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史上的朱由检到底是什么样的 明朝灭亡和他的关系有多大

历史上的朱由检到底是什么样的 明朝灭亡和他的关系有多大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600 更新时间:2024/1/5 1:59:59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朱由检,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京城,走投无路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来到皇宫后山,寻了一棵歪脖子老树,挂了上去。堂堂一国之君,就这样了却一生,此时的他,年纪不过三十三岁。

本该是正值壮年的大好年纪,却国破家亡,成为历史上又一个亡国之君。

纵观朱由检这一生,其实有着太多的遗憾。想当年哥哥天皇帝驾崩,朱由检才十七岁,即位后的少年天子,意气风发,志气正扬。年轻的朱由检胸怀大志,誓要中兴大明王朝。

朱由检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的做的,先是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被他翻手覆灭。后又启用袁崇焕,屡败后金,甚至于一度高呼,五年内平定辽东。此时这个年不满二十是年轻人,俨然成了大明朝复兴的希望。

只可惜,连崇祯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些高光时刻,不过是大明朝的回光返照。他终究没能救得了大明朝,没有守住祖宗传下来的基业。在其即位十七年后,大明王朝,终究还是亡在了他的手里。

而关于明朝的灭亡,很多人都说,这不怪朱由检,其乃是历史大趋势,朱由检根本无法阻挡。

这话确实有些道理,面对当时明朝的困局,朱由检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朱由检登基时,接过来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破烂不堪的大明王朝。先是万历皇帝数十年不上朝,导致朝中党争不断,政局混乱。而辽东的努尔哈赤也在这时期崛起,成为明朝的最大外敌。

后又有天启皇帝,在位七年专注木匠手艺,不问朝政。魏忠贤因此大权独揽,并与东林党内耗不断,大明王朝的朝堂愈发乌烟瘴气。在这两位的放任自流下,大明王朝已经是病入膏肓,风雨飘摇。

传到朱由检手中时,这已经是一个超级烂摊子,阉党和东林党党争之后乌烟瘴气的朝堂,卫所制度沉积所带来的军力退化,万历三大征后被耗空了的明朝国库,这些种种大明王朝身上的顽疾,想要根治,难于登天。

当然,除了人祸,更难的是天灾。小冰河时期所带来的气候变化,使得明朝后期天灾频发。

自朱由检即位的第一年开始,北方大地几乎是连年大旱,动辄便是赤地千里,寸草不生。而由此引发的饥荒和传染病,令朱由检手忙脚乱。到处都是逃难的百姓,他们没饭吃,没药医,饿殍遍地,哀鸿遍野。而面对那堆成山的赈灾折子,朱由检近乎绝望。空虚的国库根本没有余粮,而且就算从江南征集来了赈灾钱粮,经过各方官员的层层盘剥,到老百姓手里已是所剩无几。

于是乎,活不下的老百姓们,只能说选择造反。

就这样,天灾最为严重的陕西河南一代,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也是在这里面崛起。农民起义的爆发,使得明朝的国力再度被消耗,甚至于走向灭亡。如果没有这场农民起义,或许明朝还能苟延残喘数十年。

所以,明朝的灭亡,似乎更多的只是天灾人祸,和朱由检关系不大。

但事实上,关于明朝的灭亡,朱由检也是有责任的。

他当初接过来的明朝虽然烂,但却不是烂到无可救药。朱由检依然还有翻盘的机会,一切都还有转机。只是他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昏招频出。虽然其一生兢兢业业,连过年都不敢休息。但治国不是勤政就可以,其更需要正确的方法策略,而朱由检显然没做对。

那么他到底错在哪儿了?

第一,朱由检没有大局观,错误的估计当前形势,将军事重心放在了辽东。

众所周知,一个皇帝最为重要的技能就是知人善任。皇帝自己的能力差一点没关系,但你一定要会用人。但是朱由检半路出家,打小就没有得到过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且他又不像嘉靖皇帝那样有天赋,所以他不是太会用人。

话说崇祯元年,朱由检扳倒魏忠贤,铲除了阉党之后,意气风发,随即便把目光投向辽东,他想要击败皇太极,平定后金,所以他再度启用了曾经拿下过宁远大捷的戍边名将袁崇焕。

袁崇焕也是雄心壮志,他告诉朱由检,只要放权给他,五年便可平定辽东。

“一把尚方剑,五年复辽东”。

这话听起来很厉害,但是不太现实。因为当时 的后金已成其后,明朝国力衰微,明显处于守势。袁崇焕过去能守住就不错了,还说要消灭别人。

但是朱由检信啊,他当时雄心壮志,一心想着建功立业,所以非常支持袁崇焕,封他总领辽东兵事。同时将国内资源向辽东倾斜,仅仅只是帮助袁崇焕打造出了一个关宁锦防线。而敌我形势并没有发生太大改变,后金依然是高悬在明朝头顶的一把利剑。

