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妙联三出定终身

妙联三出定终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425 更新时间:2023/12/11 2:15:37

从前有一位才女,自幼聪明伶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自五六岁起家里便聘请了一位饱学的先生教她读书识字。这女子天资过人,再加上有良师指点,不到几年工夫就熟读四书五经,吟诗作赋无所不能了。有时甚至连一些男子也比不过她。

光阴荏苒,不觉十年过去了,姑娘这时已经十八九岁,不但出落得如花似玉,而且满腹才。官宦之家纷纷前来求婚,但来者都是些胸无点墨、轻薄狂妄的纨绔子弟。姑娘没有相中一个。父母非焦急,不时埋怨女儿要求太过严苛,常常劝她降低些标准。哪知姑娘铁了心,发誓宁可终生不嫁,也绝不将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天,一位从外省来的书生,前来姑娘求婚。只见那书生仪表堂堂,斯文有礼。娘娘对他不由得心生三分好感,但不知书生是才学,就有心试他一试。于是指着桌上的油灯,吟出一句上联: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这是一句即兴写景联。旧时民间多用豆油点灯照明,油碟里放上一根白色的灯草,点燃一头后便可照明。白色灯草浸泡在油盏里恰似一条白蛇过江,明亮的火光宛如一轮红日,上联形象而生动,巧妙之至,一下子难住了书生。他自忖良久,找不出合适的对句。正在左右为难之际,他一抬头看见姑娘家的墙壁上挂着一杆称,顿时豁然开朗,下联就此得出:

乌龙覆壁,身披万颗金星。

联中的比喻形象中透着风趣,与姑娘的上联有异曲同工之妙。姑娘听后,喜在心头,又以秤杆为题,出了一联:

秤直钩弯星朗朗,能知轻知重;

书生想起,从外面进到姑娘家院子里来时看见的一盘磨,于是答道:

磨大眼小齿稀稀,可推细推粗。

两句对仗工整,自然妥贴,姑娘见书生果然才貌双全,好感更增。但想到苏小妹三难新郎的千古佳话,她决心再试一试书生,于是又以推磨为题再出一联:

乾坤有力能旋转;

顺利通过了两轮测试的书生,此时早已心平气静,但见他脱口应答道:

牛马无知亦效灵。

古语有云:“有情人终成眷属。”才子佳人终于缔结百年之好。此事在当地也传为一时美谈。

标签: 一句上联形象白色看见于是书生姑娘

更多文章

  • 十个被误传的俗语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君主,卫国,不通,因为,一个,这句话,孔子,小人

    中国文化博大深远,很多广泛流传的俗语至今还在被人们提及。然而,有一些常用俗语,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在被大家误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10个被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了解原句的真相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

  • “三教九流”指的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流派,学术,时代,孔子,各种,宗教,说法,人们

    “三教九流”的意义曾经是颇为高雅的。“三教”的说法起自三国时代,指的是儒、释、道三种教派。儒,本孔子所创,并非宗教,而汉儒为了抬高孔子的地位,把儒家学说渲染得像宗教一样,就被人们看做宗教了。释,指东汉时传人我国的佛教,以其为印度释迦牟尼所创而简称为释。道,是东汉时创立的一种宗教,讲究炼丹修道,寻求长

  • 百年前的香港曾是人贩子的“天堂”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工作,时间,所有,慈善,没有,不是,香港,他们

    我很感激记者这份工作,逼迫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穿梭于香港的大街小巷,在最短的时间内,用脚丈量这座城市的长与宽。有时候信息量太大,以至于我会忘记一些细节。比如,我忘记了那天是去干什么,只记得是在一个炎热的下午,汗流浃背,匆匆地走在铜锣湾的街道上,于某个红灯前低头躲避刺眼的阳光。不经意间抬望眼,

  • “女大十八变”中“十八”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十八,倍数,中国,师父,之意,文化,很多,变化

    俗话说:“女大十八变”,那么“十八”是指“女孩子长到十八岁时会有变化”还是指“女孩子长大后会有十八个变化”呢?显然,这两种解释都不正确。这里的“十八”,即非专指年龄,也非确指十八个方面的变化,而是用“十八”泛指很多的含义。类似日常生活中众多含有“十八”的词语也没有具体数量指代之意,如酒有“十八里红”

  • 为什么称“鬼月”“鬼节”?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这个,认识论,农历,开始,阴阳,七月,正月,对应

    农历七月十五,道教的中元节。上元节是天官赐福,中元节是地官赎罪。地官掌管地狱。七月为什么俗称“鬼月”?因为一年中,这个月阴气最重。阴气为什么最重?因为按古人物极必反的阴阳关系说,农历正月阳体成,阳最强盛。到农历四月对应乾卦时,已经盛到极点,农历五月阴就开始蚀阳,阴阳关系开始出现变化,到七月阴体成,所

  • 晚清学者刘蓉治家有方,在人情事物上做工夫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心性,父亲,儿子,自己,磨炼,生活,日常,子女

    “在人情事物上做工夫”,语出南宋著名理学家陆九渊。其兄陆九龄问:“吾弟今在何处做工夫?”陆九渊答曰:“在人情、事势、物理上做些工夫。”意思是说,人的心性修养要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事上磨炼,方能落实。700多年后,这句名言被晚清学者刘蓉立为家训,拿来教育子女。刘蓉是湖南湘乡人,桐城派古文家,官至四川

  • 我国古代四大书院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石鼓,湖南省,书院,位于,岳麓,最初,讲学,庐山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西区岳麓山下,四周古木参天,风景秀丽。始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为潭州太守朱洞创办。天禧二年(1018年),宋真宗亲书“岳麓书院”四字,赐作匾额。南宋理学家朱熹任湖南安抚使时,曾扩建书院规模,并亲自到此讲学,使其成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中最有名的一所。保存至今的书院,系清

  • 我们常说的“红尘”究竟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一个,红尘,人们,或者,看破红尘,这是,意思,世间

    “红尘”有两个含义。一个意思是指闹市街衢的飞尘,形容都市的繁华。如汉代文学家、史学家班固作的《西都赋》中有这样的句子:“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意思是飞尘大到这般地步:沸沸扬扬,充满了城池,连平民的宅子,也被笼罩着,尘埃四起,都可与天空的云相连接了。古时,人们把繁华热闹的地方也比喻

  • 清朝为何流行戴佛珠甚至成为一种规定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戴,清朝,为何,甚至,一种,佛珠,史料,规定,流行,根据,戴佛珠,成为

    根据史料记载,清代的朝珠源于藏传佛教的佛珠。早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清朝政府就已经开始奉行支持藏传佛教的政策,并经常把佛珠赏赐给属下,各级官吏将领也把佛珠当做礼品进贡。后来作为清廷冠服佩饰标准的朝珠,其样式就脱胎于藏传佛珠。由较为常见的108颗子珠组成的上品挂珠发展而来的朝珠,是清代宫廷服饰的标准

  • 什么是“八旗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十几,八旗,满族,设立,军事,年间,发展,形势

    满族未入关以前,它的民族以骠悍勇猛、善于骑射着称。经过大大小小的战争,满族的军事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明万历二十几年(1601年)正式设立红、黄、蓝、白四旗,至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添设四旗,“参用其色厢(镶)之”(见《东华录·卷一》),而共得八旗了。至此,“旗”才从原来“建旗辨色,用饬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