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慈安陵多花40万两,慈禧不服重建最后结果如何?

慈安陵多花40万两,慈禧不服重建最后结果如何?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941 更新时间:2024/1/3 17:31:28

慈禧太后是晚清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无名无分地统治了中国近半个世纪。尽管史学界对她褒贬不一,但对于她生前的奢靡生活,正史当中是有着详细的记载的。

有人算过一笔账,慈禧一天的生活费是纹银4万两,宫廷一个月的生活费就能够买两艘“吉野号”战舰。当时晚清朝已经是风雨飘摇,国库空虚,内忧外患,然而慈禧依旧固执自私地享受着“一顿饭够百姓穿十年衣”的奢华生活。就连临死的时候,慈禧还恨不得将整个紫禁城都带进她的地宫。

说起慈禧的陵寝,也是她不忘奢靡享受的一大代表作。当时,慈禧的陵寝建成后,她觉得很不满意。原因是她和慈安陵寝的花费不等,也就是说在她陵寝上花的钱少了,慈安的是266万两,慈禧的是227万两,就这规模,已经是清代后陵之最了,但慈禧觉得不公平。

慈安毕竟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正宫皇后,理论上要比慈禧的地位要高,因此慈安陵前比她的陵寝多花40万两完全合情合理。那么,两个陵寝的差异到底在哪里呢?原来慈安陵所用的木料大部分是楠木,价格较高。另外,慈安陵还多了一条神道,用意是要和咸丰的定陵连接,说白就是要体现出他们才是正牌夫妻。所以慈禧就没有资格建神道,以至于她认为自己最终还是输给了慈安。

不过事情不久后发生了转机。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暴亡,死因不明,这将挡在慈禧面前的最大障碍消除了,她终于可以独揽大权了。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东陵守护大臣呈上一份奏折,内容描述了慈禧陵寝的现状,说出现了渗漏、风化、彩花脱落等问题。按理说,得知自己的陵寝出现了这些现象,慈禧应该伤心才是,可是相反,他心里却乐开了花。因为这回有了一个送上门的借口,可以好好重修一下自己的陵寝。

慈禧马上派奕劻荣禄这两个心腹大臣去东陵。这两人是出了名的马屁精,很会揣摩慈禧的心思,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办法,他们的决定是出人意料的——他们打算拆除陵寝,重新修建。

陵寝建筑大多是由砖瓦木石建成,出现风化现象十分正常,咸丰帝的同样如此,难不成都要拆掉重建吗?然而这道离谱的奏折却正中慈禧的心思,她当即批准拆除重建。

慈禧陵寝重修之后,各方面都变得十分奢华。据档案记载,当时承修大臣荣禄等,上给慈禧一道奏折,里面说了大典隆恩殿的用料问题,荣禄建议改用黄花梨木。这是一种非常僭越的想法,还从未有人敢于在建大殿是使用这种木料。因为黄花梨木是明清皇家做高档家具的,民间绝少能够见到。

慈禧看后十分高兴,但依然不满足。她说既然大殿都用了黄花梨木,那么东西配殿也应该与之风格统一。用黄花梨木建造的慈禧陵大殿,可以说花费巨大。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整个陵寝重修耗费了150万两,要知道,当时距离竣工还有9年时间,虽然后来又用了多少银子没有确切的记载,但不难想象,数字一定很惊人。

另外,慈禧陵的彩画是新颖而独特的。她的三殿彩画全部改用了等级最高的金龙合玺彩画,这些彩画全部采用金色,这种别具一格的彩画在清代陵寝中唯慈禧陵所独有。

慈禧陵中的建筑更是与众不同,其中的金龙盘玉柱,使得慈禧三殿流光溢彩。在皇家建筑中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太和殿上,只有6根柱子上有盘龙。但在慈禧陵中,三殿总共有64根明柱上全部盘绕着半立体的镀金铜龙,而且每个龙头都装有弹簧,借助空气的流动,龙须可以自行摆动,形象栩栩如生。

而且慈禧还颠覆祖制采用了凤在上、龙在下的丹陛石,以及隆恩殿周围汉白玉石栏板也全部雕成了“凤引龙追”的形式,暗示着慈禧太后生前权力之大,皇帝都得跟在她后面听从她的安排。

