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九鼎的数量介绍

九鼎的数量介绍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17 更新时间:2023/12/7 23:03:53

在华夏,九鼎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和国家的统一昌盛,夏朝、商朝、周朝三代皆奉为传国之宝。相传九鼎是大禹所铸,《史记·封禅书》中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曾于洛邑“问鼎之轻重”,超级大愤青秦武王曾逞匹夫之勇,试图举鼎行走,结果力尽失手,气绝而亡。那么九鼎究竟是指一只名叫“九鼎”的鼎呢还是指九只鼎呢?

有人从古汉语的语法角度认为,古汉语中数词置于名词前,一般表示虚数,不是实指。而“九”是数之极,因此九鼎实际就是大鼎的意思,如果是指九个鼎(即表确数),一般数词置于名词之后。也有人认为,如果九鼎是指九个鼎,按照鼎在古代的象征意义,应当每个鼎都有确切的名字才对,但并没有每个鼎名字的记载。

还有人从楚王问鼎和秦王举鼎的角度来论证鼎只有一只,因为楚王问鼎之轻重时,并没有问哪个鼎多重,而是直接问鼎有多重,秦王举鼎时据说是和手下孟贲轮流举鼎,如果有九只鼎那么各举一只即可,何必要轮流举呢。

上述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小编还是倾于认为九鼎指的是九只鼎。

首先呢,对于古汉语语法的说法,小编认为这个语法规则并不是必须要遵守的,比如“九州”中的“九”就是确数,而且用法和“九鼎”是一致的。其它如“十年十一战”、“三十又六国”中的数字也均表示确数。另外,鼎在古代是很高贵的器物,命名也应当讲究,至少应当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九鼎”这个名字和“九妹”不一样,听着既不美好也无霸气。

其次,对于鼎名的说法,小编认为确实有一定道理,没有可靠的史料记载九鼎的名字。但是呢,在《史记赵世家》里面就说到“秦武王与孟说举龙赤鼎,绝膑而死”。如果认为秦武王举得是九鼎,那么龙纹赤鼎可能就是其中一个鼎的名字。

再次,对于楚王问鼎的说法,小编认为,《史记》中对楚王问鼎的记载很简略“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从这个记载并不能得出楚王问鼎的具体问法。

最后,对于秦王举鼎的说法,小编认为,一来,鼎的大小并不一定一致,秦王要和孟贲比力气大小,自然是选择一只鼎轮流举才公平。二来,九鼎一字排开放置看着多傻啊,有审美的周王室应该不会采用这么奇怪的放置方法,九鼎应该放置不同地点用以镇压国运,秦王跟前可能就一只鼎,也没法和孟贲各举一个。

小编以为,以上九鼎是指一只名叫“九鼎”的鼎的说法均属于分析推测,在没有确凿的史料记载的情况下很容易被反驳。而九鼎是指九个鼎的说法却有明确的史料支持。在《战国策》中明确记载“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战国策》虽然一度被称之为“邪说”,认为其可信度不高。

但是呢,小编认为,即便如此,其可信度也远大于推测和民间故事。作为那个时代的书籍,虽然对鼎之重量有夸大之词,但不至于连鼎是一个还是九个都搞不清楚。另外,《东周列国志》也记载了秦武王举鼎的故事,“秦武王指雍字一鼎叹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当携归咸阳”。

该故事中显然是包括九个鼎,其中一个是雍州之鼎。当然,《东周列国志》是明代演义小说,不能算是史料,但无疑表明,九鼎是九个鼎的说法更深入人心。那么,诸位网友是认为九鼎是一个鼎还是九个鼎呢?

