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四个一诺千金的历史故事

四个一诺千金的历史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425 更新时间:2023/12/27 0:31:29

下面是古代的4个一诺千金的故事,惊呆现代人。

诚信感动强盗 得以保全性命汉朝时代,世道混乱,刘平扶着母亲逃难。一天,他出去找食物,却不幸遇上一班饥饿的强盗,强盗抓住他,商量着要把他煮熟吃了。

刘平强盗们叩着头说:「我今日出来,是为母亲找些野菜吃的,希望你们先让我回去,把野菜给母亲吃了,回来任由你们处置。

强盗们听了,觉得此人有孝心,也很可怜,就放了他。

刘平回去后,给母亲吃饱肚子,安顿好母亲以后,就跪拜母亲说:「我和强盗们约好了,要回去的,不能欺骗他们。请母亲原谅孩儿不能为母亲尽孝了!」于是,刘平又回到强盗们那里,准备让他们把自己煮了吃。

强盗们见他真的回来了,非吃惊!大家都说:「从前听老人们说孝子、义士如如何,今日真是眼见为实了。你回去吧,你是孝子,又是守信之人,我们怎么忍心吃你呢?」于是,刘平靠诚信受到强盗们的尊敬,得以保全性命。

儿童与太守的亲密友情汉朝郭伋是个有信用的人。他在并州做太守的时候,与当地老百姓广结善德,彼此感情很深厚。后来他去视察部下,到一个叫西河的地方,只见路上有几百个小孩儿站着,各自骑着竹马,迎接郭伋一行人。

当中有个孩子问郭伋:「大人什么时候,还来我们这里呀?」郭伋太守想了想,算了一下时间,就告诉了他们一个日子。

过了好久,到了那个日子了,郭伋果然又回到西河,但他记错了日期,比约定的日子早了一天。想到怕自己失信于孩子们,郭伋便在路边的野亭里住了一夜,到了第二天才和孩子们准时相见。

郭伋以太守之尊,与竹马儿童在道旁偶尔约期,却不肯失信于儿童,早了一日便宁愿在野亭候期,这真可以说得上是「至信」了。郭伋在这样的小事上,都可以做到「诺行」,他的开布大信可想而知。也就难怪有数百儿童在道旁迎拜太守这样的雅事了。

心有承诺 便应去做汉朝朱晖早年就成了孤儿,但他很有气节,所以成年后,在太学里有个叫堪的人见到他,就非常信任地握着他的手说:「他日我若死了,希望把我的妻与子托付与你,请您多多照顾他们。」朱晖觉得这事重大,不敢轻易承诺,也就没说什么。不久,张堪果然死了,张堪家人的生活一下子陷入贫困。朱晖这时果真亲自去到张家问候,周济张堪的妻子和孩子,十分细心周到。

朱晖的儿子问自己父亲道:「你和张堪以前也不是什么朋友,为何忽然对张家这么好呢?」朱晖说道:「以前张堪曾对我说过知己话,要我在他死后照顾他的妻与子,我在心里已承诺了他,怎么好失信于张堪呢?」古人重信,就是一面之交,一言之托,也终身不忘承诺。他们这么做,不为别的,只因重视心里的信义,而轻视身外的钱物,如此而已。

两友重信义 胜过亲兄弟汉朝时代,有两个很重信义的朋友,一个叫张劭,一个叫范式。他们两个人同在太学里(中国古代的大学)读书的时候,张劭要回家,范式便对张劭说:「两年后的某一天,我一定到你家去看望你,并拜见你的母亲。」后来,到了这个日期,张劭便将范式要到家来的事告诉母亲,他们杀了鸡,备了饭菜,等待范式到来。张劭的母亲半信半疑说:「儿呀,范式离我们家相隔千里远,而且是两年前的约期,你怎么这么肯定范式会来呢?」张劭说:「范式是个有信义的人,一定不会失约的。」到了这一天,范式果真到来了。后来,张劭临死前对妻子说:「范式是个可以托付的人。」果然,张劭死后,范式替他丧葬,并一直保护张家人回到老家临湘。

距千里之遥,历两年之久,定一日之期,一般人都不会相信范式还会守诺,但张劭却深信朋友是守信之人,这也难得是范式的知己了!一个守诺,一个信诺,这种高谊胜过亲兄弟,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呀!

