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千古乱伦之恋,齐国公主为与哥哥通奸害死丈夫

千古乱伦之恋,齐国公主为与哥哥通奸害死丈夫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07 更新时间:2024/1/17 8:14:57

文姜是春秋时代齐僖公的次女,与她的姐姐齐宣姜,都是当时闻名的绝色美人。齐文姜的婚姻一波三折,她的风流韵事,轰动了天下各国,人们一面讽刺她的荡妇淫乱行径,一面又一再歌颂她的绝世艳丽,《诗经》上就留下了许多有关文姜的篇章,有毁有誉。

网络配图

文姜的幸运足以让几乎所有女子流一辈子的哈喇子:她出生在春秋初期最有实力的大国之一:齐国;她还是这个大国最有权力的国君的女儿;更要命的是,上天还给了她绝世的美貌。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当今的某个超级大国世袭罔替的统治者,有个美艳惊人的女儿,她要出嫁了,这世界会怎样?一个字,抢!

姐姐宣姜嫁到卫国后,文姜更是奇货可居。当时全中国(相当于现在全世界)各诸侯国的目光都投向了齐国。与现在全世界媒体对于美人必造绯闻的惯例相同,当时的全世界对于美人一定要写歌编曲。郑国人对于齐国的这位美人唱道:“有女同车,颜如舜花,将翱将翔,佩玉琼踞。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诗经·郑风·有女同车》)

郑国的太子忽,或许听到国内这首流行歌曲后,不禁动了心,找个公差理由跑到齐国都城临淄搞对象。文姜对年轻英俊的忽王子印象也不错,齐、郑两国便为儿女缔结了婚约。

这段门当户对的婚姻本来就此可以了结,没想到节外生枝。不知道是哪个吃不到葡萄的主儿,造谣说“齐大非偶”,意思是说齐国太强大,不宜高攀。王子忽犹豫了,最后竟单方面撕毁了与齐国的婚约。

网络配图

我觉得,这“齐大非偶”应该是王子忽自己编的借口。北京人娶广东人当老婆,或许有点害怕女方家财大气粗,但断不至于到悔婚的程度。况且,赵、齐两国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差异。更合理的解释是,王子忽想到了邻国卫王子的窝心事,担心自己忙前忙后张罗娶美妻,到最后再让自己的爹爹坐收渔人之利,自己不是瞎忙乎吗,索性不干了。

但郑王子忽却把文姜“忽悠”坏了。从文姜以后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精力十分旺盛的女人,根本闲不住。期待中的婚姻没有了着落,正当青春发育期的文姜开始没事找事。不过,她这次看上的人比较大胆,是她同父异母的哥哥诸儿。

关于文姜与哥哥乱伦私通的事,《左传》《史记》皆有记载,但没有民间传说得那么绘声绘色,仿佛传话人自己什么都看到了似的。

文姜和诸儿的那点事,显然被他们的爹齐僖公知道了。后来,齐国的邻国鲁国国君桓公掌权,想娶大美人文姜,齐僖公急于出货,一口应下。

文姜和诸儿的事要了断了,有好事者又从《诗经》中摘出一段词,硬说是他们分别前的情话。诸儿肝肠欲断道:“桃树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复吁嗟!”文姜信誓旦旦回答:“桃树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叮咛兮复叮咛!”这哪里是一对乱伦男女的孽情,简直就是真爱恋人的海誓山盟。中国好好的文字,基本都是这么被糟蹋的,当然信不得。

据《左传·桓公三年》记载,鲁桓公派遣公子(音“灰”)赴齐来迎娶文姜,按照当时的礼制,对于地位相当的国家,送亲的人只要上卿就可以,对于当时的周天子,也不过多加一些官员,绝对不能国君亲送的。但齐僖公实在怕他那个混账儿子插手,再闹出更麻烦的事情,竟然不顾礼数,不怕耻笑,亲自把爱找事儿的女儿送到了鲁国。

网络配图

半年后,按惯例娘家要派人看望嫁到鲁国的文姜,齐僖公仍然不敢让儿子诸儿插手,派了自己的弟弟仲年前往。这段历史,可以说明齐僖公实在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也可以证明这文姜与哥哥绝对是干柴烈火,一点就着。

文姜的幸运足以让几乎所有女子流一辈子的哈喇子:她出生在春秋初期最有实力的大国之一:齐国;她还是这个大国最有权力的国君的女儿;更要命的是,上天还给了她绝世的美貌。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当今的某个超级大国世袭罔替的统治者,有个美艳惊人的女儿,她要出嫁了,这世界会怎样?一个字,抢!

