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朝为何流行戴佛珠甚至成为一种规定

清朝为何流行戴佛珠甚至成为一种规定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820 更新时间:2023/12/18 20:34:54

根据史料记载,清代的朝珠源于藏传佛教的佛珠。早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清朝政府就已经开始奉行支持藏传佛教的政策,并经把佛珠赏赐给属下,各级官吏将领也把佛珠当做礼品进贡。后来作为清廷冠服佩饰标准的朝珠,其样式就脱胎于藏传佛珠。由较为常见的108颗子珠组成的上品挂珠发展而来的朝珠,是清代宫廷服饰的标准佩戴品。

随着满清入关后国家舆服制度的不断完善,宫廷创制了森严的着装等级制度,它逐渐被赋予礼乐教化的功能,而朝珠也逐渐成为宫廷冠服佩饰的定制。朝珠的制作和佩戴规范也载入乾隆二十八年编纂的《钦定大清会典》中,可见官方的重视程度。

清代朝珠由身子、结珠、佛头、背云、纪念、大坠、坠角七部分组成,周长大约在130-170厘米之间。身子由108颗珠子组成,意寓12月、24节气、72候为一年的说法,总数定为108。还有一种说法,即佛教认为人生有108种烦恼,旧时佛寺每日朝暮各撞钟108下,称为“醒百八烦恼”。

清代皇帝以及后妃、在朝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及其命妇还有侍卫等,均可佩挂朝珠。场合不同,皇帝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也要佩戴不同颜色的朝珠。

帝祭天坛时,穿蓝色朝服,佩戴青金石朝珠;祭地坛时,穿明黄色朝服,佩戴琥珀或蜜蜡朝珠;在日坛朝日礼时,穿红色朝服,佩戴红珊瑚朝珠;清宫旧藏 珊瑚珠朝珠;在月坛夕月礼时,穿白色朝服,佩戴绿松石朝珠;清宫旧藏 绿松石朝珠。

此四种颜色分别代表天、地、日、月。当时官员佩戴的朝珠也分为不同等级,官阶越高所佩的朝珠材质越是高贵。清代皇帝赏赐给文武百官的朝珠各式各样,朝珠材质有东珠(珍珠)、翡翠、珊瑚、玛瑙、琥珀、蜜蜡等,以明黄、金黄及石青色等诸色绦为装饰。有封号的命妇也有朝珠,她们在穿着吉服参加祈谷、先蚕古礼时,只需佩挂一盘朝珠;若遇重大朝会如祭祀先帝、接受册封时,必须穿着朝服并佩挂三盘朝珠,历代皇后和太后的画像中也是如此。皇帝、官僚、命妇这一庞大群体都佩戴的朝珠,似乎与现在文玩手串文化中不同材质的珠串一脉相承。

在佛珠里有一种特殊的珠串是朝珠。麦索从一开始接触到朝珠是因为清宫戏,那时候就奇怪为什么清朝的官员穿官服要戴一串珠子在脖子上?

佩戴佛珠为在清朝如此流行甚至成为一种规定

清朝官员佩戴朝珠是因为皇帝笃信藏传佛教,所以朝珠是清朝官员及皇族礼服一种必需的配挂物。朝珠数量为108颗,与佛珠的108颗代表108种烦恼不同的是朝珠的108代表的是一年十二个月,24节气及72候。在朝珠中每27颗间有一粒大珠,共有4颗大珠,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在其中一个大珠后另有一串珠,这串珠佩戴时垂于背后,称为背云。背云寓意是“一元复始”。

朝珠以背云所在那颗大珠为分割,左右共附有小珠三串,每一串上有10颗小珠,这三串小珠称为“记捻”,一边是一串,另一边是两串。“记捻”表示的是一个月上、中、下三个旬期,总和为30,代表一个月30天。朝珠戴法男女有别,男子佩戴朝珠两串“记捻”在左一串“记捻”在右,而女子相反。

朝珠作为官服礼服的配饰,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能佩戴朝珠,按照规定皇帝、后妃、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以及京官和皇帝侍卫才可佩戴朝珠。

因为朝珠是作为礼器,在注重封建等级的封建社会朝珠具有等级,不同的等级所能佩戴的材质是不一样的。皇帝穿朝服时佩戴一串以东珠为主的朝珠,皇后,皇太后除了东珠为主的朝珠外,还要在两肩各斜挂两串红珊瑚朝珠,以示身份特殊。

这就是朝珠及其背后的文化,配戴朝珠是皇帝个人的喜欢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上层的流行文化慢慢进入平常百姓的生活,这也许能从侧面解释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人喜欢佩戴佛珠,真是“旧时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另一个写照。

标签: 清朝为何甚至一种佛珠史料规定流行根据戴佛珠成为

更多文章

  • 什么是“八旗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十几,八旗,满族,设立,军事,年间,发展,形势

