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乾隆12岁时首次面见康熙都干了什么

乾隆12岁时首次面见康熙都干了什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440 更新时间:2024/1/9 0:40:54

圆明园是康熙帝亲自提笔命名的。为什么叫圆明园?园子的第一位主人雍正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其中,“圆”是指个人的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贤明君主的理想标准。那么清朝的皇帝们,在圆明园里是怎样生活的呢?

祖孙三代赏牡丹

根据《清实录》记载,康熙帝曾经5次走进圆明园。第一次是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十一月十一日,当时圆明园还是后来的雍正帝胤禛的皇子花园。

康熙帝最后一次走进圆明园,是在康熙六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69岁的康熙帝、45岁的雍正帝和12岁的乾隆帝这前后祖孙三代皇帝实现了历史性的相会,也是史书记载的唯一一次相会。现在看来,这次游园应当是雍正帝精心安排的。康熙帝特别喜欢牡丹花,雍正帝就在圆明园里专门建了一个牡丹台,然后请父皇来观赏。当康熙帝兴致正浓的时候,在花丛中看见了自己的孙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帝。

康熙帝有35个儿子、50多个孙子。这些孙子,绝大多数连爷爷的面都没见过,乾隆帝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据说,康熙帝特别喜欢他的机敏和聪慧,后来还当面夸奖乾隆帝的母亲能生这么个好儿子,是“有福之人”。就这样,康熙帝破例将弘历接到身边养育,先是跟随住在畅春园,后来又带着去了避暑山庄,前后有将近半年的时间,直到这年冬天康熙帝病死在畅春园。

历史上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正是因为康熙帝看中了孙子弘历,所以才在最后把大清江山交给了雍正帝。乾隆帝登基之后,特地在牡丹台题写了一块匾额,名字就叫“纪恩堂”。这一方面表明他对祖父感恩戴德,同时也说明他念念不忘自己就是从这里发迹的。

紫禁城没有圆明园好

作为皇家园林的圆明园,摆脱了紫禁城高墙的封闭、夏季的燥热和格状建筑的单调。正因如此,圆明园就成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这五朝皇帝长年居住生活的地方,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逃往热河,园子被英法侵略军烧毁为止。正像乾隆帝诗句所说:“紫禁围红墙,未若园居良。”

皇帝们通常是在正月元宵节前,就从紫禁城搬到圆明园来。皇太后、皇后妃嫔、皇子公主等家属,也随着搬进园子。入冬后,皇帝全家再由圆明园搬回皇宫大内。每年这样两次浩浩荡荡的大迁居,当时称为“大搬家”。

雍正帝登基后,按照清代礼制的要求,在宫内为父守孝27个月之后,便于雍正三年(1725)八月,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正式进驻圆明园,此后每年都到圆明园长时间居住,最少185天,最多247天,直到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驾崩于圆明园。在这11年里,雍正帝累计去圆明园47次,居住2314天,每年平均210天,差不多有2/3的时间是在圆明园度过的。

岛上寝宫皇家书院

圆明园与紫禁城一样,也是前朝后寝。圆明园内的寝宫主要集中在九州清晏景区一带,位于皇帝处理朝政的正大光明殿正北,前朝与后宫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帝后寝宫在一个岛上,前后都是湖水,左右设有横跨溪流的小桥4座。

九州清晏殿是皇帝的主要寝宫,相当于紫禁城的养心殿。从雍正初年开始,在殿内就设有火炕取暖的卧室,分别叫东、西暖阁。档案文献记载,乾隆时期,每当冬天来临,圆明园内皇帝后妃的寝宫总共要安设取暖火炉324个。

道光时,在九州清晏殿的西头接了3间套殿。咸丰帝喜欢住这个套殿。咸丰十一年(1861),咸丰帝在避暑山庄驾崩时,为防止大臣专权,特地交给慈安太后一枚“御赏”印章,交给5岁的小皇帝一枚“同道堂”印章,要求朝廷谕旨必须加盖这两个印章才能生效。慈禧太后是小皇帝的生母,那枚“同道堂”印章便由她控制了。后来,慈禧太后等最终发动政变,实现垂帘听政。

