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东汉宗室刘虞,他的一生都经历过什么?

东汉宗室刘虞,他的一生都经历过什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776 更新时间:2024/1/24 10:48:26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东汉宗室刘虞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因为外戚与宦官轮流乱政,加上爆发了震惊朝野的黄巾之乱,使得地方豪强崛起,形成东汉末年诸侯割据之势,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刘表、袁绍、曹操、袁术等人。“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宗室中有提出“废史立牧”,实为取一安身立命之所坐观天下大变的刘焉;只身入主荆州,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刘表,宗室重臣尚且如此,又怎能相信袁绍等人没有心怀异志呢?然而这群独狼中竟然混入了一匹“羊”,作为帝室王公之胃,堪称宗室清流的刘虞有着怎样的起伏一生?

一、贵胄之后,颇有仁德

刘虞是东海恭王之后,其祖父刘嘉做到了光禄勋一职,位列九卿之一,地位显要,父亲刘舒曾任丹阳太守。凭借其宗室的身份,加上政绩斐然,刘虞在获举孝廉后很快平步青云,一步步做到了幽州刺史的职位。幽州为穷州,虽然辖郡、国十一,县、邑、侯国九十,但地处北方,且与少数民族接壤,根本就是一个苦差事。但刘虞没有嫌弃,来到幽州后他广施仁政,笼络外族,幽州百姓都在歌颂刘虞的功德,而在鲜卑、乌桓等外族间刘虞都有着崇高威望,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公孙瓒杀害了刘虞后会有乌桓王、鲜卑人感恩他的恩德找公孙瓒算账。“自鲜卑、乌桓、夫余、秽貊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但之后刘虞就因为公事被免官,直到黄巾之乱爆发才重新受到重用。

中平元年(184),震惊东汉朝野的黄巾起义爆发,以张角为首的起义军很快攻破冀州诸郡。而在仅仅一个月内,全国八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威震京师。东汉朝廷一方面组织名将前去平反,另一方面则任命刘虞为甘陵国相,到冀州安抚救助受灾的民众。刘虞到了破败不堪的冀州后坚持从自身做起,每顿饭不过一两道素食,穿着破旧的衣服,以俭朴为下属榜样,不久后刘虞升迁为宗正,列为九卿之一。

二、再平叛乱,恩威燕北

黄巾之乱平定后没多久,前中山国相张纯、前太山太守张举与乌桓王结盟,发动叛变,战火再度席卷北方,乌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殉职,叛军很快达到了数十万人。后来张举自号为“天子”,传书到各州郡说要取代汉朝,还指示乌桓王等五万人部队,进入青、冀二州作乱。因为刘虞在北方的威望很高,东汉朝廷再度任命刘虞为幽州牧,让他前去平乱。刘虞到地方后,“罢省屯兵,务广恩信”,还派使者离间一时上头的乌桓峭王等人,悬赏通缉张举、张纯二人,很快就将叛乱平定了。

携大胜而归的刘虞被拜为太尉,但他推辞不受,接连推荐了卫尉赵谟、益州牧刘焉、豫州牧黄琬、南阳太守羊续,然后汉灵帝刘宏却铁了心还是拜其为太尉。平乱后刘虞仍然坐镇幽州,在任期间,“虞务存宽政,劝督农植,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谷石三十”,刘虞将幽州打造成了一方乐土,就连青、徐州百姓都逃难至此,刘虞也一视同仁,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百姓安居乐业,但刘虞始终不忘节俭,常常粗茶淡饭,穿着朴素破旧的衣服,“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

三、文武失和,兵败被杀

公孙瓒发迹于北方,同北方游牧民族争战不断,“每闻有警,瓒辄厉色愤怒,如赴仇敌,望尘奔逐,或继之以夜战”,因此游牧民族都害怕怨恨公孙瓒。然而刘虞不同,他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这些游牧民族,在他们中积累了很高的威望。公孙瓒好战,刘虞好和,两人因为政见不同导致关系逐步激化,而公孙瓒又受到刘虞的节制,常常通过放纵手下烧杀抢掠来宣泄自己的不满,“瓒但务会徒众以自强大,而纵任部曲,颇侵扰百姓,而虞为政仁爱,念利民物,由是与瓒渐不相平。”两人的裂痕越来越大,虽然不至于动手,但嘴仗不断,今天是刘虞上书朝廷痛骂公孙瓒掠夺百姓的罪行,明天就是公孙瓒“举报”刘虞要造反,文武失和导致朝廷也头疼不已,无法解决。

眼见关系难以调和,刘虞又不想公孙瓒做大做强,于是打算先下手为强,趁着公孙瓒部曲在外征战时发兵讨伐。临行前,从事程绪劝阻,被刘虞斩首,另一个从事公孙纪因为曾经受到公孙瓒的厚待而连夜前去报信。当时公孙瓒手下不足,根本不是刘虞手底下十万人的对手,但刘虞也因此轻敌,一下想着只抓公孙瓒就好,一下又不许焚烧城池,导致攻城不顺,反而被公孙瓒顺风纵火,杀得刘虞大败。本来公孙瓒想要继续扶持刘虞为傀儡,自己掌握北方,正巧这时朝廷给刘虞的赏赐到了,公孙瓒于是诬陷刘虞之前与袁绍合谋要当皇帝,胁迫使者段训将刘虞斩首,自己掌握了幽州。

