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滇国有多大

古滇国有多大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641 更新时间:2024/1/11 1:00:46

古滇国东西宽约150公里,南北长约400公里。彼时滇国的东部为夜郎国,北部有邛都国,西部有以洱海区域为中心的昆明国。

一个国度的存在,必然有一种具有地域典型特征的化相伴而生。对于古滇国的疆域,至今仍无准确证据。专家只能综合文献记载、古墓群分布及出土文物特征推测,古滇国的领土主要位于滇池周围,东至石林、泸西一带;北达会泽、昭通等地;南抵新平、元江及个旧一带;西到安宁及其附近地区——即一个东西宽约150公里,南北长约400公里的区域。

也许我们用连线的方式,将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呈贡天子庙、官渡羊甫头、安宁太极山这几个点连接起来,就可以大致勾勒出一幅形状模糊的古滇国疆域版图。不过,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古滇国区域的分布远远超过这条连线。而由于考古和文献等方面确凿资料的匮乏,今天的我们还不能绘制出一幅精确的古滇国地图。

于是,我们只能将目光投其他可能。

一般来说,一个国度的存在,必然有一种具有地域典型特征的文化相伴而生,其外在表现为该国度人民穿戴的衣服、居住的房屋、使用的器物、城市的景观及其独特的生活习俗,而其内在则表现为该国人民普遍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

因此,如果想给滇国的疆域画个框,那么它的边界里外应当在上述事物上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当然,这个边缘定然是被羽化了的,就像行星光芒般辐射四周,并与周遭文化相互交流融合,最终呈现出一幅柔和的疆域版图。

这个框里,星罗棋布着古滇人聚居的区域——滇池、抚仙湖、阳宗海、星云湖、杞麓湖这滇中五大高原湖泊。古滇人世代生息繁衍于此,无论是教育还是礼仪、无论是交通还是商贸、无论是青铜生产工具还是耕田技术,都在此留下了或多或少的足迹,追寻这些足迹,将那些不会说话的古墓群和青铜器排列起来,或许可以大致复原出滇国的疆界范围。

地理疆域 四通八达的滇国四界

从空间上讲,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对于古滇国疆域的界定是有史以来最早、也应该是最可信的:“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同滇以北君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椎髻、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嵩、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长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

这段记载说明,彼时滇国的东部为夜郎国,北部有邛都国,西部有以洱海区域为中心的昆明国。滇国区域在云南的中部和东部,以滇池区域为中心,连接阳宗海、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片区,是一个古代“五湖”生态聚落群。而一些地质资料表明,大约在320万年前,抚仙湖湖面比现在高100至140米。这也许可以推测,“五湖”原来很可能是连在一起的一个整体。古滇国的先民后来就在其周边繁衍生息。

那么,古代滇国比较合乎实际的统治范围究竟有多大呢?综合多种说法,再结合文献的记载,学术界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滇国的领土主要位于滇池周围,东至石林、泸西一带;北达会泽、昭通等地;南抵新平、元江及个旧一带;西到安宁及其附近地区——即一个东西宽约150公里,南北长约400公里的区域。

北界:未超出昭通地界

首先,“从曲靖珠街八塔台和东川普车河墓地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均属滇文化这一特征来看,滇国的北界肯定在曲靖、东川以北的会泽、昭通一带。”晋宁县方志办主任吴永华吴永华介绍,今天的昭通地区,在战国至西汉时期为多种文化汇集地,滇文化遗物不仅延伸到这一地区,甚至在昭通以西的四川会理、会东及以东的贵州威宁、毕节等地也有零星的滇国青铜器出土。

当然,作为一种整体文化的走向,滇文化的北似乎并未超出今昭通市及其附近地区,因为在距昭通以北不远的洒渔坝营盘墓地,以及绥江县回头湾等地已出土过不少“巴蜀式”青铜器,滇国势力已无法延伸到更北的地区。

东界:石林泸西是边缘

在距离晋城镇仅十余公里、西南距李家山三十余公里的澄江,其境内如木瓜山、金莲山等地都出土了不少两汉时期的青铜文物和汉晋古墓葬,其中青铜文物属石寨山、李家山滇文化类型,主要为农具、兵器及日常青铜饰物、贝币、五铢钱、大泉五十、大布黄千钱币等,且以零星出土居多,而象征政权财富的礼器、铜鼓、贮贝器等器物极为罕见。

据此,可以初步判断当时澄江的居民是隶属于古滇国政权的一个群体。而在澄江以东地区的石林或泸西一带,相同类型的古滇青铜文物就很少被发现,这说明该地区即是古滇国、甚至是古滇文化的东部边缘。

