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可以上朝的官员

古代可以上朝的官员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098 更新时间:2024/1/5 7:03:25

古代有诗句“从此君不早朝”写的是君王由于沉溺于美人姿色,第二天也不上朝。唐玄宗晚年时杨贵妃刚刚入宫,为了美人开心,唐玄宗也懈怠了朝政。如每年的年终总结一般,皇上也要和臣子们开会商议朝政,这便是上朝。早朝顾名思义就是早上的上朝,也是上朝的一部分。像朱元璋等勤于政事的皇帝对早朝都特别重视,那么在古代官位要多高才能参加早朝?早朝又有哪些步骤呢?

唐朝有记载,凡事在京城的九品以上官员,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要参加早朝,唐朝最低的官位便是九品。京城每天都要参加早朝的官员并不多,大都是是五品以上官员。唐朝的五品以上地方官如果得到皇帝召见或者入京述职时便有资格参加早朝,地方五品以下官员要是想参加早朝那便是天方夜谭。“一日之计在于晨”,唐朝上朝时间大概就在公鸡打鸣那时。早朝也不是全年无休,日日都要去的,休假和节假日不用参加早朝。

宋神宗将早朝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早朝除了规的每天参加,还有一号、五号参加、初一、十五参加。重要的官员要掌管和处理要紧事务的官员自然是每天要参加早朝,不然很容易耽误朝政。事情没这么要紧的官员,包括三省和御史台官、寺监正副长官称作六参官,逢一日、五日才参加早朝,朔既每月初一,望既每月十五,朔参官和望参官便是在每月的初一、十五才要参加早朝,包括寺监丞、大理评事及以上,和暂时没有任务在身的官员,又统称为“两参官”。

宋朝社会安定以后,百姓安居乐业,边境也无人来犯,国家政事不多的情况下皇帝也慢慢减少了早朝的次数,较为勤于政事的皇帝隔天便会举行一次早朝以了解政事,有些皇帝懈怠起来一个月也举行不了几次早朝。贬黜出京在唐宋来说是一种很严厉的处罚,不在京城做官意味着不能参加早朝,则朝堂之上的消息不能及时得到,仕途上就很难有所升迁。

朱元璋工作努力各朝各代都有人赞扬,朱元璋时期官员参加早朝的次数也最多,几乎每天都要参加。明朝参加早朝的有官位较高的例如六部尚书等,也有官位较低的言官例如检举大臣的六七品小官。

清朝官员上朝时则界限分明,一品以上官员才能见到皇上且站在殿内,二品和三品官员只能远远看着皇上,也不能站在殿内。三品以下官员要想参加早朝也只能做梦了。清朝举行早朝的次数相对明朝来说少得多,名义上十天才举行一次,但清朝有的皇帝为了更加了解政事还会举行“午朝”。

明朝上早朝的官员管理很严格,为了防止不轨之人别有居心,上朝都要带牌子入宫,且要在鸡鸣前两个小时就在门外等候,可想而知官员们起得有多早,为了不用这么早起,大多数官员只好选择住在皇宫城南。官员们从午门旁边的左右门进入,午门是皇帝用的。皇帝面前不能失了规矩,群臣们进入时争先恐后便坏了规矩,入朝顺序也就这么被制定出来了。

午门上的钟鼓有宦官掌管,鼓响的第三次大概就是凌晨五点,百官们就要排好队等着门开,在敲一次钟后,官在左、,武官在右进入。等皇帝到了后,臣子们自然要行大礼包括叩拜磕头。行完礼早朝便正式开始了。官员会先皇上禀报入京谢恩的官员人数和离开京城的官员人数,如果此时正好有军事活动紧接着上奏的就是边境战报。最后便是各官上奏皇帝。早朝期间会有纠察御史在旁记录官员言行,任言行无状的行为都会被记录然后被打“小报告”。“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大家都没什么事了就可以散了,皇帝也要去批折子,臣子们也有活要干。

早朝规矩很多很繁琐,且一个不小心就会被记录下来然后向皇上打“小报告”,有些皇帝也觉得太繁琐所以不想举行早朝活动,也有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但早朝活动举行得是否频繁不是评判这个皇帝是好皇帝的必要条件,早朝举行次数只是做皇帝是否勤政的一个小方面,但如果坚持举行早朝的皇帝的确是一个好皇帝,比如朱元璋,就算天气恶劣也坚持早朝。你对早朝有什么看法呢?

