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此人是西蜀军团第一战将,张飞赵云联手才能赢他

此人是西蜀军团第一战将,张飞赵云联手才能赢他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442 更新时间:2023/12/9 0:07:38

诸葛亮曾在隆中对中指出益州之主刘璋暗弱,并为刘备谋划了攻取益州的战略目标。但刘备在攻取益州的具体实践上却并不顺利,一方面,刘备集团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受刘璋之邀入川直至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才夺取成都,时间跨度较长,另一方面,刘备攻取益州并非依靠单兵作战,而是赖于荆州方面不断补充的援军最终才得以攻占益州。刘璋昏聩似乎是史家的公认,那么,刘备取川的实践为何会颇为艰辛?在笔者看来,一者是刘备虽然取得了荆州部分州郡,但自身的军力还未达到足够强大,二者是刘璋虽然昏聩,但益州军力却并不孱弱,益州的文臣武将,能够看清形势的并不在少数,因此,刘备在初入川中时并不敢轻举妄动。而一众益州将领,张任应是颇为出众和出名的。

小说《三国演义》中,张任在阻止刘备占据西川的过程中占了不少戏份,同时,张任也与诸多刘备集团的一线人物有过交手,且战绩不凡。

首先,小说第六十一回刘备和刘璋在涪城相会饮宴,庞统法正密谋于宴前诛杀刘璋,于是假令魏延宴前舞剑。张任看出魏延舞剑不怀好意,于是站出来与魏延同舞,间接阻止了庞统和法正的谋略。笔者看来,涪城饮宴中,张任上场后魏延无法对其进行压制,而是“目视刘封”寻求支援,可见小说中张任的武艺并不输于魏延。

其次,小说第六十三回,张任主动请缨设伏雒城小路,乱箭射杀了刘备的副军师庞统,使得刘备集团元气大伤,不得不向荆州搬请救兵。

再次,小说第六十四回,刘备围攻雒城第四日,张任“望见玄德在西门,骑马往来,指挥打城,从辰至未,人马渐渐力乏”,遂令吴兰、雷铜出城拖住黄忠、魏延,自己出城趁势擒捉刘备。若不是张飞及援军及时赶到,刘备险些就遭张任擒捉。

最后,同样是小说第六十四回,张飞援军到后,张任等守军处于不利地位,此时,张任仍然能够设下诈败计,并成功诱使张飞进入包围圈,使张飞陷入“进退不得”、“正没奈何”的境地。若非赵云及时赶到擒捉吴懿并杀散包围,张飞估计要大吃苦头。

以上就是张任在小说中的主要表现,虽然张任出场的回目不多,但表现却颇为不凡,可以看出,小说中的张任善于应对且智勇双全,被擒投降的吴懿就曾对诸葛亮明言:“张任乃蜀郡人,极有胆略,不可轻敌。”而小说中刘备集团擒捉张任也煞费了一番苦心,由诸葛亮亲自设计,吴懿为向导,张飞、赵云、黄忠和魏延等人一齐通力合作才俘虏了张任。最终,张任不肯投降刘备被斩。虽然《三国演义》用刘贬曹的色彩浓厚,但面对拒绝归顺刘备的张任还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引用了后人的诗句(“烈士岂甘从二主,张君忠勇死犹生。高明正似天边月,夜夜流光照雒城。”)褒扬其忠烈。而其他的演绎如南派评书中,张任还被塑造成西川大都督,与赵云、张绣同为武术名家童渊的弟子。

不同于小说中戏份充足,历史上对张任的记载似乎很少。《三国志 先主传》正文中仅有一处记载:“(刘)璋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于涪,皆破败,退保绵竹……先主进军围雒;时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资治通鉴》也只有一处记载:“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刘)璋遣其将刘璝、冷苞、张任、邓贤、吴懿等拒备,皆败,退保绵竹;懿诣军降。璋复遣护军南阳李严、江夏费观督绵竹诸军,严、观亦率其众降于备。备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刘璝、张任与璋子循退守雒城,备进军围之。任勒兵出战于雁桥,军败,任死。”两处的记载张任都只是作为抵御刘备集团的一份子而出现,并无其他个人表现。