标签: 承诺孩子强盗范式他们一个回去母亲

更多文章

  • 肝肠寸断成语背后悲伤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伤心,肝肠寸断,这个,孩子,巴蜀,大军,自己,肠子

    我们有句成语叫“肝肠寸断”,肝和肠断成一寸一寸。形容一个人伤心到了极点,连内脏和肠子都断了。这个说法似乎有些夸张,再怎么伤心,吐血的有,脑溢血的有,眼睛哭瞎的也有,但是要说活活将肠子哭断,恐怕有些匪夷所思。但是,这个事情却真的有历史记载!在《世语新说》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桓温讨伐成汉时,大军途径蜀地

  • 蛛丝马迹中的马指的真是马?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留下,可以,痕迹,蛛丝马迹,就是,关系,明显,应该

    “蛛丝马迹”是人人皆知的成语,比喻事情留下来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一般的辞典的解释全是说,“马迹”就是马经过后留下的痕迹或马脚印。可是,仔细一推敲,你就会发现 ,这样的解释是很难成立的。从事理来说,蛛丝是很不明显的,那么与之并列的马迹也应该是很不明显的,可是,马是个庞然大物,在没有水泥路、柏油路的

  • 成语一不作二不休的出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不作,二不休,长安,到底,投降,作乱,朝廷,意思

    一不作,二不休,干就干到底。这是我们下决心干什么事的时候常说的话。可是,你要知道了这个“作”原本的意思,可能要出一身冷汗。一不作,二不休,出自一个故事。唐德宗时,一支军队在长安叛变,拥立原卢龙节度使朱泚(读cǐ)为皇帝。朱泚自称大秦皇帝,任张光晟(读shèng)为节度使兼宰相。唐德宗命令李晟领兵讨伐

  • 成语杞人忧天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杞人忧天,问题,有一,担心,一些,怎么,这个,下来

    杞人忧天出处战国·列子《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杞人忧天解释杞:周代诸侯国名,杞国,是中华大地上一个古老的方国,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初年。西周末杞为宋灭,杞武公十一年(公元前740年)杞国从雍丘(今河南杞县)迁都至齐、鲁之间的淳于一带,重建杞国。忧天:担心天会掉下来

  • 成语门可罗雀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宾客,形容,他们,担任,拜访,十分,后来,曾经

    门可罗雀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门可罗雀解释原指门外可张网捕雀。后形容为官者休官失势后,门庭冷落车马稀少;或形容事业由盛而衰,宾客稀少之况。门可罗雀的典故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曾经为汉武帝手下的、两位大臣合写了”一篇

  • 古人喝的啥酒,为何千杯不倒?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好汉,知道,糯米,现在,什么,小说,问题,古代

    喜欢看武侠的都知道,丐帮帮主乔峰可谓千杯不倒,不论是拜把子还是绝先交,不管是大事临头还是日常饮食,总之是无酒不成欢。这种古代好汉气势如虹的喝酒架势让人十分震撼!动辄一句“在下先干为敬”,然后就只剩空坛子了!联想到现在,谁人能这么喝?那为什么现代人在喝酒这事上竟跟古人有这么大的差异嘞?大家要知道,古代

  • 马首是瞻成语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指挥,行动,方向,马头,命令,十二,将领,全军

    马首是瞻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马首是瞻解释本意是古代作战时,士兵要看着主将的马头决定行动的方向。现在用来比喻服从指挥或乐于追随。瞻:往上或往前看。马首是瞻的典故战国时,晋淖公联合了十二个诸侯国攻伐秦国,指挥联军的是晋国的大将荀偃。苟偃原以为十二

  • 成语三阳开泰的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认为,解释,正月,三阳,中国,古代,易经,开泰

    “三羊开泰”是中国羊年春节人们互致问候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但如何解释“三羊开泰”却少有人知。一位腰缠万贯的老板2月1日农历大年初一拜年时一口一个“三羊开泰,万事如意”,但当问起“三羊开泰”的本意时,他竟然说:“是三只羊朝着太阳奔向泰山,这当然是大吉大利了。”其解释不禁令诧异,令人感到不得要领。于

  • 为什么古人的衣袖那么肥大?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他们,古代,中国,袖子,因为,橘子,还是,宽大

    如果要问中国古代服装与现代服装的主要区别在哪里?那一定是袖子了。中国古人的衣服上是没有装东西的口袋的,装东西的口袋都藏在了宽大的衣袖里。所以,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公子哥儿,总能从衣袖里变戏法似的掏出各种各样的物件来,诸如扇子、诗稿、银子、酒杯,亦或是从女人那儿拿来的汗巾儿、荷包儿甚至绣鞋儿。总之,无

  • 在古代“老公”可不是随便叫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喊话,凶恶,古代,儿子,称呼,老公,老爹,高昂

    《南北史续世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大意是:高昂兄弟4人,凶恶残忍,平日里没少干打家劫舍的事。于是,他们的老父亲向人诉苦,说儿子凶恶,坏事做绝,自己将来死了,恐怕连“一丘土”都没有。后来,真的死了,高昂为老爹建了个大墓,对着墓里头的老爹喊话,说生前怕“一丘土”都没有,如今墓这么气派,该知足了吧!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