标签: 古代

更多文章

  • 古代官员不能经商的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古代

    古代官员不能经商这项规定对大多数人来说想必不会感到陌生,不过这一规定并非现代社会的新产物,而是在中国延续了长达两千多年。那么为什么古代官员不能经商呢?有人认为,古代将天下万民分成四类,即“士农工商”。官员处于士大夫阶层,是四民中的最高层,而商人处于四民中的最底层。士大夫们不屑与商人为伍,所以不会降尊

  • 古代测量时间的工具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时间,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非常重要,时间清楚的表面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是有条不紊的,而恪守时间就是使人信任的前提,准时办事,恪守时间,往往就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我们平时可以通过钟表,手机,电脑等方式知道时间。我们知道在古代,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皇帝规定什么时间上朝,大臣就必须要按时上朝。那么,在古代科技不

  • 汉武帝刘彻真的宠幸李延年吗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汉武帝

    据《史记·佞幸列传》记载,刘彻还是胶东王时,就与学伴韩嫣“相爱”。当了太子后,愈发亲密,后来发展到常常与韩嫣一起睡觉的地步。韩嫣擅长骑射,并响应刘彻“灭胡”之志,学习匈奴战法,由此更加得到刘彻的宠幸,官拜上大夫,赏赐无数。后来江都王刘非入朝,在上林苑打猎时,看到韩嫣的盛大排场,误以为是皇帝,跪拜道旁

  • 古代八百里加急的速度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古代

    在古代,因为时代和技术的限制,八百里加急不仅是古代价格最昂贵的消息传递方式,而且还是最快的消息传递方式。那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八百里加急和现在的快递差多少?首先,我们必须知道这八百里加急的运行原理。其实和我们现代的物流一样,为了达到最快的速度,是由多个节点连接起来的。而这八百里加急的“节

  • 古代男子身上佩戴的饰物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古代

    古代传统男子和现代人一样,都会随身佩戴饰物,所以不要以为佩戴饰物的男子都是很娘的,在古代佩戴饰物的男子是很有男人味的。而且古代的男子饰物更加讲究,今天就扒一扒中国古代男子的饰物吧。1、男士的发冠首先是发冠,但是呢!古代男子除了戴发冠以外,还会簪花,听上去是不是觉得有点神奇呢?一般在现代不是只有女子会

  • 古代女子卸妆用品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古代

    不知道我们是否想过一个问题,在古代,女子同样化着精致的妆容,那她们是如何卸妆的呢?只用清水洗脸,当然会有一些化妆品残留,长此以往,还会对肌肤产生损害。那么聪明的古代女子是如何卸妆的?《阿房宫赋》曾经描绘过后宫佳丽梳妆卸妆的场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可以说,

  • 古代人藏钱的地方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中国人爱藏钱,这是不少人的认知。现在中国的储蓄量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其实古代人在藏钱这方面也是颇有心得,没银行也不妨碍大家在家藏钱。最常见的藏钱方式就要数窖藏了。那时候大多数人家用的还是铜钱,找个容器将多余的钱放进去,再挖个地窖,把钱埋起来。在古人看来,埋在地下的钱是最安全的,毕竟地界大,大家埋得又

  • 古代夏天冰块的来源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古代

    古代并不像我们现代技术一样发达,可以直接制作冰块。那么古人夏天所用的冰块是从哪里来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古人采冰和保存冰块的方法吧!我们知道获取冰块最快的方法就是冬天的时候去结冰的河面或者湖面上采冰,那么,使这些冰块保存到夏天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于是古人就想到了这种方法,挖洞积冰。曹操在位时期,就

  • 古代的调味料品种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在物质不算丰富的古代,人们想要做一桌美食,选择一些适合菜肴本身的调味料是一大关键。为此当时的古人想尽了各种办法,将调味料与食材能够相互融合,造就一道道精致的美食。回顾古人调味料的选择,不难发现创新与突破一直都是人们在烹调技术上的最大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有哪些调味料吧。一、调味品"三剑客"先秦

  • 古代的飞鸽传书的真实性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古代

    大家在很多的古代历史影视剧中应该都看过,有着那“飞鸽传书”的剧情:从窗外扑腾进来了一只飞鸽,它的脚上绑着一只小筒,里面藏着来自远方友人或者是前线的消息、战报,收到之后,打开纸条,便将自己的回信写好后,折好再放进这纸筒里面,最后这消息便是传出去了,达到了自己和远方的通信。这就是被古人称道的“飞鸽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