此外,澄江至今犹存的许多古滇民族文化流风余绪也足以证明其与古滇国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抚仙湖沿岸渔民使用的大腹、两头尖翘的木船(俗称豆角船和小勾船),与李家山青铜贮贝器上雕铸的古滇人竞渡船样貌差不多;现今沿湖渔民煮鱼的铜锅。

如同《魏书·僚传》所载僚人使用的宽口、大腹的铜釜的摹本,这些都可以认为是古代移民的孑遗;在阳宗坝子,老年妇女们梳一种奇特的、像杵一样的发型,俗称“髻子高髻”,与古滇妇女“银锭髻”似曾相识;阳宗妇女用一种网状饰物系腰,这在其他地方很少看到,可能也与上古越人在溪流捕鱼的习俗有关(至今新平元江傣族妇女仍以捕鱼为业)。

西界:硝烟四起的战场

距晋宁石寨山约70公里的安宁太极山古墓群,出土了包括梯形铜斧、一字形格铜剑、尖叶形铜锄、动物纹扣饰、蛙式铜矛戟宽边铜镯等在内的,与石寨山滇王墓地完全相同的青铜器,这些器物都是滇池区域常见的滇文化遗物。

然而,就在太极山以西的禄丰县黑井、琅井等地,出土的青铜器无论是器形,还是纹饰都与滇文化遗物差别很大,“比如说,铜斧为半圆形双肩,铜剑的柄部饰螺旋纹,剑格处有凸起的山字纹,铜锄作‘凹’字形等,这显然不是同一文化类型的青铜器。”吴永华认为,在同一时代发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的青铜器,只能说明其是不同民族创造的不同文化。

此外,根据《史记·西南夷列传》的记载,滇国以西为“昆明”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其分布“可数千里”。史称他们“善寇盗”,经常和滇国发生战斗,晋宁石寨山青铜器上就有滇国将士和“昆明人”打仗的图像。他们还“辄杀略汉使”,阻挡张骞寻求云南通往缅甸、印度的商道,西汉王朝对他们也无可奈何。

此外,根据史书记载的氐羌部族东进及滇以及氐羌人频繁的战争也可以推断,安宁以西已经是氐羌人的活动区域了,而至禄丰一线,因盛产盐,应属滇人至关紧要的生命线,滇人一定倾全力保卫这一地区,所以应是滇羌征战最剧烈、最频繁的前线。

南界:越往南越稀少的文化遗物

滇国的南界,则可能在今新平、元江至个旧一线。1976年至1989年,云南考古工作者在新平县漠洒发现了柳叶形铜矛和玉璧形石镯,与之前发现的滇文化遗物十分相似;而元江县北甘庄干坝农场出土的“羽人船纹”铜鼓,则属于典型的“石寨山类型”;个旧市石榴坝、黑马井出土的青铜器,也多为滇文化遗物。然而,元江县及个旧市以南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则是另一种情况。如元江洼垤、罗垤、阿邑都,除几件梯形铜斧和无格扁平柄剑等与滇文化器物相似外,其余如靴型铜斧、三角形铜叉、人头纹铜矛等青铜器,在滇池区域从未被发现过。至今,个旧市以南金平、红河两地出土的青铜器,大多与元江县南部的靴型铜斧相同,滇文化遗物在这一带已经是“凤麟角”了。

文化疆域: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

“任何一种地方文化都不是孤立的,不同文化之间往往存在相互吸收、融合和影响的现象。古滇国也不例外。”吴永华说,我国的中原汉文化、北方草原文化,都曾与古滇文化有着或多或少的交往。也正是这种文化交流与融合,让两千多年前的古滇国没有沦落为一个狭隘闭塞的蛮荒之地,相反,衍生出了其辉煌灿烂而绚丽多彩的文化。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赐尝羌“滇王之印”令其复长其民,这成为中原文化对古滇文化影响的分水岭。从此,内地汉族移民,如,吏卒、民工、屯户等大量进入云南,对古滇文化产生了根本影响。比如李家山墓葬出土的刻有“李德”、“黄义”等汉字篆文的铜印,以及铜镜、五铢钱、铜熏炉等汉式器物即是证据。

除了汉文化的浸染,距云南较远的北方草原文化也对滇文化产生过影响。在李家山69号墓出土的祭祀铜贮贝器35人物雕像中,一个高鼻深目、身着窄衣长裤、脚穿高筒靴子,个子比周围其他人都高的人物形象被认为是北方草原文化和古滇文化交流最直观的证据。“那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特有装束,明显区别于滇人。”