姐姐宣姜嫁到卫国后,文姜更是奇货可居。当时全中国(相当于现在全世界)各诸侯国的目光都投向了齐国。与现在全世界媒体对于美人必造绯闻的惯例相同,当时的全世界对于美人一定要写歌编曲。郑国人对于齐国的这位美人唱道:“有女同车,颜如舜花,将翱将翔,佩玉琼踞。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诗经·郑风·有女同车》)

郑国的太子忽,或许听到国内这首流行歌曲后,不禁动了心,找个公差理由跑到齐国都城临淄搞对象。文姜对年轻英俊的忽王子印象也不错,齐、郑两国便为儿女缔结了婚约。

这段门当户对的婚姻本来就此可以了结,没想到节外生枝。不知道是哪个吃不到葡萄的主儿,造谣说“齐大非偶”,意思是说齐国太强大,不宜高攀。王子忽犹豫了,最后竟单方面撕毁了与齐国的婚约。

我觉得,这“齐大非偶”应该是王子忽自己编的借口。北京人娶广东人当老婆,或许有点害怕女方家财大气粗,但断不至于到悔婚的程度。况且,赵、齐两国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差异。更合理的解释是,王子忽想到了邻国卫王子的窝心事,担心自己忙前忙后张罗娶美妻,到最后再让自己的爹爹坐收渔人之利,自己不是瞎忙乎吗,索性不干了。

但郑王子忽却把文姜“忽悠”坏了。从文姜以后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精力十分旺盛的女人,根本闲不住。期待中的婚姻没有了着落,正当青春发育期的文姜开始没事找事。不过,她这次看上的人比较大胆,是她同父异母的哥哥诸儿。

关于文姜与哥哥乱伦私通的事,《左传》《史记》皆有记载,但没有民间传说得那么绘声绘色,仿佛传话人自己什么都看到了似的。

网络配图

文姜和诸儿的那点事,显然被他们的爹齐僖公知道了。后来,齐国的邻国鲁国国君桓公掌权,想娶大美人文姜,齐僖公急于出货,一口应下。

文姜和诸儿的事要了断了,有好事者又从《诗经》中摘出一段词,硬说是他们分别前的情话。诸儿肝肠欲断道:“桃树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复吁嗟!”文姜信誓旦旦回答:“桃树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叮咛兮复叮咛!”这哪里是一对乱伦男女的孽情,简直就是真爱恋人的海誓山盟。中国好好的文字,基本都是这么被糟蹋的,当然信不得。

据《左传·桓公三年》记载,鲁桓公派遣公子(音“灰”)赴齐来迎娶文姜,按照当时的礼制,对于地位相当的国家,送亲的人只要上卿就可以,对于当时的周天子,也不过多加一些官员,绝对不能国君亲送的。但齐僖公实在怕他那个混账儿子插手,再闹出更麻烦的事情,竟然不顾礼数,不怕耻笑,亲自把爱找事儿的女儿送到了鲁国。半年后,按惯例娘家要派人看望嫁到鲁国的文姜,齐僖公仍然不敢让儿子诸儿插手,派了自己的弟弟仲年前往。这段历史,可以说明齐僖公实在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也可以证明这文姜与哥哥绝对是干柴烈火,一点就着。

齐僖公在位三十三年之后去世,此时文姜嫁到鲁国已经十四年。老丈人逝世,两国又有通婚之好,鲁桓公应该赴齐国吊孝,但他没去。齐僖公死后,诸儿即位,称齐襄公。大国的国君即位大典,拍马屁者极多,但鲁桓公依然没去。显然,他还是不放心自己的老婆。

网络配图

又过四年,即公元前694年,鲁桓公要到齐国出访,文姜要求陪同前往,桓公居然答应了。是什么样的大事情能让一向谨慎的鲁桓公改了主意,不仅要去齐国,而且还敢带着文姜?可惜史书中都没给出明确答案,仅称“十八年春,公将有行,遂与姜氏如齐”(《左传》)。

