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康熙为何要行三跪九拜礼拜谒朱元璋陵?真相是什么?

康熙为何要行三跪九拜礼拜谒朱元璋陵?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835 更新时间:2024/2/9 18:34:58

康熙皇帝 是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月不易,永照大明,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起的大统一朝。中央集权高度集中,武力统摄思想落实到了现实,二百多年时间里,没有外嫁过一个公主,不屑于和亲这样重要的政治拉拢手段。

多个皇帝带头御驾亲征,甚至还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封狼居胥的皇帝,堪称是最为硬气的一个朝代了。

清朝与明朝的敌对战争状态持续了61年的时间,最后清胜明败,明初虽武力鼎盛,但国运已尽,难挽将倾之大厦。在这场力量的竞赛与智谋的较量里,终究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更胜一筹。

两个朝代打得不可开交,按理说应该是针尖对麦芒,但是清圣祖康熙仍然拜谒了朱元璋的陵墓,甚至行了三跪九拜之礼。

第一次南巡时是十月下旬,康熙骑着马进了城,尊贵的天子第一次远道而来,所以热情的百姓夹道跪迎。虽然对此事早有耳闻,但当皇帝进城后还是震惊了。

来围观跪拜的百姓太多了,道路被挤得水泄不通。但是爱民日子的康熙并没有派人驱赶走道路上的百姓,而是刻意放慢了骑马的速度,让百姓们免礼。

康熙在江宁府停留的数日期间,体恤民情,微服私访了很多贫困农户,将百姓的苦日子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除了基本的关心民生的政务外,康熙还带着群臣一起来到了钟山,对着明孝陵拜祭了朱元璋,这一段在《清朝文献参考》等史料中均有记载。

棂星门内不远处便是明孝陵了,康熙在门外下就下了步撵,丝毫没有顾虑到自己九五之尊的身份,在进陵墓前与进了陵墓后,各行了一次三跪九拜之礼。

万人之上的清朝皇帝跪拜了太祖朱元璋的陵墓,而且礼数非常到位,让人有些惊愕。看到陵墓有破损的地方,康熙还嘱咐大臣拨款来修葺一番。

但这还没完,康熙嘉奖了守陵人,赞扬了他们的认真负责。而后康熙亲行祭酒,在陵墓前有感而发,现场创作出了一篇祭文,内容高度评价了朱元璋。

临走前康熙回想到城中百姓富饶幸福的生活,目睹了南京城池的盛大后,心中油然而生出对朱元璋的敬佩赞赏之意,提笔写下了治隆唐宋这四个大字。

现在这四个大字还刻在了陵墓的石碑上,供后人瞻仰。这是对朱元璋在位时国家综合国力的高度评价,康熙觉得朱元璋在位时国力昌盛,堪比宋唐盛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举并不是单纯地敬佩朱元璋,还有笼络广大汉族封建主人心之意。毕竟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这样有利于巩固和加强统治。

其实这两位皇帝之间“颇有渊源”,明朝开国皇帝和清朝皇帝,而且明朝和清朝针锋相对,前后相接更迭的朝代本该水火不容才对。

以往改朝换代时,前朝宗亲子弟几乎都被赶尽杀绝了,并非是上位者手段残忍,如果留下了一个血脉,日后必定会招致复国的叛乱。甚至还有皇帝会将前朝的宫殿和陵墓等销毁,以示威仪。

奠定了清王朝根基的努尔哈赤跟明朝有着血海深仇,祖父和父亲皆丧命于明军刀下,杀亲之仇不共戴天。努尔哈赤揭竿起义时带领的13副甲胄,就是父亲留给他的。

从汉人统治者到少数民族统治者,之间的跨度不是习俗不同这么简单的,大多数汉人地主都不满于满族的统治。

为了加强政权,清朝皇帝格外注重对汉人的镇压,自入关时起,对明朝后裔的追杀不断。胆敢有人举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见一个杀一个,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

即使是康熙在位时,“朱三太子”的招牌仍偶有出没,他也只能尽数绞杀。那被明朝后裔搞得头疼不已的康熙,为何还要对朱元璋行此大礼呢?

当时江南一带的反清复明情绪较为高涨,如果视若无睹的话必会形成大患。旧朝官臣与民间串联蠢蠢欲动,不仅是为恢复明朝,同时也为了反抗满族人的统治。

少数民族的上位令汉人不满,而且登基的手段难以服众。康熙为了平复民心的躁动,同时也是为拉拢江南一带的名人志士,更是给了民众一个可以接受的理由。

虽然对着明孝陵三跪九拜了,但是改变了许多心中不忿的人对他的成见,巩固了皇权的统治,民众的抵触心理也有所改善,一举多得。

康熙极高的政治手段显露无遗,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他推崇重农业、兴西学,文化教育与农业发展双管齐下。