标签:

更多文章

  • 古代妃子手上戴的护甲作用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

    我们在清宫剧中,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后宫嫔妃们的各种打扮。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虽然各等级的妃嫔从穿着打扮上来说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却都出奇得有一个共同点。上到六宫之主皇后,下至一些刚入宫的贵人,手上都会带着一个长指甲一样的物件。似乎地位越高便戴得越多,比如一些皇贵妃甚至皇后,手上便戴满了这样的物件。而且通

  • 古代九鼎下落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

    上古夏商周时代以青铜器最为出名,其中不乏瑰宝流传至今。然而非常可惜,有一件堪称中华文明象征的绝世青铜器,却迷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便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青铜瑰宝——九鼎。九鼎在我国古代有得九鼎者的天下的寓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九鼎到底在哪里呢?相传,当年大禹治水成功,舜帝将王位禅让给他,大禹盟誓四

  • 古代将军都是胖子的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将军

    一说到古代将军,肯定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威风凛凛一身肌肉,即使是一些历史剧中的古代名将往往也都是比较魁梧的,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很贴合现代人审美的。但是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过,其实古代的将军从来都不长这样,也不可能长成这样。从历史文献记载和画册中来看,三国的关羽张飞等名将,和唐太宗打下天下的凌烟阁二十四

  • 古代流放的犯人自己再回来的可能性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流放

    古代要是被流放真的凄惨至极,那么就有人想了流放的路上这么辛苦,而且流放的过程似乎也没有太多的限制,那么犯罪的人可不可以偷偷溜回来呢?例如像韩愈老先生,他本身就比较有钱,而且又有才华,流放到当地没人管他,完全可以直接跑回家,然后躲着生活。与流放地的艰苦甚至是生死未卜相比,活着总归是要好,那么为什么历史

  • 古代人喝酒要烫一下的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

    说起来咱们中国的酒文化已经是几千年的历史了,而且非常的悠久,对于酒也是非常的喜欢喝,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事,为什么古代人在喝酒的时候都要把酒先烫一下呢?是酒烫了再喝比较有滋味吗?其实第一点要说一下酿酒技术。古代人的酿酒技术并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完善,因为他们那时候的酒里面掺杂了很多的杂质,比如说甲醇

  • 古代女扮男装看不出来的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

    我们在看某些古装电视剧之中,有一个情节的发生却始终令人迷惑不解。那就是“女扮男装”,经常性出现一个大家小姐女扮男装外出玩耍娱乐结交好友,但大家却都发现不了。可对作为上帝视角的我们看来,这女子女扮男装的如此明显,难道那些男人都瞎了吗竟然看不出来?而更令人惊讶的是,历史上是真正发生过女扮男装的事情的。如

  • 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

    说起古代的粮仓修建,总绕不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被抹黑严重的隋炀帝杨广。说起隋炀帝的功绩,可以用四点来说明:兴建两都;广设仓库;开通大运河;修筑驰道。今天笔者就给大家重点介绍隋炀帝修建粮仓的故事。在隋炀帝修建的所有粮仓中,以洛阳的含嘉仓最有代表性。含嘉仓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含嘉仓修建于隋大业元年(

  • 古代犯人的流放之地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流放

    在现代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犯人被流放充军的桥段,基本上都是老少边穷的地方,尤其是水浒传中,很多梁山好汉就因为犯罪而被流放到当时的蛮荒之地,因此这才不愿意去。那么古代的流放地点一般都是哪里?现在很多地方那都是富得流油了。首先要说明的是古代的封建王朝为何要设置流放?犯人为何不直接关起来或者直接杀掉呢?主

  • 古代国师职位介绍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

    经常在影视剧或小说中听到“国师”这个词,国师的权力似乎很大,但是,说起古代历史官职来,听过丞相、宰相等,没见过具体的官职里有“国师”呀!那么,国师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那么与太师、丞相相比,哪个官职最大,国师又有哪些作用和特权呢?其实国师的职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在不同的朝代,国师是一种不同的官职,

  • 古代人出门放钱的地方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现今人出门带钱一般直接放在包里,古人可没有什么手拎包斜挎包,那么,古代人出门的时候,都把钱放哪了呢?古人表示,拎包什么的,弱爆了,一不小心就被抢,他们有更加便携的装置——袖子。汉族装束,讲究宽衣博带,追求飘逸洒脱,很显眼的一个特征就是袖子宽大。据笔者在博物馆亲眼验证所知,袖子大一点的能包进去半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