但是,与此同时有一件事引起我的注意。当时的周天子周庄王想巴结大国齐国,要把妹妹嫁给即位不久的齐襄公诸儿。由于周与鲁是同姓,都姓姬,而鲁和齐是邻国且有通婚之好,所以周天子要鲁桓公做媒。这确实是鲁桓公无法拒绝的任务,因为周庄王毕竟是天子,而他只是诸侯国君。所以,鲁桓公去齐国,应该就是与齐襄公商量此事的。而且,既然齐襄公都要跟周天子攀亲了,带上文姜应该是安全的。文姜已经三十多岁了,在当时也算是老女人了,鲁桓公肯定是这么想的。

但鲁国的一个叫申纟需(音“如”)的大臣却觉得有点不对劲,他感觉到文姜没安好心,坚决反对她同往,申纟需说:“女人只应该呆在丈夫家,男人只应该和妻子睡。这是礼制。变了就倒霉。”(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左传》)

鲁桓公没搭理这茬儿,依然决定“会齐侯于泺(音“络”,河的名字),遂及文姜如齐”。结果是,“齐侯通焉”(均据《左传》)。

左丘明写《左传》很有意思,他对婚外性关系有一个专用词,谓之“通”。读《左传》时,经常是一会儿这个男的跟那个女的“通”了,一会儿又是这个女的跟那个男的“通”了,不下十六七桩。可见春秋时期男女之间性开放的程度。

网络配图

文姜与齐襄公诸儿这对分别了近二十年的老情人兼兄妹见面的情形,让无数善写黄色小说的人找到了素材和灵感,留下很多生动却又无法证实的艳情文字。根据史书的记载,他俩纵情肯定是肆无忌惮,因为连文姜的老公鲁桓公都受不了了。这哪还是给周天子的女儿说媒呀,简直就是替自己老婆做媒来了。如此派送绿帽子,一点国君的面子都不给了。

鲁桓公不干了,按《左传》的说法是“谪之”,按《史记》的说法是“怒夫人”。反正,不管是责骂也罢,打两巴掌也罢,文姜扭身就向情人兼哥哥齐襄公告了状。

这齐襄公尽管奔四十了,面对三十多岁文姜所受的委屈,却表现出了二十岁青年的血性—他要把鲁桓公这块绊脚石给踢开。

于是,齐襄公借一次与鲁桓公喝酒的机会,把他灌得酩酊大醉。然后安排一个叫彭生的大力士将鲁桓公送回住地休息。彭生在抱鲁桓公上车时,用双臂将他的肋骨勒断,鲁桓公没到住地就断了气。

即使在混乱的春秋战国年代,为了乱伦的偷情,竟把一位来访的邻国国家元首说宰就给宰了,这份血性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数得上的。

好事的文人就此又写了诗歌,但内容比文姜和齐襄公的事情还无聊,《诗经》里都有,就不引用了。

后来,齐襄公与周天子的妹妹正式结婚,他自己的妹妹文姜还是他的情人。这桩婚姻的证婚人本来该是鲁桓公,现在则由他的儿子、刚刚即位的鲁庄公接替。

网络配图

再后来,公元前686年即襄公十二年,齐襄公诸儿在齐国内乱中被杀,他的弟弟、大名鼎鼎的公子小白用计谋取得君位,史称齐桓公。齐襄公的情人兼妹妹文姜失去了依靠,臊眉耷眼回到了婆家鲁国。此时已经四十多岁的文姜显然收起了荡漾的春心,以长期驾驭男人的丰富经验,专心指导儿子鲁庄公治理国家,居然也显示出了她高超的技艺,使鲁国国力提升,甚至倒过头来跟齐国叫板!

十三年后,文姜死去。据说她去世时,鲁国为她风光大葬,大赦天下。文姜这一辈子,也算没白活。

标签:

更多文章

  • 拔掉自己的面皮:史上对自己最狠的一个杀手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昨天,我们讲了专诸杀吴王僚的故事,而今天要说的这个主角与专诸有点相似。不过在黑社会的历史上,他却比专诸更出名。原因有三。作为一个杀手,他比专诸更专业,作为一个小弟,他死得更惨烈,做为一个弟弟,他还有个跟他一样不要命的姐姐。网络配图聂政比专诸更专业的方面在于,他杀过人,有过前科。聂政杀人之后,就带着老

