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学富五车的释义解

成语学富五车的释义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385 更新时间:2023/12/9 21:43:41

现在,成语“学富五车”是形容人的学问大、读书多,“五车”就是说人有五车书。其实,原来这个成语并不是这个意思。

咱们先看看五车书到底是多少书?

“学富五车”出自《庄子·天下篇》,《庄子》成书在战国时期,得先说说战国时候的车。《墨子·鲁问》中,墨子说,自己造的车,质量极好,可以“任五十石之重”。这话是极力说自己的车子造得好,超出一般,从墨子的自豪感可以看出,日的车是载不了五十石(石又写成担)的。1957年和1960年在安徽省寿县分别出土了可以合为一组的带铭的战国青铜器,叫《鄂君节》。“启节”就是符节,是当时的关防通行证。《鄂君启节》记载了当时水运过关的规定,其中有“如担徒,屯二十担以当一车”,这话的意思是:如果用人挑担,二十担按一车计算。从这话可以推测出,一车的载重是二十担。宽《战国史》“度量衡制的颁布和校验”一节中说,一石120斤,一斤合252.9克。

一担120斤,一车20担,就是2400斤;5车100担,就是12000斤,依杨宽教授的算法,也就合现在的重量6000公斤多一些。如果是现在,谁要是有6000公斤的书,那可算是不少了。

可是我们应该注意到,那个时候书并不是用纸制的,而是竹子、木头做的简。这一来可就不一样了。《汉书·刑法志》中记,秦始皇“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意思是,秦始皇白天审理案件,夜晚看书,自己规定处理公文的数量是一石(担)。也就是说,秦始皇一个晚上的阅读量是一石。这么一来,五车书又不算太多了。一晚上看一石书,一车书二十天也就看完了,五车书也就够看一百个晚上的。对于有学问的人来说,这又根本不能算多。

可是为什么五车书又能形容学问大呢?

原来,“五车书”并不是说拥有五车书,而是写了五车书。“学富五车”最早出自《庄子·天下篇》,原文是“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这些话是在批评惠施,翻译过来是,惠施这人会很多方术,虽然他写的著作够装五车了,但是他说的道理却有许多是舛误与杂乱的,他的言辞也有不当之处。“其书五车”的“书”是动词,就是写。“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是说惠施所写的著作,而不是他读过的书,因为不可能惠施所读的书全是“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原来五车书是写作的量,并不是藏书量。惠施到底是不是真的写了五车书,那也不一定,庄子在这里也是夸大了说:写得多,错的也多。

后来人只截取了“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往下就不管了,再加上后来纸的五车书也的确是很多,于是,误以为是惠施这人读了五车书。于是“学富五车”也就偏离了庄子的原意,从批评转纯粹的赞扬,从写了五车书变为读了五车书。

标签: 不是就是庄子可以也就一石战国一车

更多文章

  • 刘邦最牛掰的遗嘱--白马之盟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皇帝,刘邦,白马,当初,大臣,天下,刘氏,你们

    白马之盟就是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三月中旬,离刘邦去世还有一个月时间,刘邦拖着重病之身将朝廷重臣和他的老婆吕后聚集在一起,杀掉了一匹白马,对天盟誓。这就是在汉朝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白马之盟。白马之盟共有两个内容,第一,(对大臣们发誓)国以永存,施及苗裔(只要汉帝国存在,大臣们及其子孙就永远有酒喝

  • 借刀杀人的故事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认为,吴国,齐国,异己,损失,攻打,自己,孔明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孔明病故,魏延在军中做了一个头上生角的梦就认为自己可以称王的预兆,就对孔明的安排不满,与马岱起兵攻打杨仪,杨仪看了孔明的锦囊妙计,就叫魏延叫“谁敢杀我”,魏延高呼,马岱在后杀死魏延,这是孔明生前安排的。【成语示列】凤姐虽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发脱二姐,用借刀杀人之法。清·曹雪芹《

  • 成语害群之马的本意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小孩子,黄帝,小童,知道,天下,危害,牧马,没有

    危害集体的人,就叫害群之马。可是,追根溯源,现在的害群之马与原始的害群之马意思竟然是反的。成语害群之马出自《庄子·杂篇·徐无鬼》。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 成语沉鱼落雁本意和美女无关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美丽,庄子,沉鱼落雁,标准,意思,人们,这些,女子

    现在,成语“沉鱼落雁”常和“羞花闭月”连用,是形容女人美丽的。意思是说,女子美丽得让鱼儿都沉入水下,让大雁都落下来,让美丽的花朵儿都羞得不好意思开放了,让月儿都躲藏了起来。明朝汤显祖《西厢记》惊梦中就有“沈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其实,在汤显祖之前,《朝野新声·太平乐府·采莲女曲》中已有了“

  • 成语为虎作伥指的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老虎,传说,和尚,一个,还要,变成,住在,他们

    为虎作伥出处《太平广记》四三零卷引唐·裴铏:“此是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为虎作伥解释比喻帮助恶人作恶,帮坏人干坏事,帮凶。为虎作伥的典故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人住着一个伏虎长老。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他登上祝融峰,见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个须发皆

  • 信口雌黄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黄酒,可以,就是,或者,注意,这个,大家,功能

    计大家对“信口雌黄”这个词不陌生,看到不合事实,随意或妄自的评论,一句”信口雌黄“,言简意赅,却准确犀利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不过,这一说法的缘由就就鲜为人知了。它源于《晋书·王衍传》。一提到魏晋时期,人们总会想到魏晋风度,在那个战乱的时代——鼎立的魏蜀吴三国间的硝烟尚未消失殆尽,多国的战乱又紧跟其后

  • 杯弓蛇影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酒杯,坐在,蠕动,怎么,影子,观看,墙上,饮酒

    杯弓蛇影出处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杯弓蛇影解释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误把映入酒杯中的弓影当成蛇。比喻因错觉而疑神疑鬼,自已惊扰自已。杯弓蛇影的典故有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请主簿(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杜宣来饮酒。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

  • 名落孙山成语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录取,乡人,没有,同乡,儿子,才子,考试,举人

    名落孙山出处出自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名落孙山解释用以比喻投考未中,或选拔时未被录取。名落孙山的典故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

  • 成语周公吐哺的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朝,天下,武王,辅佐,成王,自己,文王,周公

    周公吐哺,成语,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典出《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

  • 成语抱薪救火的故事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国,救火,南阳,土地,秦国,不断,公元前,许多

    抱薪救火的意思是: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出自《史记魏世家》)【近 义 词】火上浇油、饮鸩止渴、引足救经、适得其反、南辕北辙、负薪救火【反 义 词】雪中送炭、根除祸患、釜底抽薪战国后期,秦国渐渐强大,它取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向邻近的国家扩张。从公元前276年到公元前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