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河曲战败后,为何晋国无法阻止"晋益孤"的趋势?

河曲战败后,为何晋国无法阻止"晋益孤"的趋势?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628 更新时间:2024/1/16 3:36:43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晋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对于晋国来说,他们在“河曲之战”中本应取胜,但最终还是以微弱的劣势失败了。

赵盾的召集之下,晋国六卿齐聚于诸浮,他们的目的就是针对此战出现的问题,作出一番总结和检讨。

他们的重点有两个:一是设法避免范武子全心归附秦国,应当早些将他召回晋国,防止他再被秦所用;二是讨论如何惩罚此战中的罪人——赵穿和胥甲。

实际上,这场“诸浮之会”是秘密举行的。六卿为了防止机密泄露,故意将会议安排在了城外。可见赵盾对此事的慎重,亦可见范武子对晋国影响的重大。

根据《左传》的记载,范武子在晋厉公之前只出现过一次,那就是在“城濮之战”中担任公的“车右”。在此之后,他的履历就是一片空白,直到与先蔑一同出使秦国,迎公子雍回晋国。

一个暂代“车右”之人,其后也是名不见经传。范武子竟然对晋国将佐了如指掌,出奔秦国后还能一手操纵,最终导致晋国在“河曲之战”中该胜却未胜,这实在是匪夷所思的一件事。但是从“河曲之战”中范武子的表现来看,晋国六卿的担心确实是有必要的。因此,郤缺建议赦免范武子,并安排他回晋国。

六卿所讨论的对象还有一位,就是杀掉阳处父而逃往狄国的贾季。贾季并没有在这次会议中被六卿赦免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当初得罪了赵盾。换言之,只要有赵盾在的一天,贾季应该都没有回晋国的可能。

至于范武子,光是赦免其罪,看来还不足以能让他返国。因此六卿便大费周章地制定了计划——让魏寿余假装背叛晋国逃到秦国,再利用魏地之邑归附秦国为诱饵,将范武子诱骗回晋国。最终,在晋国处心积虑的安排下,范武子回到了晋国,也总算是让晋国六卿松了一口气。

那么,在战役中不听将令的赵穿、胥甲二人该如何处置呢?

晋国六卿并没有对他们采取强硬的惩罚措施。尤其赵穿是赵盾的亲属,他又备受赵盾宠信,所以对此二人的处罚只是轻描淡写而已。

虽然晋国将胥甲驱逐到了卫国,但那时距离“河曲之战”已有七年,而且放逐了胥甲后仍然立了他的儿子胥克为将佐。如果说这是惩处不服军令的人,恐怕也只是做做样子罢了。

赵盾违令出击在先、抗命拒战在后,竟然一点事都没有,除了他是晋襄公的女婿之外,当然还是因为有赵盾在其身后作后盾。虽然没有明确的惩罚,但是晋、郑两国交换人质时,赵穿以人质的身份留在了郑国,不过时间并不长,因为两年后赵穿就又开始在晋国带兵了。可见,这样的处分也只是意思一下而已。

那么,在“河曲之战”中占据优势的秦国怎么样了呢?

最终范武子回到了晋国,而本来说好的魏地之邑,也根本就是一场骗局,秦国白白忙前忙后,最后却落得两头空。

难道秦国就这样傻乎乎地被晋国玩弄于股掌之间吗?其实并非所有的秦国人都上当受骗。秦国大夫绕朝在范武子回国前特别说了这段话——“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他表明自己早已看穿魏寿余的伎俩,秦国并非完全被晋国蒙在鼓里,只是秦康公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罢了。

推理之后就会发现,其实秦康公那时候有可能已经知晓了事情的真相。他虽然没有采纳绕朝的意见,但当他事后发现整个事件自始至终都是一场骗局的时候,他怎么可能不采取任何的报复行动?或许秦康公的心中已经另有盘算——毕竟范武子世代都是晋国人,所以他的心终究在晋国,并不在秦国。从晋国有意让范武子回国,范武子毫不迟疑地返回晋国就可以证明这一说法。

在秦康公看来,既然留不住范武子,不如顺势让他返回晋国,这样就算不能继续帮助秦国,至少也不会让彼此留下不好的回忆,如若不然,就有可能导致范武子与秦国反目成仇。

绕朝能识破晋国的计谋,说明他很聪明,但他并不睿智,他秦康公进谏劝阻,然后又对范武子冷嘲热讽,他的这番话自然会破坏秦康公的一番美意。绕朝很有可能因此得罪了秦康公,而导致被杀的命运。

