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张仲景怎么发明的饺子

张仲景怎么发明的饺子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186 更新时间:2024/1/11 0:15:30

喜欢吃饺子的人很多,但了解饺子起源的朋友就不多了。饺子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一般被认为起源于东汉年间,是由“医圣”张仲景发明。一个给人看病的医生,是如何发明了一道影响深远的美食的呢?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这背后的典故故事。首先,我们还是要对张仲景有一个简单的认识,看看他的生平经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就不要错过啦。

1、“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人,大约于公元150至154年间在南阳出生,也就是当今的河南省出生。

他年少时就有雄心壮志,对扁鹊等名医极为仰慕,立志要练就一身高超的医术。东汉末年那个时代,战乱不息,百姓生活困苦。加之天灾不断,疫病横行,老百姓本来就贫病交加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张仲景所在的家族还个大家族,约有200多人,却在短短不足10年的时间里,有三分之二的族人因疫症死亡。张仲景在书中写过:“余宗族素多,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正是处于这样忧患艰难的环境中,张仲景更加坚决了学医救人的决心。

张仲景拜同族亲戚张伯祖为师,苦读医书,从学医者必先学习的汤头歌开始背诵,到将《黄帝内经》等医学典籍背诵的滚瓜烂熟,加之行医实践与细心观察、耐心揣摩,勤加思考,张仲景很快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神医。

张仲景在行医时,不仅能从医书古籍中吸取前人的智慧经验,自己也能结合他遇到的实际症状,对这些智慧经验进行深入延展和应用。他特别喜欢研读《素问》,对《素问》中提出的“伤寒”、“病热”等理论,做出了切实的研究。

并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创新性的提出了“六经论伤寒”的医学见解。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行医与研究,张仲景写出了一本普惠世人的医书名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经后代人的整理,到宋朝时,这部旷世医书,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本医学典籍传承后世。

张仲景将自己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医学,他对做官并不感兴趣,但因为当时家族和社会袭官制度的原因,他也当过官。他在当官时期,就极为关心百姓疾苦,经常定期出诊,为百姓看病。饺子,则是张仲景在弃官还乡的路上发明出来的。

2、张仲景与饺子

当时,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无官一身轻的张仲景正怀着激动欣喜的心情,走在返乡的路上。可离家乡越近,张仲景的心情越沉重难受。他看到严寒刺骨的寒冬中,很多老百姓连御寒的衣物都没有,一个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冻到青黑的脸上,耳朵都冻伤到疮烂流脓了。

张仲景医者仁心,实在无法忍受看到老百姓这样痛苦。他夜里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根据自己行医大半辈子的经验,还有厨房中得到的灵感发,研制出了“祛寒娇耳汤”。这个似药非药,似汤非汤的食物,就是现代水饺的雏形。

做法就是,把发热的食物羊肉和一些驱寒的药物一起在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然后下锅煮熟,吃的时候“娇耳”与汤水一同服下,全身发热,冻伤的耳朵也能恢复不少。

经过后世传说,都是老百姓吃了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耳朵立马就好了,而且永远不会冻伤,这当然未免太过神话,却也是老百姓感激和怀念张仲景的一种情感体现。

张仲景发明这个“祛寒汤”后,就让他的弟子们,在空地上搭起救济木棚,支棱起一口大铁锅,将一个个含有驱寒药的“娇耳”放在锅中煮熟,然后免费给贫病交加的穷人们赠送。

穷人们吃了,熬过了那个严寒的冬季,都深切感念张仲景的恩德。

大约在公元215至219年,张仲景医者难自医,因病去世,他去世当天是冬至,感念张仲景恩德的老百姓们,便在冬至这一天包“娇耳”煮汤喝,以此来纪念他。

渐渐的,经过历史的发展与沉淀,“娇耳”便成为了现代的饺子,人们也不止在冬至当天吃,在许多重要的节气节日里,都会包饺子吃,也成为中国老百姓最爱的美食之一。

对于当代的孩子们来说,我们国家和平昌盛,根本无法体会到张仲景所处的东汉末年那般乱世的饿殍遍野的惨状。

所以,很多家庭条件好深受父母溺爱的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知民间疾苦为何物。这样没有艰苦奋斗传承的孩子,怎么让他们了解历史,了解以往,刻苦磨砺自身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孩子熟读历史,并熟读与食物有关的历史,能珍惜食物,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就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标签: 张仲景