  • 趣闻!苏东坡得罪皇帝 靠睡觉拣回一条命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苏东坡

    一个人的胸怀,在两种境遇下可以一览无遗,一是极乐时,二是极悲处。极乐时得意到忘形,那是小人,极悲处沉沦到厌世,那是俗辈。苏东坡大才槃槃,然而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尤其遭遇“乌台诗案”,深陷“文字狱”,几次濒临灭顶之灾,九死一生。面对这种人生极悲,东坡的心态如何呢?网络配图苏东坡入仕不久,由宋神宗主导、

  • 并没有失宠的潘金莲为何喜欢偷听他人云雨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潘金莲

    如果我们细看《金瓶梅》,就会发现,潘金莲有一个与西门庆的其他妻妾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她有一个“乐于偷听他人云雨“的“怪癖”。其实在《金瓶梅》中,偷听云雨的并非金莲一人,可是潘金莲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就是别人都是“碰巧”了偷听,而金莲却是“有意而为之”。网络配图如第二十三回“金莲窃听藏春坞”。宋惠莲和西门

  • 梁山高手排行宋江弄来第一高手压住林冲破解晁盖遗局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江,林冲,晁盖

    说起梁山108将,脑海中就会闪现出一群武功高强,行侠仗义,大腕喝酒,大块吃肉,豪气云天的英雄。他们已成为中华民族正义的化身,他们的故事一直被口口相传,耳熟能详。但若将他们按武功的高低排行,可能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所差异。毕竟这群重义气的兄弟们没有一一比试过,即便比试,也有可能有人为了义气而放水,且结果

  • 中国史上最惨公主 嫁给老子还要嫁孙子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公主

    众所周知,一国公主地位尊崇,受万人敬仰,她们个个生的貌美天仙,肤白若凝脂,让无数王侯将相痴迷不已。但即便是如此,在古代公主也无非就是成为帝王拉拢将相,维系两国和平的一个牺牲品罢了。历史上真正幸福的公主,或者说真正能够主导自己命运的公主实在是太少太少。网络配图今天给大家讲的这位公主,她的一生极其短暂,

  • 乾隆帝的御制火枪:把把精致之极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火枪

    满族人保持骑射技艺都是作为祖训的,每个皇子如过不了骑射这关,别说接班,连平常日子都不好过。从康熙帝到乾隆帝,满族人的这个看家本领还真不是花拳绣腿的摆设,而是实实在在的武功。乾隆皇帝晚年还亲自撰写过《十全武功记》,自诩“十全老人”,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网络配图“哼!除了风流潇洒,诗词歌赋爷还是一枚英武的

  • 清朝公主们的悲惨外部联姻:肫哲公主沦为妾室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公主

    在电视荧屏上看着清宫里的公主们为了王朝的长治久安,不得不远嫁到蒙古去,看着很幸福的样子,但是在历史上公主们的婚姻却是恰恰相反。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清代公主们的婚姻生活并非影视剧中那般幸福美满,甚至很多公主发出“可怜生在帝王家”的叹息。由于清朝是满洲人建立的王朝,统治民族人口数量少,是其一大劣势。所

  • 三国名人的后代曹刘孙不得善终有个家族最强大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一个个威风凛凛,声威赫赫,对于他们的事迹,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如数家珍。但是,对于这些乱世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身后之事,恐怕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今天就让我们看看,三国英雄们的后代结局如何吧。网络配图先说曹操,曹操虽然雄霸天下,又有诸多子嗣,但是,曹魏实行强干弱枝的国策,对于同姓王爷

  • 皇帝选妃竟要裸体体检:生理上不能有瑕疵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皇帝选妃

    其实古代能进入后宫给皇帝当妃子的女人并不多,很多妃子其实都是朝廷重臣之后。当然,皇帝有权精选全国女孩中的精华入宫为其服务。被选中的女孩入宫前都要接受严格的身体检查。皇家会对其年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解、测试。图片来源于网络体检时,每一道程序都十分仔细。容貌娇好,身材秀长,生理上更容不得有半

  • 历史上桃园结义中为何刘备是老大?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桃园结义

    三国演义里的桃园结义是张飞提出来的,为什么由张飞提呢?因为桃园是张飞家的,刘备和关羽没有说话的资格。其实“桃园结义”最核心的问题不是在哪儿结义的问题,而是谁是大哥的问题,三人中,论财力刘备不如张飞、论武艺刘备在关羽和张飞之下,论年龄,有野史说关羽比刘备还大,但是三人结义时为什么关、张会甘愿屈为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