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国师职位介绍

古代国师职位介绍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292 更新时间:2023/12/12 15:38:31

经常在影视剧或小说中听到“国师”这个词,国师的权力似乎很大,但是,说起古代历史官职来,听过丞相、宰相等,没见过具体的官职里有“国师”呀!那么,国师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那么与太师、丞相相比,哪个官职最大,国师又有哪些作用和特权呢?其实国师的职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在不同的朝代,国师是一种不同的官职,它有一种不同的意义。

国师是帝王给予高人的法号

古代宗教盛行,所以几乎每个朝代都会有帝王赐予宗教徒中修行较好的高人为法师的称号,其中元朝和清朝最多。例如在唐代时,女帝武则天曾经封唐代高僧神秀为国师,神秀和尚是北宗禅的创始人,后来被迎至洛阳被武则天召见,并深受武则天、唐中宗和唐睿宗的敬重和爱戴,后人更称之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

除了神秀之外,佛教高僧吴景鸾,儒士杨筠松和道士丘处机也都被赐予国师的封号。如此看来,古代帝王对于古代各宗教都给予一定的优待政策,并不只单独封某一个教派中的高人为国师。

国师是王莽时期的官职名称

在《汉书·刘歆传》中有记载:“及王莽篡位,歆为国师。”这段话描写的主人公刘歆,与王莽也算是贫困患难之交,后来王莽上台之后,特意让刘歆做了国师。

那为什么王莽会让刘歆来做国师呢?

从刘歆的生平可以看出,要做国师首先得到皇帝的认可必不可少,其次就是要有文化有著作,刘歆与父亲刘向编纂了《山海经》,刘歆本人也是一个古文经学的研究专家,不仅帮王莽占卜,懂得研究天象,他还知识渊博,常常著书立说,为王莽成就大业提供了许多我们现在所说的理论支持。

如此看来,要当国师就要多才多艺,知识要懂得,书籍要写得,理论要说得...

国师是太师的别称

在某一些朝代中,国师又是太师的别称,例如《后汉书·赵典传》中有记载:“公卿复表典笃学博闻,宜备国师。”这里面的国师就是太师的意思,所以在后汉的时候,国师是等同于太师这一职位的,担负辅佐君主的职责。

国师也指国子祭酒

国师除了指古代帝王赐予各宗教中的高人称号、一种官职和太师的别称之外,在有些时候也特指国子祭酒这一官职。

国子祭酒是古代的一种学官名,主管国子监和国子学。在《梁书·王承传》中有这样的记载:“俄转国子祭酒。承祖俭及父暕尝为此职,三世为国师,前代未之有也。”

王承不久就转任为国子祭酒这一官职,他的祖父和父亲也曾经担任过这个职位,一家三代都担任国子祭酒这一职务,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说,在这句话中,“国师”指的就是国子祭酒。

总结

这下我们知道了,国师在不同的朝代都有不同的意义,可能在历史记载中两个人的都是国师,但他们却不一定做同样的工作享受同样的特权。想要与太师、丞相比较,看看谁的权力更大地位更高,可是要分情况判断的。

如果这个国师是各教中的高人,因修行被皇帝赐予国师这一称号,例如神秀法师和丘处机之类,那他们享受更多的是名誉上的福利。

帝王给予的认可是其思想上的认可,这样就给了他们学说学派一定的正统地位,所以说,他们在权力上可能不如太师、丞相之类,可是他们本来就没有什么参政的野心。

但是一旦有了国师的称号,对于他们学术和学派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更何况在唐代时,神秀国师的“三帝国师”这一称号,更是向天下宣告了神秀学派的佛教正统地位。

如果这个国师是王莽时期的国师,因为王莽时期的国师指的一般就是刘歆,刘歆所享有的具体权力在历史上记载不详,但仅从他的人物事迹上可以看出刘歆负责的是儒生士子的蒙作用。

刘歆本人对于古文经说十分有研究,王莽想借助刘歆的研究及威望拉拢士子,于是令他“典儒林史卜之官”,所以从中看来,王莽时期的国师一职主要是掌管书籍占卜之类的闲事,虽然与丞相、太师相比,没有太大的权力,但没有两把学术上的刷子,想当这个国师也是不行的。

如果这个国师指的是国子监祭酒这一职,与太师、丞相相比,他就相当于高等学府的校长,虽然不能像丞相和太师一样掌握着国家权力的中心,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他所掌管的国子监是国家的最高学府,是国家的学术交流中心和人才输出的起源地。

国子监祭酒虽然权力不大,但是他的学生们,他日若成为一国之相,作为老师的他们自然也免不了“得道升天”。

如果这个国师指的是太师,在古代历朝历代中,太师其实不是一个正式的官职,多为一些大官的加衔,为虚衔。而丞相则属于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级别的官职,丞相与太师有时可能是一体的,有的官员虽然担任丞相但也具有太师的虚衔,享有多一份的恩宠罢了。