“刘虞为汉室名裔,恩信夙孚,乃以战略之未娴,谬思讨瓒,卒至身死家亡,为天下笑”。在尔虞我诈,成王败寇的东汉末年,刘虞的仁德可以说是一股清流,董卓专权,勤王之师都想着能从中捞多少好处,而只有刘虞、孙坚等寥寥几人忠于汉室,且刘虞坚决拒绝了袁绍等人立他为帝的想法。但刘虞太小看了战争的残酷,坐拥十万不善战事的兵卒,还坚持不要焚杀城郭房居,结果被公孙瓒反杀,“区区小惠,不足道焉”。

标签: 刘虞汉朝

更多文章

  • 赵匡胤去世后,宋皇后过的有多凄凉?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皇后,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赵匡胤去世后,宋皇后为何晚景凄凉,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一直以来,宋太宗赵光义的名声都不太好,那么赵匡胤死后,登上皇位的赵光义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嫂嫂宋皇后的呢?按理来说,赵匡胤去世之后,赵光义皇位到手,宋皇后已经无法对其产生威胁,然而宋皇后的最终结局却相当凄凉,死后也

  • 王莽篡位后,专注改革,为何还是会失败?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王莽,汉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王莽。王莽篡位后的十五年里,唯一干的事情就是改革,以及为了应对由此导致的乱局而疲于奔命。王莽改制的内容,与他所处的时代全然不相符,反而依稀有些近现代概念的影子。因此,他也被冠以了“穿越者”的雅号。但这只是个戏称,实际上,王莽是个彻头彻尾的复古者。作为儒生治国

  • 刘娥为什么不学武则天登基称帝 刘娥是不敢还是不能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北宋,刘娥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北宋刘娥,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刘皇后垂帘听政11年,为什么不称帝,是不想呢,还是不敢?直接回答问题,不敢。刘皇后和武则天完全不是一回事。武则天之所以后来能够真的当皇帝,也是经过了长期准备的。首先是在高宗晚期多病的情况下,她就已经和高宗一起,“二圣临朝”了,

  • 刘伯温为何要阻止朱元璋去攻打日本?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伯温,明朝

    刘伯温为何要阻止朱元璋去攻打日本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重锓诚意伯文集序》:“汉以降,佐命元勋多崛起草莽甲兵间,谙文墨者殊鲜,子房之策不见辞章,玄龄之文仅办符檄,未见树开国之勋业而兼传世之文章如公者,公可谓千古之人豪矣。”朱元璋创建明朝之后,天下四方初定,前元余孽

  • 安定王朱尚炌,明朝第一位造反的郡王,他的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尚炌,明朝

    安定王朱尚炌是什么结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像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这样靠“开局一个碗”起家的,可谓是绝无仅有。但是朱元璋出身虽低,却非常谦虚好学,特别善于总结历史上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在他老人家看来,周朝以分封而享国八百年,而那些宗室孱弱的

  • 荆州丢失,关羽身死,刘备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刘备,三国

    说到荆州丢失,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公元219年,受封前将军的关羽命南郡太守糜芳坐镇江陵,将军傅士仁镇守公安,以与江陵形成掎角之势,如此一来,关羽认为后方无忧,于是率领大军围攻襄樊两城。战事之初,曹操派出于禁督七路大军增援樊城,然而主将于禁不熟悉当地的地势环境,也不清楚当时的天气,导致大军被山洪淹没,为

  • 唐顺宗李诵,为何会被儿子废掉帝位?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诵,唐朝

    每当一提起唐顺宗李诵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后宫词》里曾这么说过:“最是无情帝王家”,世人也皆说皇家无父子,身处帝位,考虑最多的便是天下百姓的生计,对于父子之情,便淡漠了许多。即使是太子,也难以享受几天父爱。唐德宗时,太子岳母有罪,唐德宗恨乌及屋

  • 汉惠帝的皇后张嫣深受宠爱,为何到死都是处子之身呢?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张嫣

    皇后至死仍是处子之身,这在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而且还是一位与皇帝十分恩爱的皇后,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处女皇后这在历史上实际不多见的事,西汉就有一位皇后深得皇上喜爱,并且多次与皇上同房,可是,她却到死还是处女,此人就是西汉惠帝的皇后张嫣。首先,我们来讲讲这位汉孝惠帝又是何人?他是没高祖刘邦的儿子,

  • 元末爆发的红巾军起义中,最厉害的人是谁?他是被谁击败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福通,元末

    说到刘福通,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谈及元朝最后一位军神,相信很多人会认为是王保保,即《倚天屠龙记》中赵敏兄长,历史上的“天下奇男子”。一次,朱元璋大会诸将,问道:“天下奇男子谁也?”诸将都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明太祖笑曰:“遇

  • 后世是如何评价管宁的?他比诸葛亮还厉害吗?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管宁,东汉

    说到管宁,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谈及三国第一人,虽然没有定论,但在大众印象中不外乎就是曹操、郭嘉、诸葛亮、荀彧、刘备、孙权、周瑜等人中之一。风云激荡的三国年代,这些人叱咤风云,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至今让人津津乐道。然而,在王夫之、钱穆等历史名人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