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商周时期的周武王姬发是怎么死的

揭秘:商周时期的周武王姬发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54 更新时间:2023/12/9 14:17:56

你每天都可能遇见的伟人,就是孔夫子常念叨的周朝开国名臣周公旦。只要你会做梦,就会遇到他,天天做梦就天天见。他当然是圣品人物,儒家孔圣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后世儒生尊其为“元圣”。王族出身自然是很富啰,还很尊贵。但是荀夫子很削我面子,他批斗世人迷信看相的风气时说周公是个矮子,而且长得像折断的枯树“文王长,周公短……周公之状,身如断菑。”(《荀子·非相》)先秦大师动辄引用历史典故,而且有时候一家一套说法,教人看得头大。好吧,姑且相信荀夫子不是使用夸张修饰。周公个不高,可能跟法国皇帝拿破仑一样是个小个子。周公长得也不帅,没有迷倒万千少女的俊朗。但这与他成为伟人,半分钱关系都没有。人家可是他二哥周武王的首席乱臣!什么?乱臣?没错没错,你没看错,我也没说错。周公旦就是乱臣,武王钦定的乱臣。

《尚书·泰誓中》记录了周武王在河朔巡视诸侯联军的一次讲话。有一段话颇有意思“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我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受是商纣王的名字。武王说商纣手下人虽多,但是离心离德;我的手下少,但是同心同德,人心齐泰山移,所以伐商必定会取胜。这个“乱臣”当然不是乱臣贼子的意思。

不然周武王也不会那么兴致勃勃地表彰他们与自己同心同德!所谓乱臣就是理乱之臣,拨乱反治之臣。周公就是这么个乱臣,治国定邦的能手。这十大乱臣是师尚父、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曹叔振铎、散宜生、南宫括、太颠、闳夭、武王后邑姜。孔夫子比较重男轻女,坚持认为“有妇人焉,九人而已”(《论语·泰伯》),把武王后排除在外。

在十人中,能力最为突出的是师尚父太公望和周公旦。两人同样文武全才,但而周公旦多才多艺超过了太公望。与太公望不同,周公不是底层草根,而是周王族的四王子。太公从小混迹在底层社会当中,满目所见也是腐败和不公。而周公出身的周国,被史家认为是当时的理想国。虞国和芮国发生土地纠纷,久久争执不下,于是两国君主到周地找西伯(周文王)做裁判。结果“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虞君和芮君看到周井然有序的德治风气,自惭形秽于是不再争夺土地。据说四十余个小诸侯国得知后归附周文王。

扣除胜利者自我标榜的水分,周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当时的一流水准。不然也不会吸引太公三就。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长大,又接受良好的贵族教育,周公修成了一个文武双全、多才多艺、谦和有礼的高端人才。周武王即位,以太公望为老师,以周公旦为辅佐,召公奭、毕公高等周王族人才也在领导团队中。

师尚父太公望是文王时的老臣,更多负责翦商战略和军事准备。而在同代大臣中,召公奭与毕公高为武王跟随左右,处理各种具体事务。武王的四弟周公旦最受器重,主要负责内政民治,处置日常政务《史记·鲁周公世家》称:“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

这份履历表明了周公在前半生还是很顺风顺水的。草根平民太公望混到七十岁才得以进入周国中央决策层工作。周公从小生长在政治家族,耳濡目染学习治国理政,无需向太公那样到处游说诸侯而不得用。

两人都是全能型顶尖人才,都是对中国历史影响巨大的伟人,但起点的差异决定了太公要多付出几十年辛苦,而周公可以年纪轻轻就进入人生的正轨。不过话说回来,周公虽然是“富二代+官二代”,却丝毫没有寻常贵族子弟那种趾高气昂的欠揍样。相反,按照儒家的标准,他又孝顺又仁慈;按照法家的标准,他政务能力很强,坚持原则而刚毅果断。

尽管史料没有细说周公在治理内政时期做了什么,但周国财力物力蒸蒸日上是毋庸置疑的,否则牧野之战不会那么顺利。很可惜那时没有GDP的统计数据来印证周公的政绩。周公出色的政治才能在此时只发挥了一半,就已经深得二哥武王信任。在牧野之战中,武王让周公手执大钺(一种权力的象征)站在自己身边。进入殷都朝歌后,武王又举行了一系列杀人仪式(商纣王已死,但武王以充满仪式感的方式破坏其尸首)、受降仪式、祭祀仪式。周人是个很崇尚仪式的民族。日后周公制作内容繁琐宏大的礼仪,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端倪。