皇帝住在圆明园期间,皇子们也跟着一起到园子里来读书。在清朝,皇子称为阿哥,阿哥们的书房称为“上书房”(道光以前也作“尚书房”)。圆明园的上书房,在前朝区东侧福园门内的洞天深处,与皇家画院如意馆一墙之隔,由南北相连的两个小岛组成,雍正帝亲笔书写的“斯文在兹”等4块匾额挂在殿堂之上。

皇子虚龄6岁正式入学,授课师傅由皇帝钦点。上课时间从清晨5点钟一直到下午两点半,才放学吃饭。下午的课程是军事训练。练武场所叫山高水长,也是别有一番寓意。根据档案记载,皇子学习一年只放5天假,只有大年初一、端午、中秋、皇帝生日万寿节和自己的生日这5天可以放松一下。

园内差役和拖家带口的护卫军

根据清宫档案记载,在最鼎盛的时候,园子里的差役达到2000人。这其中,有管理园内事务的官员,有太监、宫女,还有做工的匠役、种田的农夫、养蚕的蚕户,以及喇嘛、道士等。

圆明园内的太监最多时达到620名。他们主要负责皇帝后妃的起居生活,其中有一种技勇太监负有警卫任务,在平时还要练习长枪、腰刀和弓箭。正是这些技勇太监,在后来侵略者闯进圆明园时,拿起手里落后的武器,进行了一番顽强的抵抗,总算为国人争了一口气。

再说说园子里的匠役。乾隆五十二年(1787)规定,圆明园匠役定额是667名,嘉庆十年(1805)增至908名。他们的职责分得很细:703名园户,负责园内卫生;54名花匠,负责园内花圃养护和花卉摆放;54名闸军,负责进出水闸门的动和关闭;还有3名水手,长年在园内看管皇帝的游船——凤翔艇。园内大小船只,在乾隆十年时是184只,主要由太监经管。

从雍正二年开始,圆明园就设置了专门的护军营,由八旗护军营和内务府三旗护军营组成。圆明园护军营人数最多时达到6847名,配备官马最多时3244匹。围绕着圆明园,总共设置了133处哨所。

在圆明园周围,为护军建起了8所大型营房。清代八旗制度是兵民合一的,不仅是军队组织,也是户籍组织。每个营的最高官员——营总有房子12间,以下依次递减,但普通士兵也给3间房子,妻儿老小都住在一起。这种拖家带口的警卫部队战斗力不高,是完全可以想象的。护军营的武器装备,主要是长枪、弓箭、腰刀等,能发射铅丸的鸟枪,就算是“军中利器”了。

此外,园子外围还有一支绿营,是由九门提督直接统领。他们在圆明园四周的土山、树林、桥梁以及偏僻小巷,昼夜巡逻。可是,这看似森严的拱卫,实际却是涣散软弱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向圆明园时,竟像进入无人之地,实在可悲。

标签: 康熙

更多文章

  • 古代女子出嫁梳头步骤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给出嫁女子梳头想必大家都听过,也看过,但很多人却不知道梳头的寓意,讲究。给出嫁女子梳头的人都是生活幸福美满的,被称为有福气的女人,这一礼仪据说能给新郎新娘带来和谐、财富以及多子多福。那么给出嫁女子梳头有哪些步骤和注意事项呢?一起来看看吧!(1)、新娘梳头的顺序其实就是从额头前梳到头发最后,只是在梳子

  • 秦始皇陨石事件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始皇

    史书记载,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发生了荧惑守心的凶兆。同年,有颗陨星坠落在东郡,落地后变为石块,有个“黔首”(老百姓)在那块石头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听说了,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问,没有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来杀了,焚毁了那块陨石。秦始皇三十六年,一颗流星坠落到了东郡