小说中,刘备军是占领了雒城后趁势进取绵竹,而历史上似乎并不是这个顺序。载刘备集团对雒城的围攻一直持续到了建安十九年,同时在这一期间,刘备集团收编刘璋派遣到绵竹守御的人马尔后又包围了雒城。据此,小说中张任的战绩在历史上并无依据。最典型的如张任在雒城小路设伏射杀庞统,一是无明确的记载,二则是在时间上也难以成立。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张任军败于雁桥被俘身死是在建安十八年(五月至七月期间),而庞统中流失而亡则在建安十四年围攻雒城的战役中(笔者按:当然,庞统身故的具体时间是否是建安十四年也有争议,但此处先以《资治通鉴》记载的为准。)。很明显,根据《资治通鉴》的时间顺序,张任败亡在前而庞统身死在后,张任是不可能主导射杀庞统的。而张任在涪城饮宴上的表现、对阵刘备、张飞历史上也都无相关的记载。

裴松之在《三国志 先主传》的注解中引用的《益部耆旧杂记》简单的补充了张任的介绍和其他零星事迹:

益部耆旧杂记曰:“张任,蜀郡人,家世寒门。少有胆勇,有志节,仕州为从事。”

益部耆旧杂记曰:“刘璋遣张任、刘璝率精兵拒捍先主于涪,为先主所破,退与璋子循守雒城。任勒兵出于雁桥,战复败。禽任。先主闻任之忠勇,令军降之,任厉声曰:‘老臣终不复事二主矣。’乃杀之。先主叹惜焉。”

从载中可以看出,张任在历史上大抵是一个路人的形象,和小说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过,小说中的一些细节的表述倒与历史相符。

小说中,虽然张任在谋划抵御刘备集团的进攻时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如张任主动要求到雒城小路埋伏、张任指挥吴兰、雷铜协助擒捉刘备、张任诈败设计包围张飞,但实际上张任并不是刘璋军团的主帅,小说中张任在涪城饮宴上出场时,其职位是“从事”,这与《益部耆旧杂记》中张任“仕州为从事”是一致的。此外,小说中,涪水关丢失后,“(刘)璋遂令刘璝、泠苞、张任、邓贤点五万大军,星夜往守雒县,以拒刘备。”将领的顺序也和《三国志先主传》乃至《资治通鉴》一样,张任是排在刘璝和泠苞之后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说和历史中刘璋派遣援军中的吴懿和刘璋是有姻亲的,其实际的地位在张任之上。

上述细节可以说明,历史上,张任实际在刘璋集团中的身份地位并不高,《益部耆旧杂记》提及其出身“家世寒门”,翻阅《三国志》的文本,极少出现“寒门”一词,而再考量历史文本中张任在诸将中的顺序排位亦可稍稍印证。小说在介绍张任时似乎隐去了张任寒门的身份,而是意在突出其勇略(吴懿语:“张任乃蜀郡人,极有胆略,不可轻敌。”)。而后世小说的作者却似乎有意要突出张任的形象。因此,张任虽然在小说其他细节处如张任的职位和在诸将中的顺序排位照搬了历史文本。但却增加了诸如射杀庞统等战绩。在笔者看来,小说作者之所以有意要突出张任,不仅是因为张任最终宁死不降,同时也是因为张任出身贫贱却有胆有节,以此借张任这一人物形象褒扬和鼓励出身微贱而忠勇、贞良、守节之人。

小说第六十二回中有一处细节颇为让人玩味。刘璝出征前,想要询问西川锦屏山紫虚上人(准确预言了庞统将殒于落凤坡)此次行军之凶吉,刘璝笃信不疑,而张任却很不以为然,并说道:“大丈夫行兵拒敌,岂可问于山野之人乎?”在笔者看来,刘璝和张任对待紫虚上人的不同态度也恰恰反馈了二人对天命、定数的看法。大抵在小说作者看来,在历史上“家世寒门”的张任眼中,义无反顾地剧斗应当要比迷信神鬼要来得更加踏实。

标签: 张任三国赵云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王陵:曾担任西汉右丞相,他投靠刘邦前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风云人物

    王陵,战国末年楚国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曾担任右丞相一职。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陵出身沛县豪族,与雍齿交好,被刘邦以兄礼相待。刘邦攻陷咸阳后,他集众占据南阳,坐观楚汉之争。其母身陷项羽营中,力促王陵归汉,绝然伏剑自杀,为楚军所烹煮。王陵归顺刘邦后,封安国侯。相国