而且这个关宁锦防线也不是那么的有用,因为皇太极虽然过不了山海关,但是他可以绕道蒙古,越过长城,八旗铁骑,还是能够杀到京城。而这时候,崇祯才知道自己过于相信袁崇焕。

当然了,支持袁崇焕可以,压制女真更没错。但是你朱由检作为一国之君,不能就做这一件事儿啊。要知道当时国内还有一片烂摊子呢,什么饥民灾荒,农民起义,这些都是需要兵马钱粮去解决的。

可朱由检依旧将重心放在辽东,当初洪承畴和在陕西把张献忠、李自成的起义军差不多都快消灭了。结果皇太极兵临北京,孙承宗等人不得不回师勤王,这才有了后来东山再起的李闯王啊。

很显然,相比于辽东的后金,李自成他们才是明朝的最大隐患。最终,明朝也是灭在明朝手里。

第二,朱由检好面子,屡次错失机会

朱由检这个人非常好面子,在临死前还写下遗书,说自己死后没脸见祖宗。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

而正是他这个特点,使得自己错失很多翻盘的机会。

比如当年张献忠和李自成被杨嗣昌制定十面张网计划打得是近乎全军覆没。这本该是一鼓作气,消灭他们的大好时机。结果朱由检听说张献忠要向他投降,于是便让杨嗣昌放弃赶尽杀绝。还说:

“他如此有诚意,朕怎么能寒了他的心?”

要知道,之前因为张献忠打下了朱元璋老家凤阳,挖了朱由检他们家的祖坟,朱由检还誓要将他扒皮抽筋。结果仅仅因为张献忠的臣服,他就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这不是闹着玩儿吗,君言岂是儿戏?

果不其然,张献忠只是缓兵之计,后来又东山再起。

还有在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已经兵锋直指京城。朱由检当时想要南迁,毕竟南边还有一个都城,而且那边的形势比较稳定,远比北边安全。但是朱由检好面子,怕人家说他没有骨气。最终,迁都一事,未能成行。

事实上,如果朱由检当时迁都了。南明就不会因为没有主心骨而内斗不断,最终被入关的清军各个击破。

此外,李自成当初也不是想要推翻明朝,他只是想裂土封王。为此他还给朱由检写信,让朱由检封他为王,他甚至愿意去为明朝出关攻打后金。但是朱由检好面子,他认为自己堂堂天子,怎么能向贼寇妥协,于是再一次失去机会。

第三,朱由检能力平庸,但性格多疑,胡乱插手军事行动,导致明军多次战败。

打仗这事儿,还是需要专业的。如果一个外行老是来指手画脚,那就麻烦了。而在松锦之战和潼关之战这两次事关明朝生死存亡的大战中,正是由于朱由检这个外行,到这里明军惨败。

首先发生于崇祯十三年的松锦之战,这是明朝和后金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大决战。

当时皇太极的八旗铁骑野战无敌,所以洪承畴选择避其锋芒,依靠工事在城外与城内的祖大寿成对皇太极形成合围之势。眼见着皇太极有些撑不住了,朱由检突然冒了出来。

长久的消耗战,使得军饷消耗颇多,而且朱由检多疑的性格使得他担心洪承畴拥兵自重,所以他下令:

“刻期进兵,不进者死”。

朱由检是皇帝,圣旨不能不接啊。于是洪承畴只能是改变策略,硬着头皮去给八旗军正面硬刚。结果明军大败,锦州失守,洪承畴被俘。大明王朝再无力与后金对抗。

再者是发生于崇祯十六年的潼关之战,这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战,因为潼关背后,便是京城。

当时是一个敌强我弱的形势,面对李自成的百万大军,明军却是缺兵少粮,而且军中瘟疫肆虐。孙传庭坚守潼关,避战不出。

朱由检又是猜忌心作祟,他害怕孙传庭拥兵自重,所以催促孙传庭出战。孙传庭没有办法,只能是带着军队去以卵击石。最终孙传庭战死沙场,潼关失守。

而最为可气的是,朱由检这个人,从来都不是一个敢于担责的人。无论是松锦之战,还是潼关之战,他都是将失败的责任归咎主将。洪承畴还好说一点,毕竟投降了。但是孙传庭作为一代名将,战功赫赫,孙传庭曾经亲手把高迎祥抓住,也曾经把李自成打的全军覆没。而且他一生忠心耿耿,乃至于最后马革裹尸,为国捐躯。

这样的人,却成为了朱由检眼里的无能之辈,死了没有任何谥号,子孙没有福荫。

明史有云:“传庭死,而明亡矣”

但孙传庭,死得不值!

虽然,朱由检当皇帝这十几年没少写“罪己诏”,但事实上,关于不敢担责这个性格,朱由检却一直都没改,直到死,他都没觉得是自己错了,仍然叫着是“诸臣误朕”。

试问一下,一个领导,如果连承担责任的勇气都没有,那他还有什么前途?