  • 秦始皇玉石谶语是什么事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深秋的一天,秦始皇还在巡游,前面忽然出现一个陌生人,拦住马车。这人手里拿了一块玉璧,不声不响地塞给使者。使者狐疑接过,未及开口,对方就抢先说了一句话:“今年祖龙死”!掷地有声。使者吓得够呛。“今年祖龙死”,祖,就是始祖,人之先;龙,君之象。意思是说今年秦始皇要死。陌生人撂

  • 秦始皇为什么会尊敬寡妇巴清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始皇

    古代封建帝王对立后都很重视。历史上只有一位皇帝终身未立皇后,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以致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没有皇后墓。史载,秦始皇的母亲赵姬行为很不检点,先是做投机商人吕不韦的小妾,怀孕两个月后,又被吕不韦献给秦国的王孙子楚,子楚继位后称庄襄王,庄襄王死后,身为太后的她仍经常与吕不韦重温旧情。《

  • 馆陶公主对刘彻当上太子有多大的作用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武帝,刘彻

    刘彻之所以被立为太子,与他自己的努力有关,也与她的母亲王美人和她的姑母馆陶公主刘嫖的帮助不无关系。刘彻从小聪明过人,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古代圣贤帝王的书,而且过目不忘,让他的爹汉景帝大为惊异。但是有一天,当汉景帝把他抱在怀里,问他将来想不想当皇帝时,刘彻却说,这个由天不由我,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在你

  •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广修宫苑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武帝

    刘彻在位时,大兴土木,即位后就大规模扩建上林苑,并在原有的未央、长乐二宫外又筑建章、明光二宫。此外还兴建了柏梁台、通天台、飞廉馆等建筑。东方朔曾形容刘彻“以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木土衣绮绣,狗马被缋罽;宫人簪玳瑁,垂珠玑;设戏车,教驰逐,饰文采,丛珍怪;撞万石之钟,击雷霆

  • 汉武帝刘彻真的化名平阳侯微服私访吗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武帝

    建元三年(前138年)起,刘彻开始频繁微服私访于关中地区,他挑选了陇西郡和北地郡擅长骑射的良家子,称为“期门”,作为自己出行时的贴身护卫。往往在夜漏下十刻才出行,自称“平阳侯”。到早上,就到山下奔驰打猎,或徒手与熊罴搏斗,往往会践踏庄稼,导致民怨沸腾,告发于鄠县和杜县的县令。县令想去谒见“平阳侯”,

  • 古代中国人对喝热水的态度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

    中国人对于喝热水的热爱,与很多民族是不太一样的。很多国家都酷爱冷饮,然而我们从小被教育多喝热水,少喝冷饮,不喝生水。大人吓唬我们生水中有看不到的细菌,那么在细菌没有被发现的古代,中国人喝不喝热水?当然是喝的,中国有句俗语叫做“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里的“汤”指的就是热水。在远古时代,中国人就开

  • 古代酒桌游戏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古代的酒桌游戏。生活在古代的老百姓,他们也会有属于他们在饭桌上的一些小游戏。那么这些在酒桌上的游戏具体都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首先我们聊一聊古代酒桌上最常玩的一种小游戏就是飞花令。这种是他们文人在餐桌上经常玩的。这种游戏的历史悠久,最开始是在儒家文化的礼教演变过来的。其实它

  • 古代人洗澡的频率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看《水浒传》的时候,潘金莲常常洗澡,看《甄嬛传》时,那些嫔妃也都是天天洗澡,那么历史上的真实情况也是如此吗?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古代的人们,多久才会洗澡一次?那些没有常常洗澡的人,他们是否会有很大的味道?商周时期,人们开始重视洗澡,那时的洗澡,不单单是洗个澡这么简单,还是一种礼仪。比如诸侯朝见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