更多文章

  • 鸠摩罗什的舌舍利是怎么回事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说起舍利子,相信大家多少都有听说过了,这是佛教当中高僧死去之后,身体中所幻化出来东西的称呼。相传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佛学家鸠摩罗什逝世之后尸体被焚烧殆尽,仅剩下一条舌头完好无损,所以鸠摩罗什的舌头便成为了舍利子。那么鸠摩罗什的舌舍利是真的存在吗?这舍利子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 为什么古时斩首砍头都要在午时三刻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古代有很多的朝代,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当然了,很多时候我们也是在说一个朝代最为典型的就是皇帝了。一个皇帝是一个朝代最大的官员,那么,皇帝想要谁死谁就要死。看过古代片的人应该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一般犯人犯了错如果皇帝想要这个人死的话,一般就会决定在午时三刻,这

  • 古今中外十大好色文人,苏轼居然也在其中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文人,然也,古今中外,好色,十大,苏轼

    历史上有哪些好色的文人?说到文人好色,这绝非子虚乌有的事,历来古今中外文人骚客的风流史不断。如:苏轼娶幼女为妻。曹操,争风吃醋杀孔融。白居易,单恋妓 女。上官婉儿,竟是同性恋……历史上这么多文人都与“好色”沾上了边,下面我们来盘点史上十大好色文人的

  • 揭秘历史上宫女到底是如何勾搭上皇帝的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宫女,历史上,如何,揭秘,到底,搭上

    中国古代皇家男子的结婚年龄一般不超过十八岁,大多数是在十三岁至十七岁之间,几乎所有的皇帝、小皇帝、太子在正式结婚之前都已临幸过女人,有着熟练的性经验,有的甚至已经生儿育女。西晋的痴呆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在做十三岁做太子的时候就已正式大婚。但是在他大婚之前,其父晋武帝司马炎派一位美貌成熟的宫女前往东宫,

  • 港片的黄金时代里,有多少熟悉却叫不上名字的配角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多少,港片,熟悉,黄金时代,却叫,里,有,的

    3月28日,中国香港演员廖启智因罹患胃癌逝世。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如果你看到这张脸,一定会说:“啊!原来是他。”电影《无间道2》中,廖启智饰演“三叔”。在屠杀尖沙咀五人帮时,他默默走开,吹了一首断肠的友谊地久

  • 揭秘元朝:为何从未发现元朝历代皇帝的陵墓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揭秘,皇帝,元朝,为何,历代,未发现

    古代帝皇为了让后世人能知道记住他们,专门为自己在死后修建了陵墓。秦始皇墓,明十三陵、清代的陵寝都是的埋葬了死去的皇帝。而秦始皇墓的规模之大,陪藏品之多也是令世人惊叹。然后,有个朝代的君主陵墓,却从未被后人发现。它就是元朝,这是一个令后人难以解开的谜题。

  • 揭秘:曾国藩有四次称帝机会为何拒绝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揭秘,四次,机会,为何,曾国藩

    手握重兵的曾国藩为何四次拒绝部下推举称帝?清代曾国藩不仅精通为官之道,又是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在治家、治军、治国、教育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树。他的思想谋略精华以及为人处世之道对后世有深远的指导意义。《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以清新的文笔,故事化的讲述方式,诙谐幽默的叙事风格,

  • 刘邦跟戚夫人的关系怎么样?他们之间有爱情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戚夫人,汉朝,风云人物

    在楚汉战争最初的几次较量中,刘邦一直落于下风。彭城一战,刘邦更是被项羽打得灰头土脸,甚至老爹和老婆也成了对手的阶下囚。急于逃命的刘邦跑到山东的定陶,就是在那里,他遇到了美得不可方物的戚夫人。刘邦到底有多宠爱戚夫人?史书上说,刘邦将过半的后宫夜晚都拿来与戚夫人缠绵共度。他不仅仅沉迷于戚夫人的如花美貌、

  • 康熙早期的四大顾命大臣中,为什么之后索尼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索尼,清朝,风云人物

    说起早年康熙,我们就不得不说他的这4大顾命大臣。他们四位结局各有不同,但相对而言,最好的或许还是索尼。那么,为什么索尼能善终呢?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先来了解一点具体的历史背景。我们都知道,康熙8岁继位。这个过程其实是惊险的,当时若不是孝庄的极力搓成,或许这大清的江山得另有人来做。如果真是这

  • 康熙帝妃嫔之一:成妃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成妃,清朝,风云人物

    成妃(?-1740年)戴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司库卓奇之女,康熙帝妃嫔之一。戴佳氏入宫时间不详,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淳亲王胤佑。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为成妃(此前无位号),是同时受封者中年龄最大资格最老的一位,也是康熙年长皇子的生母中,受封最晚之人。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70多岁。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