仪式完了该干实事了。周武王分派任务如下:三弟管叔鲜、五弟蔡叔度、六弟霍叔处监视商纣之子禄父及其手下的殷商遗民;召公奭释放被纣王关押的商臣箕子;毕公高释放牢里的百姓;让南宫括向百姓发放商朝国库鹿台的钱和钜桥的粮食;南宫括、史佚把王权象征九鼎带回去;让闳夭给被商纣杀死的王子比干修墓;宗祝在军中享祠。然后就班师西归了。

把经过记录下了,作史书《武成》,分封诸侯,瓜分从殷商王宫里夺来的战利品……武王怎么没有给周公分配任务?因为周公是抓大局的人,不负责单项具体事务。武王原本就把自己的四弟当做宰辅之才来培养。虽然没有涉足具体事务,但随武王伐纣,进一步锤炼了周公总理全局的才能。这为他日后摄政打下了极好的基础。

据说《说苑·贵德》记录,武王灭商之后,询问群臣该如何处置殷商遗族。太公说:“我听说喜爱一个人,连她屋顶上的乌鸦都喜欢;讨厌一个人,连他家的篱笆都要憎恨。把他们都斩草除根了,咋样?”武王表示很无语,于是又找来召公。召公说:“有罪的杀,无罪的放,咋样?”武王还是觉得不满意,于是又叫来周公。

周公说:“让他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安心种田去,不要受改朝换代影响,亲近仁慈之人。殷商百姓有过错,责任都要推到商纣王头上。”周公的怀柔政策,正是周武王心中所想。大概从那时候起,周武王心里就决定日后由周公抓大局总理百官。武王分封功臣,周公旦封于曲阜(孔子故里),建鲁国。

鲁国跟齐国一样,地理位置靠东,负有征服江淮一带东夷的使命。这个战略布局的作用在不久之后就得以体现。周武王让周公旦留在中央继续辅政,让他的大儿子伯禽去鲁做首任国君。所以太公和伯禽处理完封国事务后,要回朝向周公报政。

武王与周公兄弟关系极好,很多事情都跟周公商量。武王召见九州长官,登上豳城附近的土山,远眺殷商首都朝歌。他回镐京后失眠了。周公问他为啥睡不着?武王说:“老天爷不保佑殷商,所以我们才成功。殷商建立那么多年,曾经用过三百六十个有名的人才,虽称不上功绩显赫但也不至于灭亡,才维持到今天。

我还不能保证上天保佑我们周朝国运久长呢,哪里睡得着?我要勤勉努力守护好西土,另外,伊水洛水交汇之处地势平坦,以前还是夏人的居所,是个建都的好地方。”周公心领会神,在后来主持修建了著名的“十三朝古都,八代陪都”洛阳(当时叫雒邑)。

周灭商第二年,天下还没完全平定,殷商遗民归附不久,商军残余势力还在东海边蹦跶,东夷集团尚未降服。但周武王病倒了。群臣都很紧张,连踩碎龟甲的太公都急得想和召公一去占卜吉凶。周公精心准备了一番,向祖先太王、王季、文王之灵祈祷。祷告之词很感人。周公说:“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

旦巧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无坠天之降葆命,我先王亦永有所依归。今我其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史记·鲁周公世家》)

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如果死神一定要收一个人,那么让我周家老四来代替二哥去死。按照规矩,周公让史官把自己的祷告内容记录在册。然后去占卜,得了个吉兆。他高兴地对周武王说,您没有灾祸,我刚接受三位先王之命,让您只需考虑周室天下的长远之计,别无他虑。也许是老天爷感动其诚,也许是周武王听了弟弟的话精神好转。第二天,武王的病果然好了。然而,周公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把祷告记录锁进金匮里,严令诫守者不准泄露内容。

此举为他后来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遗憾的是,周武王不久后还是病逝了。武王之死迅速引发了天下大乱。更糟糕的是,叛乱者不光是殷商遗民和东夷,还有周王族的几位重量级人物。周成王此时年幼,最有实力的大臣是周公、太公、召公。为什么周朝那么快爆发政治危机?为什么周朝内部有人勾结叛乱势力?太公和召公持什么态度?周公又该怎样挽救这场关系周朝国运的危机呢?