所以说在古代生活中,国师与丞相、太师相比,因朝代不同意义不同,有时会等同于太师、丞相之类,但大数时候能够担任此职的人都与学术文化有关,现在想想申公豹那张奸诈的脸,实在与国师这个称号不相符。

标签: 古代

更多文章

  • 古代人出门放钱的地方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现今人出门带钱一般直接放在包里,古人可没有什么手拎包斜挎包,那么,古代人出门的时候,都把钱放哪了呢?古人表示,拎包什么的,弱爆了,一不小心就被抢,他们有更加便携的装置——袖子。汉族装束,讲究宽衣博带,追求飘逸洒脱,很显眼的一个特征就是袖子宽大。据笔者在博物馆亲眼验证所知,袖子大一点的能包进去半个人,

  • 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介绍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兵家必争之地指拥有天险,打仗时地形适合防御或进攻。所谓兵家必争之地,可分为两类,其一是边境防御,多用于抵抗外族入侵,如山海关、函谷关、剑门关、虎牢关等,其二是中原内地,大多是攻占首都或大片疆域的必经之所,例如徐州、荆州、汉中、洛阳等。下面小编就挑选一些兵家必争之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兵家必争之地之:徐

  • 古代科举作弊方式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

    古代科举作弊的方式简直太多了,综合各朝代科举考生作弊的种类就有结朋、行卷、怀藏、代笔、授义、继烛、飞鸽传书等十多种,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古人做不到的。据说科举考生还有一种微雕的作弊方法,把答案雕刻在米粒上带进考场。有实力考生的一般都会买通考官作弊,要么用钱买,要么用人情买,只要能考上功名,就能鱼跃龙门

  • 刘彻的陵墓里为什么没有皇后陪葬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武帝

    提起汉武帝刘彻,大家想必都不会感到陌生。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16岁即位,71岁去世,在位时间长达55年,使大汉威名远播。除此之外,刘彻也颇爱美人,后宫妃嫔众多。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刘彻葬入茂陵后却没有一位皇后陪伴左右,这在古代帝王墓葬中是比较罕见的。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难言之隐。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乃

  • 古代下九流行业介绍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

    多数人对“三教九流”这个词应该不陌生,使用这个词主要是形容一些“做不正经事情的人”。从古流传下来的这个词,实际上还有其背后的深层含义。三教九流就是囊括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其中的“下九流”属于社会上最底层靠苦力、为当时世人不齿、甚至不光彩的劳动输出的行当,也就是今天主要讲的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下九流是哪

  • 汉武帝刘彻金屋藏娇的典故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武帝,刘彻

    野史《汉武故事》记载,刘彻还是胶东王时,馆陶长公主刘嫖把他抱在膝盖上,问:“你想娶媳妇吗?”胶东王说:“想。”长公主指着左右长御百余人,刘彻都不要,指着女儿陈阿娇(即陈皇后)说:“那娶阿娇好吗?”刘彻回答:“好啊!如果阿娇嫁给我,我就盖一栋黄金屋,把她藏之于内!”馆陶公主大喜,最终刘彻和陈阿娇结为夫

  • 从金屋藏娇到长门买赋刘彻有没有爱过陈阿娇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彻,汉武帝

    陈阿娇与汉武之间最令人羡慕的故事,莫过于“金屋藏娇”了。陈阿娇是汉武帝姑姑刘嫖的女儿,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应该算是汉武帝刘彻的表妹。金屋藏娇的故事发生在刘彻小时候,当时的刘彻还不是太子,而是胶东王。刘嫖即是汉武帝的姑姑也是汉武帝的岳母长公主问年幼的刘彻,你长大了要讨媳妇吗?刘彻说要,长公主又指着周围

  •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要对卫家下手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彻,汉武帝

    熟悉汉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卫青是西汉时期的名将,他的一生十分传奇,立下战功无数。卫青家族也是汉朝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皇后、太子、大将军、骠骑将军、丞相都出自其家。但是在卫青死后,这些人都没有得到善终。这是怎么回事呢?卫青屡立战功,他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

  • 古人洗澡的频率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人

    看《水浒传》的时候,潘金莲常常沐浴洗澡,看《甄嬛传》时,那些嫔妃也都是天天沐浴洗澡,那么历史上古代人洗澡也这么频繁吗?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古代的人们,多久才会洗澡一次?那些没有常常洗澡的人,他们是否会有很大的味道?商周时期,人们开始重视沐浴,那时的沐浴,不单单是洗个澡这么简单,还是一种礼仪。比如诸

  •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又叫野猪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武帝

    野史《汉武故事》记载,刘彻尚在王娡腹中时,景帝梦见刘邦托梦,生子可取名为“彘”,于是在刘彻出生后的名字是刘彘,立他为太子时,景帝说:“彘者,彻也。”于是改名刘彻。另一野史《汉武帝内传》则记载,刘彻出生前,景帝梦见一只赤彘(红色野猪)从云中降下,直入崇芳阁,醒来时就坐在阁下,然后看见“赤龙如雾,来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