  • 在司马炎的太康盛世背后,西晋隐藏着哪两大社会顽疾?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西晋早期经济快速发展,司马炎的年号是太康,所以这段时间被称为太康盛世。但是盛世背后,却隐藏着两大社会顽疾,加剧着西晋王朝的灭亡。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奢靡西晋开始出现让人瞠目结舌的超级富豪,这些富豪对穷人没有同情心,比起救济穷人,他们更喜欢互相比富:司马炎到大臣王济家吃饭

  • 垓下之战中,刘邦军队总共出动了多少兵力?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史风云

    垓下之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垓下之战: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後,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後。项羽之卒可十万。在史记中已得知垓下之战。汉阵营的将领有:淮阴侯、孔将军、费将军、绛侯、柴将军。柴将军:二岁十月入汉,击齐历下

  • 史上最强匹夫南宫长万,他的身世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宫长万,春秋,宋国,历史解密

    春秋时,宋国有个巨人,叫南宫长万,名字里带个“长”字,是表明他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实际上,他身高将近三米;又有个“万”字,是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万人敌,中国历史上有过几位号称万人敌的人,比如项羽、吕布、关羽等人,但他们的单兵作战能力,顶多对付一千人而已,否则项羽就不会乌江自刎、吕布就不会白门楼殒命、关

  • 龙袍不适合清洗,皇帝夏天穿在身上味道不大吗?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乾隆,野史秘闻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就是权力的象征。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体现的就是皇帝的权威性。皇帝作为一群特殊的人群,为了显示出他们身份地位的不同,在很多细节方面,皇帝和常人都是不一样的。就比如说皇帝在上朝时,会穿着专门的衣服,它就是龙袍。古代的皇帝都认为自己是真龙天子,所以会把龙刺在龙袍

  • 朱棣削藩与朱允炆削藩有何区别?结局有何不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人物

    藩就是藩王,也就是诸侯。削藩,就是削弱诸侯们的力量。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自从朱元璋死后,就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落在继位的建文帝的肩膀上,那就是削藩。然而建文帝的一通强硬削藩,惹来了燕王朱棣都反叛,并最终被其所击败。虽然建文帝因为在削藩上操之过急,而最终被打下皇位,但这并不意味着藩国不

  • 满族人为什么不吃狗肉?满族人不吃狗肉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众所周知满族人忌服狗皮,忌食狗肉,关于满族人忌食狗肉的原因,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此说源于满族的民间故事,便说法亦不相同,一说努尔哈赤脚上有红痣,被明辽东总兵李成梁所忌,欲杀之。努尔哈赤在李成梁小妾的帮助下骑青马带犬逃出,明兵随后追来,先射杀青马

  • 秦国灭六国发生了哪些事情?“本该最容易打”的怎么打得最艰难?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战史风云

    秦灭六国的过程中,本该最容易打却打得很艰难的是赵国,本该最难打却轻易打下来的是齐国,一个将领打不赢换个将领就能打赢的是楚国,轻松打赢却后患无穷的是韩国,本来很强大却自己把自己折腾得不经打的是魏国,本来不经打却偏偏要去惹事的是燕国。我为什么这么说呢?(秦灭六国地图)一、本该最容易打却打得很艰难的赵国。

  • 乾隆为什么会让多尔衮的后代担任亲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多尔衮,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多尔衮的一生,无论生前身后,都极为曲折。对清朝来说,多尔衮一生立下汗马功劳。从平定天下到治理天下,多尔衮都有重要贡献。这也为多尔衮换来显赫声势。最顶峰时,多尔衮甚至凌驾于皇位之上,被称为“皇叔父摄政王”,死后不久还被追封为“清成宗”。但仅过两个月,多尔衮就被顺治皇帝夺去封号,坟墓也被掘开。昔日万人朝

  • 尔朱英娥:古代最传奇尼姑,前后侍奉了3任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尔朱英娥,北魏,野史秘闻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尔朱英娥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无论是做僧人还是尼姑,佛门讲究的是六根清净。但是在古代有这么一位尼姑,不仅六根不清净而且还侍奉了三位皇帝,最后还差点侍奉自己的儿子。这位尼姑叫尔朱英娥,她的父亲为了独掌朝中大权,就把尔朱英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