标签: 周公仪式武王没有太公

更多文章

  • 加速清王朝没落 只懂玩乐八旗子弟的真实照片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八旗,他们,可以,子弟,开始

    “八旗子弟”是一个特定称谓,指的是晚清那些凭借祖宗“福荫”领着“月钱”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好逸恶劳,沾染恶习,腐化沉沦的旗人子弟。老舍先生曾形象的描绘了八旗子弟的生活方式:他们创造了一种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

  • 百年前大清舰队万里护侨 归来时满清变民国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加冕,巡洋舰,古巴,美,统领

    距今104 年前,中国海军曾经有过一次创造中华民族近代军事外交史和近代海军远航史世纪之冠的雄奇旅程:它横穿三大洋,途经四大洲,跨越两个朝代,历时400 多天,进出8 国14 港,总航程30850 海里。公元1911 年 4 月21 日,上海黄浦江杨树浦码头锚地。排水量4300吨的海圻号巡洋舰拔碇启航

  • 揭秘古代女官都为皇帝提供什么服务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代,皇帝,什么,揭秘

    在古代几乎都是男人沉浮的官场宦海中,竟然还有一些数量少得可怜的女官。她们全都集中在宫廷里,陪伴在帝王的周围。她们身份特殊,有奇异的二重性,一重类似正常官员,担任某项宫内职务;一重几同嫔妃,可被帝王君主随时占有。宫廷女官一般具有嫔妃的身份,只要君主有闲情逸致,可以和她们任意交欢。宋朝李宸妃初入宫职任司

  • 说说日本“切腹自尽”的那些事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说说,日本

    说起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有一个习俗不得不提,那就是“切腹”。这个习俗广为人知,甚至沦为一种调侃,《爱情公寓》里来自日本的关谷神奇,就常把那句“信不信我分分钟切腹自尽给你看”挂嘴边。日本武士认为肚子里藏着一个人的灵魂,剖开肚子可以灵魂出窍,展示自己的勇气和

  • 倾国又倾城!那些才情兼备的十大美女们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那些,倾国,倾城,十大,美女,才情,兼备

    西施,春秋乱世间越国谋士范蠡之恋人,吴王夫差之姬,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有“沉鱼”之强力,她违背良心做了一回祸国殃民的坏女人。在导致吴国灭亡后,与范蠡扁舟隐逸而去。 李夫人,汉武帝刘彻最宠幸的皇妃,出身歌妓。她是著名诗句“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

  • 钻戒的历史:谁规定结婚必须买钻石戒指的?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戒指,钻石,结婚必须

    有些男士朋友很不解,为啥结个婚非得送戒指,还非得送钻石的,女生才会开心?记得很多年前,某钻石戒指的广告语深入人心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女生们大多相信,钻石是见证两个人无坚不摧爱情的最好代表。婚姻与戒指的关系,说起来历史也是很久远的。订婚或者说结婚戒指差不多在古罗马时代就逐渐

  • 林黛玉到底得的是什么病?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林黛玉,什么

    林黛玉是忧郁的。林黛玉为什么忧郁?就像患有轻度忧郁症似的?忧郁既构成对她内心的折磨,又使她的气质中有一种烟笼寒水的味道。让人越是看不透,越是想看,一看再看……林黛玉就这样唤起无数读者的的怜爱与好奇心。她把忧郁变成一种美。这种忧郁的美,似乎比薛宝钗那

  • 西游记:为什么让美猴王去当“弼马温”呢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弼马温,西游记,去当,为什么,美猴王

    看过《西游记》中“大闹天宫”一段的读者,一定对“弼马温”这个词印象深刻。在小说中,美猴王在菩提老祖那里学了真本领,打遍龙宫地府,四处惹是生非,惊动了天庭。玉帝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以“弼马温”的官职为诱饵,将其招安。美猴王本以为自

  • 秦可卿的葬礼:为什么秦可卿的葬礼隆重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隆重,秦可卿,为什么,葬礼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中最具争议的一个人物,其原因有三点,第一,秦可卿只是养生堂秦业的养女,但是却嫁入公侯之家.其二,嫁入贾家之后合族上下的同声赞美,可谓是性格风流的得意之人,其三,也就是最大的争议的一点那就是秦可卿的葬礼了,那么,秦可卿的葬礼到底如何呢?书中写道:“只这四十九日,宁国府街上

  • 明朝选妃过程什么样?皇帝多久选一次妃?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多久,明朝,一次,什么样,皇帝,过程,选妃

    明朝选妃过程什么样?皇帝多久选一次妃? 明朝选妃制度揭露。在大明王朝,谁想贵为皇后,就得像今天好多电视台举办的选秀一样,层层筛选,一路PK,要顺利经过八个关口,才有资格母仪天下。据《明史·后妃传》记载,朱元璋汲取历朝后宫乱政的教训,于洪武元年修纂《女训》作为管理后妃的“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