为了能让农业顺利发展,广修水利工程,疏通河道,限制了贵族对土地支配的权利,多项免税政策层出不穷。

除此以外,有了宋朝严重的冗官现象,康熙还恢复了如京察、大计等的官员考核制度,筛选出真正对国家有用的官员大臣,坚决排查在职的闲官。

不仅政治手段高明,康熙的军事才能也异常出众,三征塞外,平定三潘,驱逐沙俄,保证了国土的完整。康熙在位时边境迎来了难得的和平,少数民族也很少敢入侵清朝的领土。

一系列明智有序的管理制度,维持了清朝的长治久安,为此后两百多年的统治打下了殷实的基础。吏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家安定皆得益于康熙的英明,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明君。

标签: 康熙清朝

更多文章

  • 拖雷的死因究竟何在?历史上有哪些猜测?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拖雷,元朝

    孛儿只斤·拖雷,蒙古族,元太祖铁木真第四子,元朝皇帝的祖先,尊号“也可那颜”(大官人)。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拖雷是成吉思汗儿子中最具军事才能的一个,先后为成吉思汗攻下不花剌,塔里寒寨,马鲁等地,战功卓著。成吉思汗去世后,窝阔台继位,拖雷监国。1232年

  •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什么见死不救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关羽,马超

    对关羽和马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荆州战败途径马超封地,马超为何不救?三国时期的关羽是历史上堪称英雄的人物。关羽以温酒斩华雄而闻名,并且在随后的战斗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战绩。然而关羽一生的失败在于被吕蒙偷袭,失去荆州,在麦城被活捉,这就是关羽一生的污点。但

  • 楚威王:战国时期楚国国君,一生以恢复楚庄王时代的霸业为志业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楚威王,楚国

    楚威王熊商(?―公元前329年),芈姓,熊氏,名商,楚宣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在位共11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楚威王继承其父楚宣王救赵伐魏与开拓巴蜀的格局,战国时代,楚国继楚悼王以后,使楚国国势发展最强的君王,他一生以恢复楚庄王时代的霸业为志业,力图使楚

  • 段景住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第一百零八位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段景住,梁山

    段景住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金毛犬,涿州人氏,以盗马为生。他盗取金国王子的照夜玉狮子马,想献给宋江,却在途中被曾头市劫去,只得上梁山告知此事,结果引发了“晁盖战死、宋江上位”等事件。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一百零八位,上应地狗星,担任走报机密步军头领。征方腊时溺死于杭州外海,追封义节郎。那么下面中国历

  • 白胜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一百零六位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白胜,梁山

    白胜,小说《水浒传》中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绰号“白日鼠”。原来是个闲汉,和晁盖等好汉一起智取生辰纲。案发后白胜被何涛、何清兄弟抓捕,熬不过苦刑,供出了晁盖等人。后来白胜在晁盖、吴用派出的梁山人马配合下逃出后,上了梁山。在梁山上,白胜虽然地位不显著,却参与了很多行动。大聚义时排名106位,为地耗

  • 七公主和九公主一母同胞,为何有嫡庶之分?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清朝

    七公主和九公主一母同胞,为何有嫡庶之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2018年的热播古装电视剧《延禧攻略》中,主角魏璎珞可谓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她的那句经典台词一样:“我魏璎珞,天生脾气暴不好惹,谁要是再唧唧歪歪,我有的是法子对付她。”一个既凶悍,又有手段的女子谁敢惹

  • 雍正正值壮年却突然暴毙 雍正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雍正

    还不了解:雍正之死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雍正皇帝为何正值盛年却突然暴亡?雍正作为皇帝一定是劳模级别的皇帝,他在位虽然只有短短13年,却基本都在皇宫中办公,并不喜欢到处巡游。当年雍正千辛万苦地从众多的皇子中多颖而出,才被康熙定位皇位的继承人,他确实付出了很多

  • 乾隆后宫的外国妃子,最后结局如何呢?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清朝

    乾隆后宫的外国妃子,最后结局如何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清朝的帝陵一般只会葬帝后,不过后来雍正打破了这个规矩,开创了皇贵妃也可与帝王同葬的先例。托雍正的福,之后几朝的皇贵妃都得到了与帝王同葬这一至高无上光荣的待遇,尤其乾隆的陵墓最热闹,里面葬了三位皇贵妃,今天要跟大家讲的是

  • 31岁皇后不幸守寡,为何嫁给侄子?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元朝

    31岁皇后不幸守寡,为何嫁给侄子?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我国古代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这样的习俗,父亲死后,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妻妾,除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只要没有血缘关系的,都可以随便婚配。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就是这样的典故,王昭君作为汉朝和匈奴的和平使者,嫁给了匈奴的呼韩邪单于,

  • 古代皇帝如果做甩手掌柜的话 国家又会是什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皇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了解读者都很感兴趣古代皇帝,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做皇帝的人想当甩手掌柜,国家会成什么样呢?常言道“月圆则亏,水满则溢。”在大唐盛世繁华的背后也隐藏着种种危机,很多历史学家把天宝时期,看作是唐玄宗统治由盛转衰的时期。那么在这一时期唐玄宗在对待国家政务问题上,跟从