另一方面,秦国在“河曲之战”中未能取胜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兵力和战斗力不敌晋国。正因如此,秦国急需抓紧时间调整军事力量和外交步伐。短时间内联合仇敌晋国,肯定是不可能的,这就可以解释,为何秦国的外交策略会悄悄地转向联楚了。

对秦国而言,晋国已经不再是结盟的唯一对象了;对晋国而言,与秦国连年征战加上楚国屡次侵扰陈、郑、宋等国,他们已是疲于奔命,现在秦楚结盟,晋国的情势将会更加不利。这样的情况,可谓是“晋益孤而楚益炽矣”。

标签: 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歌女渴望从良求苏轼出面求情,苏轼一首诗开启"藏头诗"先河!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野史秘闻

    歌女渴望从良求苏轼出面求情,苏轼一首诗开启“藏头诗”先河!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现在许多人看来匪夷所思的过程。我们并不能以当前的观点来苛求古人,这就是历史辩证观。比如说官员和歌女,应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类人,但在唐宋时期,他们的关系却非常紧密,超出了一般的

  • 皇帝故事:春秋时期,秦穆公一马换一命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野史秘闻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

  • "恭皇后"赵氏是怎么死的?武则天为什么要处死自己的儿媳?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野史秘闻

    “恭皇后”赵氏是怎么死的?武则天为什么要处死自己的儿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都说虎父无犬子,但这句话也并非百分百准确。唐高宗李治在位时虽然也颇有功绩,为大唐的兴盛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说到底,和李世民这位虎爸比李治还真是个地地道道的犬子。这一点从一件事儿上便能看得出。李治的发妻,他

  • 刘伯温为何反对朱元璋在"凤阳"定都?"殷家涧"的名字怎么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野史秘闻

    刘伯温为何反对朱元璋在“凤阳”定都?“殷家涧”的名字怎么来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他也有着很深的家乡情结。据说朱元璋登基称帝后决定在凤阳定都,而且已经下令要在凤阳建造都城,但此举却遭到了刘伯温的极力反对,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刘伯温给出的理由是风水不行。实际上“凤阳”

  • 北宋"明星"李师师,她最爱的人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野史秘闻

    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李师师。李师师的一生,与三个人是分不开的。一个是宋徽宗,这是他的依靠;一个是著名词人周邦彦,为她神魂颠倒。这二人都是她文学上的知己,他真正喜欢的,是浪子燕青。燕青,这人是北京土居人氏,自小父母双亡,卢员外家中把他养大。为见他一身雪练也似白肉,卢俊义叫一个高手匠人

  • 北宋最美公主赵福金,一生真的是"红颜薄命"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野史秘闻

    你们知道赵福金的故事吗?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赵福金是宋徽宗的女儿,排行老四,号称“宋朝第一美女”。因为她长得实在太漂亮,宋徽宗觉得公主称号都配不上她,所以将“公主”称呼改为“帝姬”,所以赵福金又称“茂德帝姬”。赵福金长大后,宋徽宗想把她嫁给了宰相蔡京的第五个儿子。赵福金不仅外貌美丽,性格也

  • 晏婴"二桃杀三士",背后有何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野史秘闻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晏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两句话出自梁父吟,相传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两句话将“二桃三士”事件判定为被谗言致死。那么被谗言者何许人?答:春秋时期齐国齐景公是也,进谗言者又是谁?答:齐国相国晏婴是也。晏子利用两个桃子

  • 历史上活埋老人的事情是真的吗?哪些朝代有"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规定?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野史秘闻

    古代“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是不是真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规定存在于哪些朝代?“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存在于很多地方的民间传说中,网上也有人举出这些各种版本的传说,甚至搬出一些地方戏曲的剧照来“佐证”这个所谓“朝廷龟腚”。实际上,这绝对是一个弥天

  • 为何司马曜孝武帝先后娶了两个皇后都是"醉鬼"?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野史秘闻

    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孝武帝。会稽王司马曜十一岁时继承皇位,成为东晋第九任皇帝孝武帝,得到大司马桓温、从嫂崇德太后的辅佐,后来又在太傅谢安地辅佐下,击败前秦大军,赢得淝水之战的胜利,使东晋王朝得以延续。司马曜少年英武,利用士族门阀人才的断层期,冲破门阀政治的格局,恢复了司马氏皇权,成

  • 皇帝故事:猎虎皇帝萧宝卷因虎丢掉了整个江山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野史秘闻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