    满族未入关以前,它的民族以骠悍勇猛、善于骑射着称。经过大大小小的战争,满族的军事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明万历二十几年(1601年)正式设立红、黄、蓝、白四旗,至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添设四旗,“参用其色厢(镶)之”(见《东华录·卷一》),而共得八旗了。至此,“旗”才从原来“建旗辨色,用饬戎行

  • “巫山云雨”一场春梦竟让他流芳百世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故事,神女,巫山,幸运,自己,云梦,最后,因为

    公元前298年,楚国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在当时就已经让天下为之一惊,四海为之震动——面积最大的诸侯国的君主楚怀王被实力最强的诸侯国的君主秦昭襄王骗到武关,继而遭到软禁。国不可一日无主,楚怀王的太子熊横仓促中在郢都登上了王位,这就是历史上的楚顷襄王,也称为楚襄王。另一件事在当时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却

  • “考勤”始于何时?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国家,记载,办事,大臣,官吏,考勤,办公

    我国的考勤制度起源甚早,但当时所谓考勤,主要是对国家官吏而言。至于考勤表的使用,根据文献记载,当不早于清代。清初,国家官吏实行坐班制,每日办公皆在衙署。至乾隆中期,此制渐弛。清人昭健《啸亭杂录·卷十》记载,军机大臣和坤擅权时,曾经自立私寓,“不与诸大臣同堂办事,而命诸司员传语其间”。后来,有许多官吏

  • 兵乓球—中国第一种走向世界并称霸的运动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乒乓球,和美,中国,外交,乒乓,邀请,乒乓球队,世界

    说到“乒乓外交”可能很多人都并不会陌生,因为在中学的历史书上就曾经出现过,那“乒乓外交”逆转局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乒乓外交”指的是从1971年中国的乒乓球队和美国的乒乓球队的一个互相访问的事件,但这并不是一次简简单单的访问,这次两国乒乓球队的互访让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让中国走向了世界。当时

  • 揭秘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美容养颜秘方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美容,记载,制作,面膜,时期,唐朝,皮肤,化妆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早在上古三代时期,已有美容护肤的记载。传说大禹50岁以后,眼角、额头频现皱纹,便常年用米粉敷面。春秋战国时期,“粉敷面”、“黛画眉”盛极一时。自此,正式拉开了华夏美容史的序幕。汉朝时期,已经能制作出很多化妆用的粉,也有了专门从事制作化妆品的人。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称“药王”的孙

  • 古代的假日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官员,官吏,开始,十日,假日,休息,规定,我国

    我国的假日制度始于距今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当时官员休息那天,都要沐浴更衣,所以称假日为“休沐”。汉代规定了朝官每五日返家休沐,故称之为“五日休”。唐朝改为“旬休”,官员每十日可休息一天。古代除定期的休息日外,还有节假日,唐代中秋节给假三日,寒食清明四日。明代冬至放假三日,元宵十日。为鼓励臣下尽心国事。

  • 谁说林黛玉尖酸刻薄情商低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黛玉,情商,没有,我们,知道,一个,宝钗,婆子

    读红楼,我是一开始就取中黛玉的,但据说很多人读红楼,都是喜欢宝钗的。无论放在那个封建时代,还是放在我们今天,宝钗都是一位非常标准的女性,成熟稳重,行为端庄,大方得体,是最易为世俗所认可和接受的。相比之下,黛玉在很多人的眼里,则是小性儿,尖酸刻薄,很难被接受的。甚至还有人说林黛玉不食人间烟火,不懂人情

  • “庙号”与“谥号”的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第二,第一,唐朝,这样的,皇帝,褒贬,后人,称为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里立室祭祀时由大臣们商议定的名号。一般地说,都是把当朝的第一个皇帝称为高祖、世祖或太祖;把第二个皇帝称为某宗。唐朝之前的皇帝,不全都有庙号。唐朝至清朝的皇帝多数都有庙号。谥号是皇帝、王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死了后。朝廷或后人按其生前的功绩,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谥号起于周朝末年,东

  • 五首诗词写尽苏轼悲欢愁苦离别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地方,后来,弟弟,西湖,一生,杭州,苏轼,写下

    苏轼青少年时期可谓顺风顺水,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公元1056年3月,21岁的苏轼上京考取功名,轻而易举的征服了各位考官,连主考官欧阳修都说: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考试通过后,苏轼被派往凤翔府(宝鸡市下属县)上任,弟弟苏辙来送行,二人路经渑池这个地方,想当年他们赴京赶考时也曾经过此地,当时是

  • 暗度陈仓的故事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韩信,项羽,咸阳,栈道,刘邦,行动,暗渡陈仓,关中

    “暗渡陈仓”的故事主人公是韩信,表面上韩信命人修建栈道,而暗地里却派人抄小路,很快攻下咸阳,占领关中,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暗渡陈仓的故事。本计全称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末农民起义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天下,进行了为期四年地“楚汉战争”。刘邦首先攻入咸阳,自立为关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