所以,纵观朱由检一生,虽然胸怀壮志,勤政救国,但却是不是一位优秀的帝王,不仅能力平庸,而且性格缺陷很大。这样的皇帝,再配合烂得不行的大明朝,最终成为亡国之君,也在情理之中。

标签: 朱由检明朝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曾放过了一位奸臣,最后毁掉了江山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唐朝

    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千古一帝,在其在位期间,不仅让唐朝出现了贞观盛世,还将唐朝的威名响彻大江南北,无人不服。对于李世民取得的这个伟大成就,有人说他是为了弥补玄武门之变留下的坏名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但是也就是从玄武门开始,李世民开始重用有贤之人,连前太子的

  • 宋太祖赵匡胤一生最宠爱的妃子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匡胤,宋朝

    中国的宋朝小编觉得宋朝是一个非常发达的朝代,当时的宋朝经济发达,人文气息浓厚,不仅是有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宋词,一批文人墨客也是独领风骚,那么,当时宋朝的第一位皇帝宋太祖小编相信很多人应该也是知道的,宋太祖也叫做赵匡胤,宋太祖对于当时宋朝的经济发展还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那么,宋太祖最爱的妃子是谁?宋

  • 楚义帝熊心和楚怀王到底是什么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熊心,秦朝

    作为《大秦帝国》系列的最后一部,2020年,《大秦赋》登上了荧幕。在《大秦赋》的结尾,秦王嬴政终于扫平六国,一统天下。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然而,秦始皇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王朝根本没有千秋万代。他刚死没多久,陈胜吴广振臂一呼,中华大地便风起云涌。陈胜吴广虽然牺牲,革命之火

  • 陈胜短短几天建立“张楚”政权,又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陈胜,秦朝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存在过无数个政权,大多数来之不易,可是却有这么个政权特立独行,建立时间不过几天,存在时间不过六个月,它就是秦末汉初的“张楚”政权。历史给予“张楚”政权极高的评价,有人认为陈胜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震耳欲聋,打破了阶级的固有属性,发出底层人民的心声。陈胜是如何在几天内建立“张楚”

  • 康熙和乾隆为什么都喜欢去江南 他们都去江南做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康熙,乾隆

    很多人都不了解康熙和乾隆下江南,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康熙是清朝一位非常优秀的皇帝,作为康乾盛世的缔造者,康熙的能力毋庸置疑。康熙8岁继位,从此,康熙成为清朝皇帝。但此时的康熙受到四辅臣的束缚,之后四辅臣的权力逐渐失衡,于是出现了鳌拜的专权。这对于康熙来说,肯定是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年

  • 王敏彤对溥仪的感情有多深?她为溥仪做过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敏彤,晚清

    王敏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1912年,隆裕太后替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正式宣告清朝灭亡。自此,爱新觉罗氏不再是至高无上的皇族的姓氏,而那些皇室子弟也失去了原本尊贵的身份和地位。溥仪退位次年,完颜氏王府诞生了一位小格格,她就是被誉为晚清最

  •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跟李渊有何关系?真相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李渊,唐朝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跟李渊有何关系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隋朝末年,隋炀帝残暴不仁,引起了百姓们的不满,各路军队纷纷起义征讨。李世民年少有为,早就看清当时局势,他劝父亲不要再为隋朝卖命,顺应民意反对隋朝。在李世民的带领下,李渊的军队势如破竹率先取得了胜利,在征讨过程中,

  • 萧绰为辽朝带来了什么?她的才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萧绰,辽朝

    萧绰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对于辽国太后萧绰,由于历史小说和戏文都对她丑化颇多,名声可能不太好,然而,实际上她却是一位中兴之主,一手将辽国推向高潮。电视剧《燕云台》热播,让萧绰这个名字进入了大家的视野,提起她的名字你可能觉得陌生,但是如果告诉你她是就是杨家将

  • 李渊能轻易就被李世民逼宫说明了什么?他真是个窝囊废?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渊,唐朝

    李渊能轻易就被李世民逼宫说明了什么?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中,李渊算是最悲催的那一种:眼见天下已定,自己还好好的在皇帝宝座上坐着呢,儿子们就按捺不住的开展了夺位大战;最终,3个成年儿子只活下来一个,另外两个全家男丁悉数被杀,自己却眼眼睁看着无能

  • 薛涛的心境有着怎样的变化?她遇到了哪两个比较重要的男人?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薛涛,唐朝

    薛涛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谈起历史上的才女,历朝历代都能涌现那么几个代表。但是说起唐朝的四位女诗人,有几人能够一一道尽她们的名字。薛涛就是其中一位,这个看似男性的名字,其实是个名副其实美貌兼具智慧的女子。薛涛是生在长安城官宦之家的掌上明珠,后来全家随被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