慈禧陵寝的建筑特点不仅显示出晚清女主当政的鲜明时代特征,且建筑工艺和手法也堪称一绝。慈禧如此在陵寝处处炫耀自己生前的辉煌,无疑是亲手为自己的陵寝被盗埋下了祸根。

标签: 慈禧清朝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为何说唐文宗是中晚唐历史上最悲催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文宗,唐朝,风云人物

    在中国古代历史之中,盛唐时代可以说是一个最为值得后世的我们去不断追忆的时代。因为,华夏文化在那个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可是唐朝并非只有盛世,历史上的唐王朝朝实际上也有着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败,这段衰败便是中晚唐时期。在这段衰败的历史时期中,唐朝皇帝所要面对的则是内忧外患的局面。而细数唐玄宗之后的中

  • 明清时期的举人是怎样的地位?在现在是什么级别?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举人,明清,文史百科

    说到举人,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举人在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在1905年废科举之前,乡村长期藏有一些精英,一部分是退居二线的高官,一部分是考入秀才或举人但无法做

  • 马陵之战中,齐国是如何成功设伏歼敌取得胜利的?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马陵之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马陵之战是历史上的一次著名的战役,众所周知,孙膑在这次战役中杀死了庞涓,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了这次战役。魏国与赵国联合在公元前343年末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第二年,齐魏王为救韩国而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发兵攻打魏国。这场战争中

  • 吕布最好的兄弟是谁?义气或比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吕布,吕布,历史解密

    三国是个英雄的时代,英雄辈出,尽管传统的忠孝仁义等在这乱世期间,被不少人轻飘飘的抛弃了,但这并不妨碍许多英雄人物为了道义,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挺身而出,甚至不惜搭上性命。其中有许多人的事迹,至今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比如关羽千里走单骑,就是为了兄弟情分,为了君臣大义,可以抛弃荣华富贵,抛弃高官厚禄,虽千

  • 嘉庆时期的皇宫防卫有多差?百姓竟然能够轻而易举进皇宫!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嘉庆帝,野史秘闻

    嘉庆八年闰二月,嘉庆从圆明园回宫途中于御花园外遇到了一起刺杀事件,同行一百多人,竟然只有六个人出手去制止凶犯,嘉庆皇帝大为光火,处罚了侍卫头目,责问了当场的侍卫们:“百余袖手旁观者,岂无朕之至亲,岂非世受国恩之臣仆乎?”这件事情一出,嘉庆也是意识到皇宫防卫松懈,侍卫们没有各司其职,于是三令五申要求加

  • 明朝礼部尚书章纶简介:著有《章恭毅公集》、《困志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同样是对待功臣,朱元璋为何不像赵匡胤一样杯酒释兵权?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赵匡胤,文史百科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明朝建立后不久就开始进行北伐,元顺帝逃往蒙古草原,明朝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明朝统一之后,在朱元璋的领导下,百废俱兴,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过朱元璋却做了件很残忍的事情,就是诛杀功臣。借着胡蓝之狱,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所有的功臣基本上被朱元璋杀光了。

  • 阔亦田之战中成吉思汗处于弱势,他是如何转败为胜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阔亦田之战,蒙古,战史风云

    阔亦田之战大家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阔亦田之战意义非凡,是成吉思汗取得蒙古部落最高领导权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此次战役,以参战人数最多、较量的回合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而闻名于世,因成吉思汗用兵变化无常而被《世界战争史》等历史书籍收录。此次战役,也让成吉思汗的军事谋略文化正式形成,其中的

  • 齐襄公去世以后,皇位是谁来继承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齐襄公,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大家好,从古至今人们为了所谓的权利争个你死我活,古代所谓的皇位更是受到很多人的觊觎,为了能够坐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位,不惜兄弟相残,父子相残。咱们今天要讲的就是齐国皇位的争夺。庄王十一年,郕国在齐国和鲁国的联军攻击下投降。至此,齐襄公的霸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只要他能够会盟诸侯,就足以被称为一方

  • 赵树理小说中的“小二黑”以谁为原型而创作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野史秘闻

    “小二黑”是谁?这个要从作家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说起。赵树理《小二黑结婚》里面“小二黑”原型是山西省左权县横岭村人,名叫岳冬至,也确实是该村民兵小队长。但是,原型人物并没有如愿和自由恋爱的“小芹”结婚,而是在和&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