与此同时,西亚和南亚文化的脚印也踏进过古滇国的疆域。李家山69号墓中发现的一件肉红色“蚀花石髓珠”就是明证。“这种石珠称为肉红石髓,表面的弦纹不是天然的,而是化学腐蚀而成,称为蚀花工艺。此类蚀花工艺最早出现在西亚和南亚一带……极有可能是通过蜀——身毒古道(南方丝绸之路)传入滇国的。”此外,与古滇国相邻的百越文化、古属文化、楚文化,与古滇国相聚较远的越南东山文化、泰国班清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滇文化的发展。

凡此种种,都证明古滇国处于一种相对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也正因为与各种文化间的积极交流、兼容并蓄,最终形成了高度发达、绚丽多彩且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古滇国文化。

标签: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妈祖会成为海神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妈祖”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前些年也有过以妈祖为主角的影视剧出现,简单地说,妈祖就是东南沿海一带的海神。她有很多称呼,而且这个人物据说也是有过真人真事,慢慢演变成了妈祖海神的传说。那么,她的人物原型又是谁?为什么妈祖会成为海神呢?对于妈

  • 孙殿英盗墓为什么不选明十三陵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军阀,孙殿英,盗墓,民国

    孙殿英早年贩卖烟土起事,再,又因军阀割据互斗而立,故而黑白两道通吃,做事心黑无义。为此,为财而甘为盗墓贼! 先是挖了慈禧墓,后又掘了乾隆陵。甚至为了财宝,扒了慈禧裤子,撬掉乾隆牙口,盗得巨颗夜明珠、翡翠白菜、西藏黄珠、九龙宝剑等大批稀世珍宝。古语说的贴切,“一入红楼,再难从良”。孙殿英从挖了慈禧墓那

  • 诸葛亮死后口含七粒米是什么意思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诸葛亮也算是为蜀国鞠躬尽瘁了,无奈蜀国人才不济兵力也没多少,诸葛亮多次北伐都没能取得效果。不过诸葛亮以后也想了很多计谋,但是为什么要口含七粒米呢?司马懿为人谨慎,而且自认为斗不过诸葛亮,所以采用的都是拖延战术,诸葛亮作为进攻一方也没那么多时间等,所以这场战役从开打基本

  • 关羽真的用过青龙偃月刀吗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说到关羽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也还是很有意思的,别看他他毕竟的粗犷吧,但是他还是很有能耐的,最近不少的网友也说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关羽虽然很厉害,但是怎么没见过他用青龙偃月刀啊,那么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说起三国时的关

  • 乾隆和刘墉的媳妇是什么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

    乾隆风流成性,虽然这段故事有夸大之嫌,但乾隆一生艳遇不断却是不争的事实。在《宰相刘罗锅》中,六王有一个女儿名叫霞儿,长得天生丽质,说多好看有多好看,乾隆就看了一眼就迷恋上了她,于是将六王请了过来,准备就此提亲。六王风趣幽默,老油条一根,从辈分上算是乾隆的叔叔,特别擅长装疯卖傻,打太极能力一流。当乾隆

  • 曹操为什么小名叫阿瞒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在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枭雄曹操有一个小名叫做阿瞒,有些标题也会直接拿“曹阿瞒”来代替曹操。“瞒”这个字听起来可没有那么好,毕竟代表着欺骗、隐瞒的意思,那么为什么曹家会给曹操取一个这样的小名呢?这个名字到底是

  • 《隆中对》是否泄露了天机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说到隆中对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说法也还是很有意思的,这个其实写得很好,但是有的人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好像写出了非常多的秘密,也就是泄露了非常多的天机,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隆中对的战略精华就在于“待天下有变&rdqu

  • 清朝故宫乾清宫轶事典故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故宫

    南书房轶闻乾清宫的南庑房有一南书房,据载,年少的康熙皇帝就在这里去除了鳌拜。少年玄烨8岁就继承了皇位,年龄尚小,按清世祖顺治皇帝的遗命,由鳌拜等四大臣辅政。性格强悍的鳌拜逐渐取得了对朝政的控制地位。排除异己,操持朝政,即使到了玄烨该亲政的年龄后,他还是不肯交出实权。在

  • 千金一笑说的是什么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周朝有个诸侯国叫褒(bāo)国,其国君见天子如此荒唐,就来规劝,幽王根本不听,反而把褒国国君关进大牢。褒国国君的儿子洪德见父亲被关,非常焦急,就与母亲商量如何营救。他们听说幽王非常喜欢美女,就用重金买下一年轻漂亮的少女,取名&ldquo

  • 历史上最好的东厂太监死后百官百姓为他送葬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说到明朝时期东厂的太监,很多人脑海中一定就浮现出来一个很典型的“奸臣”的形象,的确,受到很多影视剧的影响,人们都以为历朝历代只要是参与政事的太监,都没什么好人,都是一群祸国殃民的灾星。不过,人与人之间毕竟还是不一样的,有坏人必然还是会有好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