇重大案件,唐制由大理寺

  • 导游解说词里的八卦野史该消停了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旅游景点,讲解,历史,导游,内容,需要,介绍,传说

    很多旅游景点对讲解内容没有明确要求,导游词一般都比较概括、简单。实际讲解过程中仅靠导游词往往不够,旅行社也不会对导游讲解词作具体规定,所以需要导游自己补充讲解内容。有的导游会深入研究景点历史,为游客提供历史的细节,也有的导游讲些道听途说的八卦野史,甚至干脆杜撰,根据自己的想法胡编乱造。记者观察发现,

  • 说说故宫内的大婚典礼为什么持续一百天?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故宫

    大婚示意图公元1888年隆冬,18岁的光绪皇帝载湉大婚即将举行,通过选秀女确定皇后的程序,慈禧太后21岁的侄女叶赫那拉氏即将成为新一代的皇后。光绪虽然对这位相貌平平的大表姐毫无兴趣,但也无力改变既定的事实。同样让年轻皇帝难以忍受的就是隆重浩繁的大婚礼仪,从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一月初二日起,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